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绑定读书系统,八零炮灰一夜暴富 第362节(1 / 2)

加入书签

陶娟笑容满面,柔情似水地向大河南尚表示感谢。

第670章 攻坚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肖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再年轻健壮,毕竟不是铁打的,连续几天几夜钻在车间里边,攻克技术难关,极大的透支了他的体力。

副厂长亲自给他端了温水,让他洗手,“肖厂长你也太拼了,你不是马上就要结婚了吗?要不然休息几天,去准备一下婚礼吧?”

肖劲摇了摇头,“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这个羊绒厂是我们举全厂之力才办出来的,如果不能一炮走红,那大家伙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我已经跟莱纳托百货公司沟通过,他们正缺高品质羊绒。莱纳托说,只要我们能做出符合标准的羊绒线,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价格什么的都好说。

只要咱们的羊绒厂,早一天上马生产,就能早一天变现,现在可是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副厂长心悦诚服的点点头,他主抓生产,当然知道肖劲说的都是实情。

计划经济年代,国营大厂只要躺在好设备好流水线上,四平八稳的生产,就能创造效益。

现在不一样了,市场经济对于产品的要求更高,他们国棉三厂的设备老化,设计理念落后,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产品面临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型。

肖劲是爱学习的人,他仔细研究了市场,想要解决国棉三厂的困境,向国际市场靠拢是个好办法。

现在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不是普通棉纺织品,而是金贵的羊绒。

国内有大量的畜牧基地,羊毛的品质还不错,能收购到足够的原材料,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精加工,就能获得羊绒。

肖劲看准了这波行情,所以想全面改组,生产羊绒。

国棉三厂之前是生产普通纺织品的,别看羊绒也是纺织品,跟普通的棉花制品差别可大了。

首先,梳理棉花用的是梳棉机,而梳理羊毛用的是梳毛机。

这是把原材料加工出来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想要改组,就需要新设备。

肖劲把想法向上级做了汇报之后,上级就给他严正指出,想改组可以,更新机器设备的钱应该从哪里来?

反正上边是没钱。

没钱,没资金,没有流水线,这是一个难以打破的魔咒,肖劲不信邪,硬是拉着厂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更新。

没有钱,不过厂里还有大量的梳棉机。

肖劲的目的,就是在现有的梳棉机基础上进行加工,把梳棉机改装成梳毛机,别看这两种机器只有一字之差,内里的差别可就大了。

肖劲为此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和数不清的汗水,目前机器设备的改造终于成功了。

万里长征第一步,他想趁热打铁,抓紧时间上马生产羊绒,这样才能把生产力尽早变现。

简单的清洗过后,肖劲顾不上吃早饭,直接召集一干手下,又进了会议室,有了机器,接下来该收购原材料了。

想收购羊毛,峰哥和秀秀那里是一条线,不过秀秀的家乡并不是主要的畜牧地,因此羊毛产量不大。

为此,肖劲把采购科的人全都放出去,让他们跑外线,寻找其他供货商,目前也有收获,有几个采购员已经搭上了草原上的羊毛商,准备从他们手里进货。

听采购员汇报情况之后,肖劲点头,“既然找到了供货商,尽早把供销合同签下来,我们准备大量进货了。”

供销科可是肥差,以前是厂里边最红火的单位,这些采购员都被人奉承惯了,对肖劲的话颇不以为然。

不过肖劲是厂长,他们也不敢当面顶撞,只是笑呵呵的说让肖劲放心,草原上羊毛产量很大,当地的羊毛户都害怕羊毛卖不出去,

“肖厂长放心,只要我们一个电话,那些羊毛户准保自己背着羊毛跑过来。”

实际情况是,他们觉得自己到手的好处还不够多,之所以不急着进货,就是等着羊毛分销商给他们送好处呢。

以前吃大锅饭的时代,这种情况相当常见,采购权和资金都掌握在供销科人员的手中,他们定下来在什么地方采购,那就在什么地方采购。

所以农户,羊毛户,都把供销科的人,当上帝一样巴结着。

可今时不同往日,并不是只有肖劲一个人看出来羊绒热销,国内也不乏有识之士。

就说陶娟吧,她也盯上了羊绒软黄金,搞定了梳毛机之后,她正准备大量购买羊毛囤货呢。

而种花家,像陶娟这样的聪明人不计其数。

羊毛供应商和收购方的供求关系,已经出现了逆转。

看到几个供销科的人,还跟自己打马虎眼儿,肖劲有些生气,“你们平时不爱学习,不好好了解市场动态,还用老眼光看问题,这样干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听我的,你们现在就打电话,联系羊毛供应商。”

肖劲很少发脾气,供销科的人都吓坏了,别人也不敢再劝,都催促他们几个快去打电话。

电话拨通了,不过羊毛供应商却变卦了,说是嫌他们厂里给的价格太低,他们准备把羊毛卖给出价高的人。

供销科的几个人吓了一跳,想要跟供应商进一步沟通,都来不及,只能照样汇报给肖劲。

肖劲黑着脸,宣布会议终结,他亲自打电话,跟羊毛供应商们进行沟通。

电话打通以后,肖劲的态度非常和蔼,表明价钱什么的都好商量,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先前的合作关系。

毕竟国棉三厂是大厂,肖劲的态度又不错,所以羊毛供应商们就告诉肖劲,

“肖厂长,不是我们说话不算数,今年羊毛价格涨得太快了,原来是三块钱一斤,现在至少得五块一斤,才能收得到,你们供销科的人还想用老价格收购,那怎么可能呢?”

肖劲略一思索,“如果我也给这个价格,你们能保证提供十吨羊毛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