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表妹薄情( 双重生 ) 第8节(1 / 2)

加入书签

动了神思,让她脑袋有些昏疼,到底没好全,似是魂魄未安定下来。

按着额穴缓过,灌下一杯冷茶水,才又清醒些。

浓墨洇透白纸,一个个姓名,一件件事,断断续续地连在一起。

等曦珠想不起再多时,已快天亮。她头疼地不行,起身时倒向旁侧,幸而及时撑扶桌角,才没摔下。

她缓了缓匀气,又点了火折,将那十多页纸点燃,橘灿火光映在她苍白的面上,那些写有卫家衰败的往事也一并焚毁于香炉中。

她想要救卫家。

想救卫陵。

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但也非无可能。

曦珠抬手推开了窗,被雨水浸了一夜的草木清新宜人,远处天光也逐渐明晰起来,照耀即将苏醒的京城。

若是最后能成就的话,那她……她便离开京城,回津州去。

她已经有十余年未回家了。

*

正院来人唤时,曦珠还有些晕眩。一夜未睡,让她几分难受地揉着额角,但她没再歇息,坐在妆台前擦了些润色的口脂。

有一件事,她现在要去做。

方要去正院找姨母商议,不想那边就来人了。

来的是元嬷嬷。

进了春月庭,蓉娘就赶忙迎上去,笑着问道:“嬷嬷来,可是有什么事?”

当时夫人重病,强撑着身子写书信送去京城,要托付姑娘。没过一个月,镇国公府就来了人,正是国公夫人身边最得力的元嬷嬷,是亲自来接人的。

夫人见人到了,才安心咽了气。

因姑娘执意要在津州守孝半年,元嬷嬷陪着在津州待了好一段时间,这年开春才回京。

蓉娘有些过意不去。当时元嬷嬷去时,胖地手都起窝子,兴许是津州的饮食风土,让其不适,竟瘦了大圈。

这回见人来,自怀愧地去端茶过来。

元嬷嬷制住她,笑眯眯道:“不用。”

她直接道明来意。

“郭夫人来府上,说要见表姑娘。”

蓉娘一听,脸色就变了。

还未等她多问,就见姑娘正出来听到这话。

曦珠没让元嬷嬷多等。

“嬷嬷,我随你去。”

她又拍了拍蓉娘的手,让她放心。

去正院的路上,曦珠望着花枝上将坠的晶莹露水,想起上辈子杨楹是在她进公府的第二日就来的。也许是这世她因来京船上晕了许久,一直卧榻,杨楹才没过来。

重新来过,她已没了要见到杨楹的惶恐,也没再想杨楹。

她在想的,是那件要姨母同意的事。

元嬷嬷在旁瞧表姑娘的神情,安静宁和。和那时她去津州接表姑娘时有很大不同。

不免在心下轻轻叹息。

郭夫人本名杨楹,是国公夫人杨毓的亲妹妹,杨家的二小姐。可在姐妹两个年幼时,一次花灯会上,六岁的杨楹不慎丢失,杨老夫人悲痛欲绝。

不断派人去找二女儿,从无间断,却是再无踪迹。

也不知哪年寒冬,老夫人去寺庙拜佛,遇到一个姑娘缩着手脚在供案底下吃贡品,听寺里的老和尚说是被哪家狠心遗弃在庙后头的莲池里,好在他路过及时救下,才活了下来。取名叫玉莲。

老夫人一时动了善心,又觉有面缘,就将玉莲带回杨家,事事都按着府里姑娘的待遇来。

这样一过十年,二姑娘一直未找到,而玉莲也像是要成了杨家二姑娘。

老夫人还给玉莲说了一门极好的亲事,是侯府门第。

谁知在备嫁的关头,二姑娘找着了。

这回杨家炸开锅,玉莲的存在一下子尴尬起来。老夫人又给她说另门亲事,离京城好远,想的是嫁出去也好。

但谁人料到,在出京的路上撞上山匪,送嫁的队伍被劫,混乱之间,有一支北上的商队路过,救下了玉莲,并把她送回杨家。

这头刚出事,那边结亲的官家就要退婚,暗言玉莲贞洁不在。

又没两日,商人竟登了杨家的门,说是愿意娶玉莲为妻。

玉莲答应了,自从跟随那姓柳的商人去了津州,再也没回过京城。

只有每逢年节,会送年礼回杨家。

元嬷嬷想到这时,再是叹气。

她伺候国公夫人长大,自然清楚夫人和玉莲关系亲厚,不然玉莲怎会在病重时,放心将女儿托付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