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守寡后我怀了宿敌的孩子 第11节(1 / 2)

加入书签

他闭上眼,清冷的声线不留情面地拒绝了她,“臣不配娘娘的爱。”

“本宫生平最仰慕你这等英雄气概的男子,你有什么不配的呢?你脸上的疤,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本宫一点都不介意。”她说道,伸手想抚摸他那条狰狞的疤痕,不曾想,又被他避开了。

嘉月嘴唇一勾,自嘲一声道,“所以燕王还是看不起本宫吧?”

“臣说过,臣绝无此意。”

身后终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嘉月没想到这燕王竟如此油盐不进,人前要避嫌,她也不宜再度纠缠下去了,于是从怀里掏出一团银红色的物什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入了他手里,接着踅身一纵,便跃上了坡顶,寻马去了。

魏邵只觉得手心里的那团布料软滑异常,心头纳闷,翻到眼前一看,那薄薄的布料连着几根细细的带子,中间则绣了鱼藻纹。

怔了一瞬,他才反应过来,这是个什么物什!

耳畔刷的一下烧了起来,手中的布料也成了烫手山芋,差点握不住。

坡顶上,他随行的拨猎兵已经勒住马头,翻身下马,而他的黑马,也被他栓在了自己的马上,慢悠悠地跟了过来,无奈之下,他只得匆匆把那团柔软的布料塞入了自己的怀中,缓步走了上去。

拨猎兵见他竟是徒步而行,立马跪了下来道,“卑职无能,跟丢了王爷,请王爷恕罪。”

拨猎兵要是跟丢了人,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孤没事,皇后娘娘的马惊了,你的马给孤,”魏邵说话间已经绕到了他的马侧,踩上马蹬便骑了上去,眼风见那人还愣在当地,又开口补充了一句,“把孤的马牵给皇后娘娘驱使。”

拨猎兵如蒙大赦,眼睛都铮亮了起来,忙不迭道了一声是,便解了绳子,把黑马牵在了手上,踅身而去。

乌金西坠,天穹成了绮丽的一片明霞,一半是耀眼的金橘,一半是朦胧的暗紫。

行围结束,嘉月和魏邵自然是落不到魁首的,参与围猎的公孙王子重新齐聚,回到看台,拨猎兵们则卸下了马背上的猎物逐个清点。

地上整齐地码着猎物,野兔、狐狸这种体型较小的,占了绝大多数,也有几头獐子、鹿等,最显眼的,当属一头膘肥体壮的黑熊。

过了一刻钟,拨猎兵们才清点了结,扬声宣布谁猎中多少猎物。

最后,拨猎兵拖起了长腔道:“内大臣顾大人,猎三只狐狸、一只鹰、两头獐子、一匹猎豹以及一头黑熊,获魁首!”

众人拊掌称赞,一时掌声雷动。

顾星河遥遥朝众臣拱手,谦虚道:“某不过是一时走运而已。”

上首的燕无畏亦夸了一番,将猎物分给众臣,君臣同乐,一派和气。

人群之中,嘉月一眼就扫中了孑然一身的魏邵,正盯着他的背影发怔时,冷不防的,那一双黑沉沉的眼也扫了过来,正与她的视线交织到了一起。

她并没扭捏,反而朝他眨眼示意,却没发现他那双总是波澜不兴的眸子里,晕开了浅浅的涟漪,只一瞬,又消散在浩瀚的星夜里。

第十五章

一团圆月悄然爬了上来,碎银般的光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在这片旷野之上,除了不知名的虫子发出吱吱地鸣叫,再也寻不出别的声音了。

行围统共历经十五日,在这期间内,帝后入住别宫,而臣子则在附近扎起营帐。

燕无畏还要批阅奏折,且十五刚过,眼下是不会来嘉月房中过夜的。

嘉月回了寝殿梳洗去一身尘土,墨发还半湿着,便临窗坐了下来,支开支摘窗远眺。

别宫筑在高坡之上,展眼望去,坡下的一个个大帐里透着暖色,犹如繁星点点。

春桃走了过来,一边拿起巾子掖着她的湿发,一边劝道,“娘娘头发还没干头,夜里风大,怕是要留下头风的,还是关了吧。”

嘉月抬眸问:“柳明可打听到了?”

在天黑之前,她便让春桃去找柳明,为的只是留意魏邵的动静。

当然,她的计划,除了透露给极信得过的仲夏、忍冬,春桃这三人,其他人一概不知的。

春桃倒也机灵,只说今日燕王把自己的马让给了娘娘,导致他无缘魁首,心头愧疚,欲赏赐些东西以表歉意,柳明深信不疑,一点也没怀疑她真正的用意。

春桃道,“柳明说,燕王独来独往,大帐也扎得比别人远些。”

她朝窗外指了过去,“喏,这处就是啦。”

嘉月勾头一看,果然见一处平原里格外黯淡,连大帐也显得冷冷清清。

她心底暗暗想,真不愧是他,乡野出身,为世家不齿,又非左右逢源之人,在他肃清朝堂之时,也得罪了不少人,因而倒也合乎情理……也愈加方便她行事。

嘉月拢下窗,以指做梳,三两下就梳顺了已干透的长发,并随手一扭,在头顶绾了个发髻。

春桃立马递了一支桃木簪过来,她往里一插,干净利落。

春桃又寻了一块乌纱出来,左右一叠,覆在了她头顶,把多余的布料折了进去,在后脑勺打了一个结,软角幞头便扎好了。

大盛以来,民风还算开放,女子男装很常见,嘉月以前习武之时,时常穿圆领袍,因而春桃她们也极擅长扎幞头。

接着她换上一身玄色的袍子,边扣上襻扣边嘱咐春桃,“我一走,你就把灯熄了。”

春桃低眉顺眼地替她整理袍裾,“奴婢省的应当如何做。”

嘉月点头,推开窗,往窗外纵身一跃,很快就融入夜色之中。

春桃照吩咐把所有灯都熄灭了,却仍是不放心,心头惴惴地站在窗边关注外面的动静。

而那厢的嘉月,躲过了重重禁军,也终于来到了大帐前。

帐前只留着两个禁军把守,若从正面突破,势必要引起冲突,因而她掩身于树后,绕了一圈,观察地形,静待时机。

过了须臾,帐内出了动静,禁军拨开油毡,走了进去,半晌,走出大帐时却绕开了大门,往后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