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从小钱挣起 第577节(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后者看似更高大上一些,但实际上在现实里,几乎百分百的餐厅老板都是为了前者。

而且说实话~即便这些人选择了前者,可实际上他们也一样在讲华夏的餐饮文化带往全世界。

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正宗~其实在陈理看来没多大必要。

呃~这话可不是在说正宗不好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一些调整。

毕竟如果真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正宗,那华夏这几千年从老祖宗那边传下来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

实际上~正是因为在这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不断有人创新~为饮食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才有了如今华夏那么璀璨的饮食文化。

是的~虽然总有人鼓吹华夏菜不如法国菜云云,但是在陈理看来,这种说法纯粹就是扯犊子。

因为真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本国菜。

就如同在华夏人眼里,华夏菜绝对是天上地下,举世无双。

任凭你什么西方宫廷菜系~拿到华夏来,一个路边的苍蝇馆子就能给你秒杀了。

唔~这就是前世陈理产生过的想法。

因为在那时候的他看来,西方人非常不擅长烹饪,一天天的就知道研究摆盘和一些花里胡哨可以让食物价格翻倍的东西。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一是陈理本就是华夏人,从小到大吃的华夏菜,喝的是华夏水。

且不说饮食文化本身的问题,但就一个民族荣誉感就不可能让他承认西餐会比华夏菜好。

其实~就饮食文化本身而言,陈理从小到大吃的基本都是华夏菜,他自然会选择华夏菜。

可实际上呢?因为陈理是川省人,所以他其实接触更多的就是川菜。

如果说拿华夏菜和西餐比较不那么清晰的话,那么如果在华夏那么多省份的菜系中选择一个......那陈理毋庸置疑肯定选择川菜。

还是那句话~因为他从小到大吃的最多的就是川菜,最熟悉的也是川菜。

同样的一道菜,华夏各地其实各有各的做法,但是你如果让陈理选择,那他有极大的可能会选择川式做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华夏人觉得华夏菜举世无双,绝对是没毛病的事情。

但同样的~外国人觉得他们国家的菜系好~甚至是比华夏菜更好,其实也没什么毛病。

以华夏人的口味来说,可能会觉得人家国家的食物吃起来很一般,但同样的感觉这些外国人也有。

他们从小到大吃习惯了自己国家的食物,再吃到华夏菜的时候如果感觉一般...真的挺正常的。

前世的互联网上,一度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让一些在华夏居住的外国人评价华夏菜。

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借此机会在华夏成为了网红博主。

这其实就挺扯淡的,因为但凡是个正常人,在公开的场合被人询问食物的味道时,几乎都不会直接给出差评,因为这算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

至于那些所谓的网红博主们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所谓的网红博主根本就是在讨国人欢喜。

几句漂亮话而已,他说的你高兴了,然后......腰包就变得鼓鼓囊囊了。

当然~这些人当中也不乏一些真正喜欢华夏饮食的人。

比如前世陈理认识的那个英国小伙,那家伙...是真的特别喜欢华夏饮食。

特别是火锅和梅菜扣肉,都是那家伙的心头肉,吃的频率甚至比陈理这个川省人都要频繁。

而且最夸张的是,那家伙后来吃火锅吃的比陈理都专业,他调出来的蘸料甚至比陈理调的味道还要好。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很难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所以......单纯的去争论东西方菜系谁好谁劣,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不同的人~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不同的消费水平,都会造成所谓的评比出现不同的意见。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全球最知名的米其林评选出来的三星餐厅,也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胃口的原因所在。

而且...陈理并不觉得让米其林来评选华夏餐厅,是一件多么公允的事情。

反正对于陈理而言,最好的食物,就是家的味道。

呃~好吧~虽然王女士做菜的手艺差了点,可就着王女士做的饭菜,陈理能轻易的吃下两大碗米饭。

而面对一些味道~摆盘甚至是价格都无懈可击的菜肴,陈理也可能根本提不起兴趣。

至于今天的这顿饭,其实是黄彪做的。

是的~没错,就是那个前回龙县城里的二流子,流氓地痞小混混的黄彪黄二狗。

说起来~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人再喊黄彪的这个外号了。

理想炸鸡的那些员工们,一些被黄彪传授过炸鸡手艺的,自然是管黄彪叫师傅。

即便是其他那些没有受过黄彪传授技艺的员工们,喊黄彪也是喊黄老师或者是黄指导。

之前黄彪被调离外国语大学店之后,就一直在培训中心那边上班,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对新进员工们的技艺培训。

从二流子到师傅~再到黄老师黄指导,这对于黄彪的人生而言,可谓是堪称巨大的波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