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42节(2 / 2)

加入书签

“我怎么可能是学他呢!”赵不息顿时小狗腿的跟嬴政表忠心,“我肯定是和爹你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吕不韦,嗯,我肯定谴责他!”

谁不知道嬴政夺权就是从吕不韦手中夺权的啊,吕不韦堪称嬴政人生中的第一个大boss,赵不息身为秦始皇的亲女儿加迷妹,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肯定是要和嬴政统一战线讨厌吕不韦的。

嬴政面含笑意,看着赵不息却只微笑:“谁告诉你吕不韦和朕不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呢?”

“哎?”赵不息傻乎乎看着嬴政。

嬴政靠着身后的草地,舒展长腿,一条腿伸直一条腿半曲踩地,双臂撑在身体的两侧,整个人姿态十分放松。

“吕不韦掌政期间秦国并没有弱小,而是变得更加强大了,朕能一统六国,也少不了他的那份功劳。甚至直到现在,秦治理天下的政策,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吕不韦掌权的时候制定的,丞相王绾,学的就是《吕氏春秋》。”

嬴政轻笑:“他的志向是强大秦国,我的志向也是强大秦国,我和吕不韦自然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他唯一做错的事情是想要和朕争夺权力,妄想用他的思想来控制朕。”嬴政轻蔑道。

即便是这样嬴政也没有杀了吕不韦,而只是将他罢相遣返回封地,只是吕不韦不懂收敛,在封地还大肆招待六国来拜见他的贵族,惹怒了嬴政,嬴政就将他全家都迁到蜀地。可嬴政依然没有对吕不韦动杀心,蜀地这时候乃是秦国主要产量地,有郑国渠有都江堰,是个十足的富饶之地,只是吕不韦的胆子被吓破了,半路自己喝鸠酒自杀了。

赵不息眨眨眼,看看身材修长,半躺在草地上,神色慵懒的嬴政,心中好像懂了什么。

同样是敌人,嬴政看不起六国的国君贵族,但是对吕不韦评价却不太低。吕不韦做错的事情是想要强迫嬴政顺着他的意思来……赵不息似乎懂了一些如何和嬴政沟通的“技巧”。

“那就不谈吕不韦了,我接着讲咱们需要怎么样的正确思想。”赵不息嘿嘿一笑。

嬴政嗯了一声,示意赵不息接着往下说。

“爹,你说为什么蒙家兄弟对你这么忠心耿耿呢?”赵不息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先抛出了问题。

嬴政想也没想就道:“自然是因为蒙家世代都效忠秦王室了。”

赵不息接着问:“所以是因为蒙家兄弟打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忠君。”

“所以,爹,你难道不想让天下的所有黔首都如蒙家兄弟一样忠君爱国吗?”赵不息一句话顿时宛如惊雷一样在嬴政平静的心胸中炸起了一声巨响。

嘶,让全天下的黔首都如蒙家兄弟一样忠君爱国。

嬴政也不半躺在草地上了,而是直接坐直了身体,直勾勾看着赵不息,聪明如嬴政,自然瞬间就将赵不息说的前后文联系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将天下的书都收于咸阳,而后将符合我的利益的书再放还给黔首,像个办法让天下的黔首都如蒙氏兄弟一样打小就受到忠诚于朕的教育?”

嬴政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就算无法让全天下的黔首都忠诚于他,可即便天下间的士人只有十分之一如蒙家兄弟一般忠诚于他,那他的统治就是坚不可摧的。

“可哪家的学问是教导天下人忠诚于君王的?”精通数家学问的嬴政一时间竟然没有想出来有哪家是教导弟子要对君王忠诚的。

儒家现在还是很有血性的,没有后世那种愚忠思想。

孟子对君臣的看法就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也是现在儒家的普遍看法。

甚至孔子这一代的传人孔甲,在秦一世在位的时候也因为秦一世残暴而悍然造反而后死于战场之上。

在赵不息看来,忠君思想有没有都行,可爱国教育还是很重要的。

君王中有秦始皇唐太宗这样的千古一帝,可也有胡亥赵构这样的混蛋玩意,天下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自己能分辨谁值得追随,谁不值得追随,甚至若是忠君思想多了,还会出现岳飞这样的冤案。

可爱国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赵构那个完颜家的假子、朱祁镇那样毫无风骨的叫门天子,还有后世那一堆叛国贼……赵不息想想都觉得气愤。

当然现在和嬴政肯定不能说忠君不重要,嬴政最看重的就是忠君,要是对他没有一点好处,那嬴政肯定不会接纳赵不息的意见的。

赵不息眨眨眼,提醒嬴政:“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文化也是他们先师写的嘛,天下间没有,咱们可以新写一个啊。”

嬴政眼神一亮,赞许的夸奖赵不息:“不愧是吾家的麒麟女,这个建言不错,朕采纳了。”

可赵不息提出这个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让嬴政采纳的。

赵不息拉着嬴政的衣袖,拼命暗示:“爹,都说一事不劳一主,这个建言是我提出来的,我是最熟悉流程的人,编书的事情也应该交给我啊。”

“你?”

嬴政俯首看着赵不息,轻笑一声。

“你不过是个黄毛丫头,就想着著书立说了?”

赵不息气鼓鼓抬头:“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我年纪虽小,可我爹是秦始皇,你都能一统天下,难道我身为你的女儿,编本书难道还不行了吗?”

这话让嬴政听着就很舒服了,赵不息觉得自己有能力编书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觉得自己能一统天下所以她身为他的女儿自然也有编书的能力。

嬴政轻笑:“论起治理一地的能力,你的确是类父,可对论起各家学说的熟悉程度,朕也比不上李斯,著书之事,还是让李斯和各家博士一同做吧。”

“若是事事都要主君去做,那还要门客有什么用呢?”嬴政存了教导赵不息的心思,仔细给她分析着,“行军布阵,朕只懂皮毛;百家学问,朕远逊李斯淳于越;剑术武功,朕不如蒙恬,可朕能统一六国,就是因为朕能将这些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为主君,不可对手下之事一窍不通,若是一点兵法也不懂,就容易被将领蒙骗,若是一点律法都不通,就会被臣子糊弄。可也不需要懂太多,若是懂得太多了,就容易指手画脚,朕攻打六国,可以派王翦派蒙恬,他们都能将其他国家攻打下来献给朕,可若是朕自以为是要亲自领兵作战……恐怕今日坐在帝位上的就不是朕而是其他人了。”

嬴政轻描淡写,但是告诉赵不息的这些的确都是他亲身总结出来的帝王心术。

这话说的可太对了,明朝那个叫门天子可不就是觉得自己不可一世,放着于谦和一帮武臣不用非要自己亲自上阵,结果就被俘虏了,害得明朝自此开始走下坡路。赵不息竖着耳朵一边听嬴政的教导一边拼命点头附和。

看到赵不息的确听进去了,嬴政心情更好了几分。

女儿就是比儿子聪明懂事啊。

“所以,现在你还觉得编书之事应当让你来做吗?”嬴政循循善诱,希望赵不息能谦虚一点开口说自己的确编不了书,应该让给诸子百家的大贤让他们编书。

赵不息拼命点头:“当然应该让我来主编了!”

嬴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