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咸鱼嫁纨绔 第15节(2 / 2)

加入书签

“这必然不能。”

“长公主平日里是对她好,如今成了婆媳,这可就难说了,向来婆婆和媳妇就处不好。”

“你们听说了吗?卫六就是用了腌臜手段才傍上福王。”

“当真?”

“自然是真,我家嬷嬷的一个远房表弟的外甥女就是武威王府的,有一次她上福王府,就看到卫六从里面出来,鬼鬼祟祟。”

“这无根无据的,可不兴乱说。”

“嚯!不是亲眼看见,怎么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

被众人议论纷纷的卫娴这会儿已经装扮妥当,就是头冠甚重,顶着脖子有点累,心里暗暗吐糟,萧元河是不是故意晚来。

尽圆悄悄给她手里塞了颗糖:“姑娘,先吃点这个垫垫。”

新娘一整天都不能吃东西,而且还会特别累,她有点担心她家姑娘能不能熬到礼成,她袖子里藏了好些糖。

桂花糖淡淡的甜味让卫娴好受了些。

此时门外响起乐声和鞭炮声,看来迎亲的人来了。

果然,尽方匆匆从外面跑进来,“来了来了,姑爷来了,公子们正在外面设拦路诗,我都跟他们说好了,不用那么复杂的,不为难姑娘。”

其实,按照府里公子们对姑娘的看重程度,不作出几十首诗都不行,结果她家姑娘说不用那么多,八首就够了,气得大公子上个月起就开始研究出题。

卫府的公子都是文臣,最会吟诗作对,他们出的题,足以难倒萧元河。

卫世子宠着妹妹,觉得八首太少,还悄悄加了两首,说是凑个十全十美。

萧元河早有准备,几个大舅子的喜好早就摸透了,作戏作全套,他也有好好看过几本诗集,在返回京城的路上,所有时间都用来背诗了。

他的纨绔之名深入人心,他一开口吟诗还真的惊住了卫世子。

他所吟之诗居然是他自己写的,还以为是迎亲队伍里哪个文采飞扬的世家子写的。

卫世子纳闷,消息是不是有误?

拦路诗没拦住多久,卫娴表示满意,但她的嫂嫂及姐妹们不满意,在房中又设了诸多难题,最后才让喜娘将新娘扶出。

萧元河本来还在得意自己今天记性特别好,在卫娴出来的那一霎那,他又恨自己的记性不够好,怕这样的画面记得不够清楚。

他呆愣地看着她红色喜服上的金线刺绣,在身后人的提醒下才回过神来,上前接过红绸的另一端。

卫娴隔着红盖头,看什么都是一片红色,只有前面走路的人脚上棕色的鹿皮长靴子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暗暗腹诽,这家伙怎么给婚服配这么一双靴子,不会是迎亲之前还去了哪里,婚服匆忙套上去的吧?

新娘新娘同牵一根扎着红花的红绸带,一前一后出了门。

卫府门外,卫国公夫妇眼眶湿润,殷殷叮嘱着。

“以后要孝敬公婆,照顾好夫婿,闲暇绣花,打点府中上下……”

卫娴一一应了,直到现在,她才感觉到她真的出嫁了,之前梳妆打扮总觉得在梦中,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她悄悄瞥了一眼站在马车边上的人。他安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按理,岳父母还会叮嘱女婿,他也耐心听完,很恭敬的应是,方方面面做得十分完美,给足了她面子。

卫娴暗暗松了口气。这场婚礼大家都当了真,只有两个当事人知道,他们是合约婚礼,各取所需。

不过,卫娴心想,看在他今天表现优秀的份上,以后对他好一点。

萧元河心里也在想,成亲也不是那么难忍受,至少刚才岳父叮嘱卫娴更多话,那些话卫娴都答应了,以后她做不好,他还可以跟岳父告状。

福王殿下心里美滋滋的,恍然大悟,难怪十一他们成亲之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精致,饮食起居也讲究起来。

要是卫娴也这么乖巧照顾他的生活,他可以让她当王妃一辈子。

第19章

八月秋高气爽,阳光洒下也不热,倒是那辆华丽婚车的顶盖金光闪闪,晃得人眼花,四匹肥壮强健的枣红马额上绑着红绸花束,安安静静地站着。

在围观的老百姓眼里,还有什么比这风光热闹的婚礼更吸引人的。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张望,只等着新郎将新娘接出。

等了好一阵子,才听到乐声传来,欢快的锁呐吹了好一会儿,鞭炮响了一盏茶的功夫,新郎牵着红绸出来,新娘子遮着红盖头,不过光看身段就知道是个世所罕见的美人。

新娘辞别父母后,两个喜娘将新娘子扶上马车,一阵秋风拂过,红盖头被吹飞一角,大家看到半张美人面,眼睛都直了,目光紧紧追随着,直到她上车,车帘拉严实再也看不见,久久无法回神。

长长的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启程。

卫娴坐在马车里,左右还有喜娘陪着,透过红盖头打量这辆马车,心中赞叹,萧元河可真是会享受!

车厢居中有一张紫檀木雕花矮几,地铺白狐皮,毛绒绒,十分柔软,两边车窗边上挂着精致的鎏金宫灯,车帘子是少见的天瑞绢,色泽艳丽,金线缠丝,还有馥郁的清香,柔软飘逸,奢靡无比。

车壁贴着昂贵的磁青纸,只是纸上被人胡乱涂鸦,虽少了文雅庄重,却多了几分不羁的潇洒劲儿,冲淡这马车的富贵劲。

卫娴不动声色打量一番,然后安静的闭目养神,没一会就犯困了。

两个喜娘对视一眼,皆是无奈苦笑。

听说卫府这位六小姐平日里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这会儿,别的姑娘定是紧张不安,她倒好,居然睡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