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父母快穿后躺赢了 第33节(1 / 2)

加入书签

村民如今都指望跟李建丰挣大钱,心就偏向李婵家,何况李大嫂的话也站不住脚。

对她都是取笑。

“不是你家金宝有奶便是娘,想要去人家过好日子吗?”

李大嫂愤愤道:“我们家金宝还是小孩子,他知道什么好歹?”

村民摇头道;“三岁看到老,金宝这孩子都被你们教坏了。”

“你怎么能这么说,他是我儿子,我们都盼着他好,怎么会把他教坏。”李大嫂气愤道。

村民调侃道:“你往好的教,那当初老人在建丰家养老的时候,金宝天天去蹭饭,你怎么不管,反而尽让他去?金宝就不该去蹭饭。现在你后悔了不想着把孩子扭正,却抱怨人家坏。难道人家要因为你家孩子去蹭饭,就天天吃糠喝稀?”

理亏的李大嫂气呼呼走了,临走时嘴里还嘀咕道:“你们都想跟着老三赚钱,现在一心偏着他。”

村民翻白眼道:“你不想跟建丰赚钱,那你家不要砍竹子跟建丰学搭大棚。”

李大嫂头也不回,走的更快了。

--------

为了孙子,李老太又搬回老宅了,去老二家吃饭的时候,故意带着金宝欺负南娃锻炼‘男子气概’。

见李金宝对南娃毫不留情,说打就打,不当一回事,这才放下心来。

李老太和金宝的行为,让老二媳妇仿佛回到了没分家前的日子,甚至感觉日子比之前还难捱。

老二媳妇敢怒不敢言,南娃被逼的没法子,只好跑李婵家躲着金宝。

要不李婵家怎么看金宝就嫌弃呢,有重男偏女到骨子里的老太太谆谆善诱,李金宝就算学好了,过段时间还得让老太太教坏。

她生怕李金宝把妹妹当回事,只想孙子吸血不许付出。

李老二一家忍着老太太的折磨,直到有天李建宝横冲直撞,将老二媳妇撞倒,老二媳妇眼睛一黑晕倒了,老二急忙送到医院,竟然查出来怀孕了,还没满一个月。

这下可好,别说伺候老两口了,老二心里都后悔死了,埋怨老太太太纵容孙子,还要老太太在医院伺候起儿媳妇。

老太太很生气觉得老二故意的设计自己,瞧李老二正在忙大棚的事,没空待医院,自己又理亏,只能留下照顾了。

对于母亲的怀孕,李胜楠心情复杂,但总体是为母亲欣喜。奶奶不是老偏心大房吗,现在二房也要有男孙了,看你还拿什么借口偏心。

得知老二媳妇怀孕,方婉惊讶道:“二嫂怎么就又怀了?”

李建丰叹气道:“他们想生儿子想疯了,去年还向我借钱向想去医院查查呢。”

“咋没听你提起呢?”

“我拒绝了就没和你说。”

许是压抑的太久了,这一胎李老二夫妻期待万分,格外小心这胎,生怕再出事,十分硬气地拒绝李金宝再踏入自己门,这可惹恼了老太太。

本来伺候自己看不上的老二媳妇就够憋屈了,还不知道男女就这么欺负自己的乖孙!

老二这东西不孝顺了!

人在医院里,李老太心底惦记的却是金孙,住了一个星期就逼着老二媳妇出院了。

老二媳妇也是个没用的,被喝骂几句就真出院回家了,还跑来跟方婉抱怨老娘偏心,方婉一阵无语,自己软的跟面团似的,任人拿捏,怪谁?

老二媳妇也就是抑郁了一阵子,等肚子大一大,她便嘚瑟起来,满面春风,逢人就说自己肚子尖尖肯定是儿子。

李老太不服气,非得和李老二夫妻辩论老二媳妇肚子不尖是圆的,估计也是女孩。

老二媳妇嘴巴笨,说不过老太太,直接气的出血,住院保胎了。

许是压抑的久了,又格外想要儿子,李老二见儿子差点被老娘气没了,气的两眼发黑,缓过来后竟然敢和李老太吼她偏心,不想自己生儿子。

儿媳差点流产,孝顺儿子翻脸,李老太气的跳脚,不仅一句道歉都没有,反而骂李老二有了媳妇忘了娘。

本来李老二便对老娘心冷过,这次媳妇三番两次被老娘折腾的差点流产,为了儿子,李老二狠心和老宅断了往来,只说等媳妇生了再向老娘道歉。

---------

李婵一家没有掺和二房和老宅的恩怨,教村民种大棚菜的事让他忙的脚不沾地。

毕竟第一年不赚钱很容易打击村民们的积极性,还会影响自己在村民们中的威信,因此李建丰很是上心,每天都要去各家大棚转一圈。

头一年试水,加上塑料膜贵还不好买,村民们基本都是小棚子试水,听从李建丰的建议种蔬菜。

像林家直接种三亩草莓的终究是少数。

林家一开始就打算种最赚钱的草莓,还想问李建丰买苗。

先不说李建丰的苗不多还要分给村民的事,只谈林家没有种草莓的经验,还得罪过自己,李建丰不想卖苗后天天跑林家免费指导,便在一开始就拒绝了。

林家人很不高兴,不卖就算,这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家有苗!正好不想让你从我家赚钱呢,我们去外面买。

这一找,林家人才发现李建丰的草莓苗是独一份,去市里找,连草莓种子都没有;去省里找,找到了草莓种子,苗还是没有。最后是去外地找到,求着人家,才高价卖给他。

林家人心里后悔之前和李建丰的关系闹得太僵,却也无济于事,只能心底暗暗打算自己留种,明年自己育苗。

草莓的品种和种植都是有学问的,李建丰的草莓是后世热销品种奶油草莓和红颜,个头大,外面表,吃起来也甜,产量还高。

种草莓的人家一开始不懂李建丰的苗好不好,得知林家人跑了不少地方才买到草莓苗,结出来草莓还没自家的草莓红、大、甜、产量高,这才知道李家苗的优势,心里感激,又给李建丰算上了一份恩情。

忙碌的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就到了1980年。

这一年通河坝的村民的冬季蔬菜畅销临河县,虽然价格不比去年李婵家的价格,但一斤几毛钱到几块钱也让大家赚了个盆满钵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