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56节(2 / 2)

加入书签

墨家学宫还是没有盖完,以朱阳为首的一众墨家大师仿佛是将这座墨家学宫视之为墨家的“稷下学宫”了,每一个地方都要精益求精,几个月下来学宫图纸倒是终于敲定了,可按照图纸,单单是地基就要往下打几十米。

几十米的地基,在有精密仪器辅助的现代都不好打,更何况是在生产力落后的秦朝呢,这还和长城不一样,长城就是城墙,主要功能是抵御外敌而不是居住,可墨家学宫可是要用来居住学习的地方。

可让赵不息再一次惊叹古人智慧的是那群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的墨家老者们还真就愣是想出了挖几十米地基的方法。

按照朱阳私底下偷偷给赵不息说的,这座墨家学宫蕴含的技术含量比骊山陵墓中用的技术含量还要高——毕竟不是每个墨家大师都愿意在秦朝廷做官的,可是一收到朱阳的信说有人出钱出力为墨家修建学宫,顿时都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各个根本不看预算的使劲往上挥洒自己一生所学。

唯有赵不息,看着朱阳送过来的预算单子攥紧了拳头。

她不太想管什么技术含量比秦始皇陵还高,也不太想去想什么几千年后这座凝聚了墨家大师们心血的墨家学宫会给后人留下怎样的震撼。

在看到预算单子最上面那一串天文数字的时候,赵不息只想拿出自己甲方的威严来,告诉墨家这些乙方,给我砍预算!

技术含量超过秦始皇陵就罢了,可没让你们把预算也按照秦始皇陵的预算来啊!

我现在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公主,修个墨家学宫花个百金千金差不多就得了,哪能和掌握整个天下的我爹比啊。

赵不息怒气冲冲拿着手中写着一串天价的造价单,头一次对着朱阳这么大声:“咱们就只是建一个培养墨家弟子的地方,修个几个平房就得了,修九层的高塔干什么?修三层的机关道干什么?”

“还有,这个机关人有什么用?非要造九个,还要用精钢造?”赵不息痛心疾首,“你知道精钢冶炼多耗费人力吗?”

朱阳也颇为心虚地搓着手,其实他一开始也只想建个如公主府那样的府邸的,可后来他的几个老友劝他,说什么墨家复兴,说什么光复先师,说什么流芳万世之类的话,他一个不小心,就心动了……

“这个九层的高塔建起来是能千年不倒的,机关道里面都是墨家大成的机关术,骊山陵墓用的都只是简化版。”朱阳心里没有底气,脸上表情就怂怂的。

赵不息咬牙切齿:“行啊,合着你们这个学宫是按照长城的标准建造的啊。”

朱阳小声反驳:“不是按照长城的标准,是比长城更高一点的标准。”

闻言赵不息都要气翻了。

她一拍桌子,咬着牙:“不行,你们去给我重新画设计图,预算就一千金,多了一个秦半两都没有。”

“要不然你就去找我爹,让我爹出钱给你们建学宫。”赵不息冷酷道。

要是陛下愿意掏钱给我们墨家建造学宫,那何至于现在的诸子百家第一大家是法家啊,还不就是陛下没那么喜欢墨家嘛。

朱阳咽了口口水,低声下气:“公主、黑石子,这个墨家学宫,里面蕴含的是这数百年来我墨家历代弟子的全部心血啊。”

赵不息十分冷酷无情:“我出钱,我说了才算,别给我说什么心血不心血的。就是一句话,没钱!”

“这事没商量。”

赵不息扔下一句话就冷酷地起身离开了。

哼,她算是看透了,这些搞科研的家伙,就是会烧钱!给他们一百金的预算,他们就敢搞一万金的项目!

这些墨家弟子被法家和儒家压制了这么多年了,眼看着弟子越来越少,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机会能光复墨家,这些老头老太太各个都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立刻造出来一个墨家的“稷下学宫”,光复墨家。

可赵不息还没那个心思,有这些钱,她先拿去种地、开工厂不香嘛,干嘛要去建造奇观呢。她又不是她爹,她爹天下在握,有钱有心建造两座奇观就罢了,她一个距离皇位还有几千里的普通公主,造奇观干什么?

眼看着赵不息就要走,朱阳连忙小跑跟上了赵不息,拿出了他的杀手锏:“黑石子,我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墨家也该选新巨子了,我和几个老友都觉得唯有您才能担任墨家下一位巨子啊……”

赵不息停住了脚步。

赵不息挑眉,看着朱阳:“我做巨子?我不是墨家弟子能做巨子?”

朱阳拼命点头,补充:“您虽说没有拜墨家弟子为师,可您墨家学问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墨家弟子,思想更是和先祖师墨翟颇有共通之处。所以,您当然也算是墨家弟子了,可以做巨子。”

当然,最重要的墨家弟子比较穷,而赵不息又很有钱。

“嗯……咱们墨家的确需要建造一个墨家的稷下学宫,这是学派标志嘛。”赵不息脚下一折。

赵不息面不改色转身又坐回了椅子上,拿起了墨家学宫的图纸和报上来的造价,上上下下看了几遍,沉思了一下:“预算虽说高了些,不过既然是咱们墨家的未来圣地,这个预算……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嘛。”!

第170章

墨家在诸子百家之中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派。

墨家与其说是学派,倒不如说是帮派更加贴合一些,这个充满了侠与义的学派有许多和其他学派不同的规矩。比如墨家弟子要向墨家定期捐献钱财用来资助公共活动,墨家弟子若是为官而不能发扬墨家学说就要辞官,墨家巨子拥有对墨家弟子的领导权甚至能够号召他们守城打仗……

在墨家最昌盛的时候,墨家的巨子堪称是春秋战国的“无地之君”。

可惜那都是昌盛时期的事情了,就算是祖上再富裕的学派在三支灭亡了两支,弟子减少了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的弟子还都是不搞思想和社交的技术科研人才之后也没法再硬气起来了。

秦墨在三支墨家之中本来就是最平和的一支,一心只管搞机关技术。朱阳又是一位十分通情达理的巨子,他担任巨子以后废除了大部分墨家先前不合理的规定,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如今已经有衰弱气象的墨家。

可如今眼看着他年纪也大了,墨家和他一辈的墨家贤人也都到了知天命之年,能活几年都还不一定,可下一任墨家巨自谁担任还没有着落,朱阳心里也着急。

墨家擅长机关巧技的弟子倒是不少,可执掌墨家这事不是看机关术水平的啊,如今的墨家弟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能应对这个极速变化的时局之人。

而这个时候赵不息出现了,精通墨家学说、也颇为擅长墨家机关术,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应对如今这个急剧变化时局,赵不息的出现让朱阳看到了墨家再次兴盛的希望。

朱阳深知墨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其他诸子百家的学派都是门客侍奉主君,臣子侍奉帝王,唯有墨家是巨子大于主君,学派高于朝廷。

没有任何一个当权者会愿意自己的臣子最忠诚的人不是自己,尤其是如今天下已经大一统,帝王的喜恶就能决定一个学派是兴盛还是衰落。

而明显始皇帝喜欢法家、甚至喜欢儒家都超过喜欢墨家,法家讲规矩,儒家讲君臣,你墨家讲的是什么东西?巨子大于君王?滚一边老老实实打你的铁画你的设计图纸去吧!

事实上历史的走向也正和朱阳推测的一样,秦末天下动乱,秦少府被毁,秦墨也都被屠杀了个干净,自此以后墨家几乎完全消亡了……

可在赵不息身上,朱阳却发现了墨家或许能再次兴盛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