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绑定读书系统,八零炮灰一夜暴富 第310节(1 / 2)

加入书签

褚馆长的眼睛一亮,“小柳同志,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呀,

之前我们都是想着,通过金木军这边儿的史料,制作相关的文物,来帮着矢村家族洗白正名,不过这些旁证资料,到底没有将军的诏书来得更加直接。

只是,要制作将军的诏书,难度更大,因为这涉及到r国的历史,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如果有人能做出将军的诏书,那金木军这边的资料正好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这样一来,就不是以假乱真的问题了,而是比珍珠还要真。”

褚馆长恨不得拍案叫好,然而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小柳,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成熟,有些异想天开,将军的势力的确是不小,可他也不能无缘无故,把手伸到别的国家来吧?你这个计划,从逻辑上来说,行不通。”

柳春草也不着急,引经据典解释起自己的想法,“我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理论基础的。

严格的说,与南宋朝廷对接的r国,当时正处于幕府时代,虽然内战不断,整体来说还是太平的。

与之相对的,是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当时蒙古铁蹄踏遍亚洲大陆,种花家也不能幸免。

而r国以一介弹丸之地,却没有外敌入侵,因此他们很是自豪,认为光从这一点来说,自己就比南宋朝廷要强上很多。

其实这是r国人妄自尊大的想法,蒙古人不去打他们,可不是因为打不下来。

而是攻打r国,必须要乘船渡海,蒙古已经占领了那么多土地,拥有无数资源,自然犯不着为了这么牙签儿大点的土地,就大费周章漂洋过海。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蒙古人怕麻烦,懒得攻打r国。

r国人却认为,是自己国力强盛,所以才扛住了蒙古人的铁骑。

就是这种强烈的对比,给r国高层造成了错觉,觉得自己比南宋朝廷要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出插手南宋朝廷的举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r国只是一个岛国,经常打交道的就是东海郡,在这种情况下,将军招揽一个海盗头子,让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去攻打东海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柳春草话音一落,会议室里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柳春草的解释后,大家伙都觉得,柳春草的建议完全符合当时的国情,更符合当时r国高层的心态。

以那些人无耻的心态来说,还真能做出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来。

“小柳同志,你这脑袋瓜子转的快呀,你简直是摸透了那些倭人的想法。”

“就是就是,我觉得小柳同志的想法很对路子。”

“褚馆长,你赶紧拍板吧,以制作将军的假诏书为主,金木军的信函为辅,我们这件事一定能成。”

“是啊,事关荣誉,矢村家族一定会重视这份诏书的。”

褚馆长笑着让大家冷静,“小柳的建议的确是不错,不过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比如说,怎么让这份诏书重见天日?”

阿三挠了挠后脑勺,然后举起手,“褚馆长,听小老板这么一说,我也有灵感了,矢村家族的祖上,拿到了诏书之后,就把鸡毛当令箭,

急急忙忙召集手下来东海郡,准备大显身手,没想到遇到金木军,直接把矢村打了个落花流水,

矢村家主出师未捷身先死,就连尸骨都落到了金木军手里,

考虑到矢村特殊的身份,我们的金木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没有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而是把他的尸骨和诏书一起埋了起来,

然后,我们刚好可以用考古的名义,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然后再把消息散播出去,这样一来,就能做实这些古董出土的消息。”

阿三这段补充的不错,又引来了一阵掌声。

第575章 现场观摩

柳春草和阿三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大家灵感爆棚,紧接着又补充了不少细节,使得整个计划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真实可行。

褚馆长非常高兴,当机立断,拍板决定,就按照柳春草的计划执行,“自从唐代以来,我国和r国就建立了友好来往,r国以使用我国的文字和文化为荣,所以两国的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相差不大,

大家按照小柳同志的想法,集中力量制作假诏书吧,我来给大家分个组,

小柳同志,书写诏书的法子是你提出来的,听说你也精通r国语言,那么书写诏书内容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一组负责准备纸张,二组负责篆刻相关的印章,三组负责准备装裱和其他细节,就这样,大家分头行动吧。”

大家伙一声答应,接受了褚馆长发布的任务。

柳春草一行人都非常兴奋,尤其是阿三,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出于好玩,随口补充了这么一段,竟然被褚馆长采纳了,直到现在他还有些不敢相信。

柳春草开始草拟诏书的内容,准备拟定内容之后,再进行仿写,可她想了几段话之后,经过反复推敲,都认为不太妥当。

就这样,仿写的任务一度陷入了僵局,柳春草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作为一个现代人,没有相应的生活经历,想要书写这么一段诏书,实在是很困难。

想要得到当时的生活体验,那是很难的,没有办法也得硬着头皮上。

柳春草请工作人员,找来了幕府时代的各种小说书籍,闷头看了起来。

这些书籍有《阴阳师》,《平安物语》,《剑与禅》,《源氏物语》等等。

看着柳春草每天抱着大部头的书籍苦读,阿三等人也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大家也都各自拿起书看了起来。

柳春草以前就看过《源氏物语》。

以前看的是热闹,现在看的是心境。

当时人们的想法,和现在大相径庭,再加上两国文化有所不同,所以她这次看的重点。

是揣摩人们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境想法,试图通过这个办法,把握当时贵族和上流社会人们的想法,从而写出一份符合将军口吻和心态的诏书来。

她走马观花又看了一遍《源氏物语》,紧接着就看起了《阴阳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