阅读历史 |

极光之意 第76节(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北宋经济的发展,这种浮桥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优先让人通行,漕船就要排队,当然在这种水路被浮桥封死的情况下,小船也需要排队。”

“如果优先让船通行,那又相当于根本就没有桥。”

“浮桥很快就不能给人们提供出行便利了。”

“于是就有了建一座人在上面走,船在下面过的大拱桥的需求。”

“当时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向汴京倾斜的。”

“汴梁城的能工巧匠造出什么样的桥,都不算稀奇。”

“《东京梦华录》里面说,汴河【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

“汴河上一共有十三座桥,唯有虹桥蔚为壮观。”

“你仔细看的话,在《清明上河图》里面,就能发现四座桥的。”

“除了虹桥其他都不是那么大型的桥梁。”

“由此可见,实用仍然是那个时代造桥的主旋律。”

“《清明上河图》里面的虹桥,可以说是当时集全国能工巧匠之力制造的。”

“那么万安桥呢?”

“首先它建在深山老林里面,不需要通行漕船,没有做大拱的实际意义。”

“其次,它跨度一点都不比虹桥短。”

“汴京城是什么样的地位?长桥村是什么样的地理位置?”

“试想一下。”

“在最艰险的环境里面,用最有限的成本,创造出最为实用的桥梁。”

“难度是不是比在汴河上建虹桥要大?”

“这是不是才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

“这算不算当时建筑学上的奇迹?”

“这难道一点都不值得保护?”

光棍节快乐啊,小伙伴们~

第50章 远之则怨

“值值值!聂教授你上课就好好上课,这么激动干什么?”聂广义放下了手中的咖啡,刚刚好赶在凉掉之前,喝完了最后一口。

“大头,爸爸不是激动,是这么多年了,如果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那爸爸的后悔,只会与日俱增,你知道,爸爸……”聂天勤有点说不下去了。

“都过去了……”

“大头,爸爸还欠你一句当面的对不起。”

“又来!你就这么想来意大利吗?”聂广义虽然是在反问,语气上却是有些妥协了,他出声发问:“你这学期课都上完了?”

“现在还是暑假啊,大头!”

“那行吧,你想来就来吧。你看你能买到什么时候的票。”聂广义顿了顿:“最好稍微等两天,我这两天要招待个朋友。”

“什么朋友?男的女的?”

“女的。”

“女的啊?女的好!”聂天勤很高兴。

他这会儿不是博导、不是教授,只是一个带点八卦心理的老父亲。

“女的怎么就好了?你不知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吗?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聂广义才不要和女人有什么瓜葛。

“是爸爸没有做好榜样。”聂天勤有些欲言又止。

这个话题不能深入探讨。

一旦深入了,就会有一些越不过的问题。

聂广义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如果妈妈还活着,他现在肯定会和聂教授一起吐槽。

从小时候被虎妈支配的恐惧,再到慢慢长大……

妈妈都没有看到他成年……

聂教授其实也没有……

亲情往往是最难用言语来描述的情感。

距离会让大多数的爱情变得淡薄,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聂广义想,十四年的情感断代,如果他这会儿是在国内的,或许还会有很多犹豫。

有很多话说不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