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72节(2 / 2)

加入书签

“贾公,萧生当真厉害啊!您不知道,无论是多复杂的卷宗,萧生只要看一眼就能理出来思路。”一个和贾孙关系比较好的老者对着贾孙夸赞萧何。

“范公也厉害……”“还有张生……”

显然这几天这些平准丞各自跟着不同的人干活,心里已经有了不同的偏向。

贾孙目瞪口呆看着自己的属官们。

喂!你们还记不记得你们是老夫的属官而不是什么萧生范公的属官啊!

不过好在贾孙是一个颇为看得开的人,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后便笑了笑。

“既然公主能将最麻烦的平准丞做好,那想必其他事情也应当难不住公主……公主到老臣这里来,是想学些什么呢?”贾孙想了想自己的确没有什么能教赵不息的。

赵不息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四个大才:“贾公可否让我带着我的大才给您打个下手呢。”

贾孙有点摸不清赵不息的意思,不过他还是点了头。

虽说是陛下下令让公主到这边来,可陛下也没说让他做什么,那就任由这位公主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本来治粟内史也就是税收的那一阵最为忙碌,而今有了赵不息手底下丞相天团替自己干活,贾孙是越发的悠闲了。

需要他做的事情只要下面递上来,先在萧何和范增手上过一遍,而后就不用他再操心了,直接等着过一阵萧何范增给他结果之后贾孙再拿着自己的官印刻一个印章就行。

“这个名叫萧何的小子,老臣喜欢。”贾孙时间悠闲,干脆拉着赵不息一起种地,农家人哪能不种地呢?原来是忙的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院子,而今有了空闲贾孙乐得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折腾花草。

这段时间贾孙已经不止一次表达出对萧何的喜欢了。

一则是萧何能力够强,二则是萧何的性子也好。

“萧何是学道家的吧?”贾孙蹲在地上挖土,侧头问了一句赵不息。

贾孙一开始还以为赵不息会整日忙着操劳事务,结果赵不息并没有比他忙碌多少。名义上是赵不息给他打下手可实则却是赵不息的门客给他打下手。

贾孙也好奇过,为何赵不息不参与反而要把这些事情都分派给其他人。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只要知道谁能把这事儿干好,然后把这个能把这事干好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了。”当时赵不息是这么对贾孙说的。

然后贾孙就不敢再往下问了。人家嬴家的孩子敢说这一句话,他一个农家人,这话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贾孙混迹朝堂许多年,这些年他的官场经验就是有些事情不该他问的就不要多问。

赵不息也正蹲着挖土,听到贾孙的询问之后笑了笑:“您不是已经猜到了吗?”

萧何身上道家的感觉还是比较浓的,顺其自然,心情稳定,做事总是不急不慢。

虽然同样是擅长内政,可范增就显得比萧何要急躁许多了,一看就是法儒墨三家的弟子。

贾孙感慨一声:“道家的确不错啊。”

诸子百家之中,道家和农家的关系是不错的,道家弟子追求功名利禄的少向往自然的多,自然和同样和泥土打交道的农家关系要好。

“前两日公主送给臣的农书臣看完了。”贾孙忽然提起一句。

赵不息前几天给贾孙送了本农书做礼物,那本农书是陈长联合其他几位农家大贤一同著作的,里面写的都是这几年来农家的旧学问和赵不息脑子里的那些新知识结合而成的新农学。

里面有些东西是经过实验验证的,还有一些东西是赵不息描述,但是目前还没有农家弟子实验成功的。

比如现在贾孙在做的就是赵不息提出的嫁接,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成体系成功经验,寥寥几次成功的例子也只是几个农家弟子偶尔做出来。

“用橘和枳嫁接成功的可能性应当大一些。”赵不息从自己的小脑袋瓜里努力搜刮着自己曾经看过的东西。

贾孙更感兴趣了:“用橘树和枳树?用橘树的上半节和枳树的下半节?”

“最好用幼苗。”赵不息道。

贾孙忽然有些感慨:“橘树啊……我在咸阳还没有吃过很好的橘子,这边橘树生的都不好。”

“我老家巴郡那里的橘子长得很好,个头大,吃着也甜。”贾孙仿佛忽然来了兴致絮絮叨叨的跟赵不息说起他的故乡。

赵不息唯一一趟去巴蜀还是去找巴清买矿的时候。

而就在上个月巴清去世了,本来巴清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还有疾病,上次赵不息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重病在身了,在病榻上缠绵了几年之后这位天下第一有名的女商人还是离开了她的巴蜀,离开了这片被她拿来当做姓氏的土地。

“你知道巴清吗?是川蜀之地最大的女商,她家有几十座矿,还有数不清的田地和牛羊。”贾孙谈性很浓,这几天他是彻底闲了下来,一闲下来想聊的天就多了。

贾孙甚至停下了正在挖土的手,用还粘着泥巴的手给赵不息比划:“巴清原来叫清,我家就住在她家边上,她家就有一棵橘树,那橘树又高又大,每年都有大半个枝头探到院子外面,我就年年都去摘那橘子,一个橘子能长这么大。”

“也不知道现在巴清家的那棵橘树是不是还每年都长那么大的橘子。”贾孙眼中满是回忆。

听起来贾孙还不知道巴清已经去世的消息。也是,按照这时候的消息流通速度,若是不特意派人打听,只是任由民间口口相传,巴郡的消息想要传到咸阳来,少说也得两个月。

“巴清已经去世了。”赵不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贾孙。

贾孙愣了一下,刚才脸上还洋溢的灿烂笑容消失不见,转而化作了无奈。

“唉,巴清的年纪的确已经很大了,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已经成家了,现在我都是个老头子啦,她也早就老的不成样子了。”

贾孙唏嘘了好一阵,才调节好心情,又和赵不息探讨起嫁接来。

虽然都是擅长农学的农家大家,可贾孙和陈长擅长的领域就不太一样。

或许因为陈长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混在农田中,而贾孙由于官职原因只能在院子中侍弄花草,所以陈长擅长庄稼,而贾孙则对花草和果树研究多一些。

贾孙对杂交小麦的技术只是问了几句就不再多问了,反而对嫁接很感兴趣,追着赵不息问了许久才心满意足。

往后几天贾孙干脆把自己的事务都推给了萧何,他自己则只是每日心里看一看,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拎着铲子和剪刀和赵不息混在一起研究嫁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