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国师大人穿六零 第171节(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不能不放在心里。

可能是怕来的人少,第二天早上,一个公社书记都带了两三个人过来。

等到市里考察团到的时候,考察团一共才二十多人,县里的三十二个公社书记全到了,加上他们带来的人,足有一百多人。

还有看热闹围观的普通社员,好家伙,现场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叶文正感觉到何市长在看他,他只能无奈道:“我只通知了叶渠公社的书记,我也不知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新庄公社的书记笑呵呵地解围:“昨天下午我过来跟叶伟借收割机,叶副市长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刚好听到,其他公社书记也是我通知的,叫他们过来凑凑热闹。”

“对对对,没错,是这样。”

其他公社书记都是人精,纷纷附和新庄公社书记的话。

就算平日里因为抢好处打出猪脑子,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致对外。

再说了,副市长虽然是叶家人,那也是他们玉竹县出去的人,维护叶文正就是维护他们玉竹县的脸面。

何市长没有多问,笑着和叶伟握手:“叶书记带我们去看看新式的农用机械?”

“这边请。”

叶渠公社每个大队都有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现在这些设备都是宝贝,用完后都开进保管室里保存,日常维护保养都在保管室里进行。

三大队距离公社最近,走几步路就到了,叶伟就带考察团去三大队。

三大队的队长正在保管室等着了,见人都到了,连忙招呼人打开大门。

“这个啥机器,可真大呀!”

“这是收割机!”

走在何市长身边的报社编辑,赶紧叫摄照相师过来拍摄。

“几位领导,你们在收割机前面站成一排,我们拍个合照。”

等拍完合照,何市长拉着叶伟问这些机械用起来速度怎么样,好用不?

“速度快得很,就说这个收割机吧,一个人驾驶着一台收割机收割一亩地,驾驶员儿熟练的话,二三十分钟就能收割完,好用得很。”

何市长笑着说:“那咱们开出去试试?”

“行!”就等着这句话呢。

三大队的大队长亲自驾驶着收割机往小麦地里开,照相师连忙抓拍一张收割机开进小麦地里的照片。

“几位领导,这块地一亩两分。”

何市长点点头,看了一眼手表的时间。

三大队的大队长驾驶着收割机轰隆隆往前开,二十五分钟后,一亩二分地收割完成,一捆一捆的小麦在麦地里堆放整齐。

何市长看完手表,夸赞道:“确实不错,三队长算是老手了吧。”

叶伟点点头,没错。

“耕地机咱们也能看看?”

“能,就耕种这块麦地吧。”

社员们迅速把地里收割好的小麦抱走,三队长开着耕地机过来,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小麦地很快被翻了一遍。

领导们站在那儿一个劲儿地盯着耕地机看,报社的记者不停地指挥照相师拍照。

叶文正适时道:“我记得五四年的时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就提出了农村现代化,我看,咱们这个就是农村现代化嘛!“

“叫农业现代化也可以!”农业现代化这个提法瞬间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何市长赞许地看了叶文正一眼:“咱们西洲市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就该咱们领头。”

叶伟给新庄公社书记使眼色,新庄公社书记连忙说:“一枝独秀不是春呐,不能叶渠公社一个公社搞,咱们该都搞起来嘛。”

“对对对,咱们都搞起来,以后咱们玉竹县就是全国示范的农业现代化代表。”

说起打造全国示范县,从县里领导到市里领导都心动了。

在叶文正看来,今天这场考察及其成功,连农业局的局长都心动了,不停说好话,何市长却一句拍板的话都没说。

并且,还给报社那边打了招呼,先压一压,新闻暂且不发。

回市里后,何市长把市政府的一些琐事交给叶文正看着,他带着农业局和市里其他几位相关领导去东北和华北考察。

叶文正心里很清楚,这是去考察那边的农业机械厂了。

叶文正给叶朵朵打了个电话,把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她。

叶朵朵笑着说:“文正叔,让他们考察去,等他们去考察完他们就知道我们生产的农用机械才是最好的。”

而且,东北和华北那边的国营机械厂,人家傲着呢,去年叶朵朵刚开始搞农用机械的时候,专门请人牵线搭桥去那边考察过,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们。

如叶朵朵所料,何市长他们千里迢迢去那边考察,人家照常接待了他们,至于去西洲市办厂?

对不起,没想过。

当地政府听说何市长他们的来意后,派了当地农业局的局长接待何市长,漂亮话说了一箩筐,就是不松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