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父母快穿后躺赢了 第147节(1 / 2)

加入书签

老皇帝见他五官端正,长的有四五分像景国公年轻时候的模样,神情和蔼地点头道:“你很像景国公年轻时候,如今回归晋安侯府,还习惯吗?”

李建丰恭顺地回道:“回圣上,臣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不过后来天天上课,忙的晕头转向,不知不觉就适应了。”他现在已经有官身,可以称呼自己为臣而不是草民了。

“哦,回了侯府都学了些什么?”

“主要是礼仪和识字。”

“识字识的怎么样?”礼仪不用问,皇帝已经从太监处知道他学的不错,何况进殿后他表现的规规矩矩,不说出挑,但的确没有错误。

“回圣上,臣已经认识一些常用字,可以读写简单的书信。”

老皇帝随手扔下一本奏折到李建丰面前,命道:“读一读。”

李建丰捡起开始读,他的声音很稳,语速均匀,声音洪亮,咬字清楚。

老皇帝这才发现他面见自己没有一丝紧张。

要知道每隔三年一次殿试,不少考生因为他的到来都会因为紧张,出现各种误差,发挥失误。

这些考生还是不知经过多少次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精英,大部分家世背景都很不错。

而李建丰一个放牛娃竟然第一次面见皇帝就如此沉稳,让他刮目相看。

老皇帝听着,等他读完了,才开口问道:“你不怕朕?”

李建丰回道:“若非圣上你明察秋毫,如今臣还陷在真假世子的泥潭里不可自拔,臣感激圣上,感恩圣上,见到圣上心中只有亲近,又怎么会怕呢。”

老皇帝笑了,觉得李建丰很不错,说道:“你倒是个懂事的,只是有些太谦逊了。”

“这奏折我刚看过,你通篇读下去无一错字,才半个月就有这样的能力,可见你的勤奋和向学之心。”

李建丰回道:“臣已经二十有二,一生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而这些时间都是浑浑噩噩虚度过去的。比起其他人晚了太多,臣不勤奋不努力,更追赶不上其他人了。”

老皇帝摇头道:“晋安侯府实在可恨,鱼目换珍珠,白白浪费了你这个可造之材。”

他本想罚晋安侯府,只是转念一想晋安侯府已经成了晋安伯府,一事不好罚两次,何况日后伯府是李建丰继承。

因此改口道:“既然你如此有向学之心,每日上午你都去文华殿旁听吧。至于官职,就升为五品带刀侍卫。”

文华殿是皇子读书的场所,教导皇子的都是天下有名的大儒。

一想到要和皇子一起读书,李建丰真心不想去,只是他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谢恩。

不过幸好老皇帝也给他升了职,五品的官职看着不高,其实作为新人,一开始就封为五品,起点已经很高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25 22:25:34~2022-06-26 21:25: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溪 50瓶;久久八十一 33瓶;冬瓜排骨汤2020 20瓶;猫猫 12瓶;春暖花开、阿贝尔达因、婠婠、苹果 10瓶;夜澜风起 6瓶;南线 5瓶;长安小酒馆、58793703、乔伊大人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12◎

从此李建丰每日天不亮就去皇宫打卡上班, 等到傍晚五六点才下班。

老皇帝总共有九位皇子,除了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已经出宫建府,其余皇子都在文华殿读书。

分别是十六岁的五皇子, 十五岁的六皇子,十四岁的七皇子,十岁的八皇子,六岁的是九皇子。

除此之外还有皇孙们和皇子皇孙的陪读,这些陪读不是宗室近支子弟就是皇亲贵族重臣之后。

因此学生不少, 根据学习的进程, 划分到不同的教室, 教授不同的知识。

当日老皇帝只说让李建丰去文华殿旁听, 却没说让他去哪个班级读书。

领路的太监想了想, 将李建丰领到了蒙学班, 对李建丰笑道:“安世子, 请吧。”

蒙学班的学生年纪在六岁到十二岁, 八皇子和九皇子也在。

李建丰寻了个墙角的位置坐下, 低调的旁听。

不过他一个成人, 坐在一群小萝卜头里很显眼, 压根低调不起来。

学生们一上午中间只有十五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等下了课, 八皇子就带头走到李建丰的面前,昂头问道:“你是谁?我怎么没见过你?”

李建丰回道:“回八皇子, 下官是晋安伯府的世子安建丰, 蒙圣上恩赐,上午来文华殿旁听。”

“你是晋安伯府最近才认回来的那个放牛娃世子?”八皇子一听顿时扬起了兴趣, 追问道:“那你很会放牛吗?”

李建丰对自己的过往并不觉得羞耻, 爽朗笑道:“是, 下官放几年的牛,对放牛还是有些小心得的。”

八皇子说道:“放牛有趣吗?”

李建丰道:“如果是玩乐,放上一天半天的,这算有趣。不过如果当做生计来,还是蛮辛苦的。夏天被蚊虫叮咬,秋天割草累的腰都酸痛,冬天打扫牛棚冻手。”

一听受苦受累,八皇子不感兴趣了,问起李建丰他在民间时最爱的事情是什么?

像他都十岁了,只在皇宫和避暑山庄两地来往,不管去哪里身边都跟着一群太监宫女,就连爬树这种危险的行为都不允许,更不会允许他出宫了。

李建丰不假思索道:“听书。”

原主的村子离镇上比较近,镇上有个说书人,每天都会说书,尽管嚼来嚼去都是老一套,可大家没啥娱乐活动,有不少人反复的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