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从小钱挣起 第773节(2 / 2)

加入书签

一开始~陈理还真挺佩服这家伙的,毕竟能用砖头忽悠老外,这特么简直是神了啊。

可后来~当陈理了解到一些信息之后,才发现...这家伙~其实就不是个东西。

因为~就是这帮玩意在当初那个年代把“华夏制造”这个名头给干烂掉的。

而所谓的华夏制造~也从一开始的便宜耐用,变成了后来的粗制滥造以及假冒伪劣。

就像在2001年这会,你要是到海外市场说东西是华夏生产的,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东西的质量恐怕不太好,要不然就是山寨货。

而这个形象~甚至一直保持到了二十年后。

只不过那时候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上升,再加上国内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这样的形象正在逐步被改变。

可直到陈理重生之前,虽然这样的形象有所改善,可这种认知仍然存在绝大多数外国人的观念里。

华夏的东西...就是不行!

别的不说,就说之前陈理捣鼓出来的啤酒,明明是个好东西,结果...却因为仅仅只是这款啤酒是华夏生产的,那帮商人们就不愿意买账了。

这算歧视吗?当然算!可问题是...你能怎么着呢?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就是早期的那帮不法商人们弄出来的后果。

那帮家伙们倒是赚的盆满钵满,结果却让后面的华夏制造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扭转这个名声。

而最扯淡的是,明明在了解情况之后,陈理很不待见那个用破砖头冒充货物卖出去的那个家伙。

可现实却是......每次那老板来,陈理都还得舔着个脸过去跟人家喝上几杯。

一来是联系联系感情,二来...是消耗一下对方点的酒水。

讲道理,这多少有点讽刺,但这就是现实。

而现在~当陈理的理想农产品公司,培育出来了一种肉质堪比岛国和牛的牛肉之后,那名岛国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华夏人掌握了岛国和牛的培育方法。

实际上~在2001年这会,国内并没有引进过岛国和牛的种牛,貌似只拿到过体细胞。

在这个时间段,别说华夏了,全球引进过和牛的国家也不多。

当然了~岛国之父除外啊!人家几十年前就拿到了和牛种牛的培育技术。

只不过美利坚那边的饲养方式和岛国不太一样,所以饲养出来的和牛肉质也不一样。

这其实也是因为美利坚人对于牛肉肉质的要求不同所造成的。

美利坚人喜欢吃什么样的牛肉,那边的商人自然就会愿意饲养什么样的牛肉。

同样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任晓波还是吴敏仪,都认为理想牛2号更适合国内市场,而理想牛1号就应该卖到岛国去的原因。

因为华夏人吃牛肉...多少还是要有那么点牛肉味的。

理想牛1号虽然有着完美的大理石花纹,丰富的口感以及浓郁的肉香,但这种东西...在华夏,最起码是在眼目前的华夏...真的不太受欢迎。

用柳青青的话说,吃这理想牛1号...简直就跟直接吃了一坨脂肪没太大区别,顶多就是这坨脂肪有牛肉香味罢了。

那种肥腻的口感~根本就不是现阶段的华夏人能够所接受的。

反倒是理想牛2号,无论是纹理还是口感乃至味道,都更为适合华夏人的饮食习惯。

只不过苦于知名度和价格的原因,理想牛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虽说在燕京饮食圈子里,理想农产品的畜牧产品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可是出了这个圈子,放眼全国...理想农产品的招牌就不那么好使了。

当然~燕京毕竟是京城,这里流行的东西,迟早也会流行到其他地方。

但这...需要一个时间!

而陈理从发展到崛起,前后不过两年多的时间...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可在时间的限制上...却多少有些无能为力。

所以~吴敏仪便制定了一个计划,那便是先利用理想牛肉的品质,打开海外市场,然后再反哺国内市场。

不得不说~这一招...在这个年代还真就是特别的管用。

当然~前提是真的能打开海外市场。

之前陈理搞神农啤酒的时候就想过这一招,只不过那一次神农啤酒没有打开海外市场,最后几乎搞的一团糟。

而这一次则明显不同,因为有吴敏仪的渠道,理想牛很快就在港城这边站稳了脚跟,并且以此为跳板,然后直接朝海外市场拓展。

首先~吴敏仪找到了一位正准备参加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的名厨,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办法,反正最后让那位名厨临时更改了菜单。

然后~当理想牛1号以及理想牛2号出现在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的赛场之后,理想牛的名气一下子就在某个圈子里悄然打开了。

刚好在这个时间段,欧洲爆发了疯牛病危机,虽然欧盟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消除人们的“恐牛症”,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然而效果甚微。

吴敏仪便趁这个时间~利用自己的人脉和渠道,帮助理想牛迅速登录了欧美市场,虽然目前看来规模还不大...但这也同样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做为牛肉消费大国,岛国市场自然也在吴敏仪的考量之中。

而且因为肉质更类似于岛国和牛,所以一开始吴敏仪其实就把重点放在了岛国市场。

之所以会比欧美市场要晚上一些,但那是因为岛国对于牛肉进口的限制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