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父母快穿后躺赢了 第150节(1 / 2)

加入书签

“自然是换了你们这些不争气的丫鬟,你还真以为夫人提拔你们是做丫鬟的呀,她是要你们伺候世子。”

一听是为这个换人,马家姑娘叫屈起来,“你当我不想吗?可是世子他不肯呀,大家都说他惧内。”

“送上门的肉,哪有男人不吃的,你明知道世子惧内,不知道躲着世子夫人偷偷和世子在一起吗,等你有孕,伯夫人自然会为你做主。”

“娘,世子是真的一点都不肯让我们近身。”马家姑娘也是无奈。

之前她还不乐意,谁想进来才知道世子也不乐意。

等她见世子对世子夫人情深义重,呵护万分,为妻子数次顶撞伯夫人,甚至愿意舍弃如今的权势富贵,不禁羡慕起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

对世子的偏见消失殆尽,只余下羡慕仰慕。

世子夫人真是好命,为什么她就遇不到这样的好男人!

“他肯定是装的。”马集家的才不信男人能守身如玉,道:“你们一个个的空有美貌不长脑子。他不肯你们不知道怎么让他肯吗?”色.诱什么的总该会吧。

“娘,你当我们没人试过吗,直接被丢出来打了板子,幸好世子夫人给她留了脸面,不然丢也丢死了。”

这事马集家的还真不知道,她砸了砸嘴巴,也感到了难办。

不过她始终认为男人好.色刻在骨子里,让他尝到好处就行。

想了想,马集家的出了个主意,说道:“我去药房给你买点催.情.药,你偷偷将事情给办了,总之得在夫人换人之前成功。”

马家姑娘为难道:“这样不好吧,万一被发现,世子肯定会暴怒,就连世子夫人都不会轻易放过我。”

马集家的反问道:“那你想跟我回去嫁给家生子,又或者嫁给外面百姓过穷日子?”

以前马集家的打算是在女儿到了婚嫁年龄后自赎其身,让她嫁给秀才之类的良民。

只是真假世子后,放牛娃出身的真世子,村姑出身的世子妃,让马集家的内心有了野望。

万一世子妃无能,压不住这些妾室呢,或许她家女儿可以独宠后宅,让她也威风一次。

====

另一边,被流放的安景铭,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终于到大了目的地——西荒边境,就算有下人伺候着,物资不缺,整个人还是暴瘦了十几斤。

伯夫人原本安插了自己的人混在安景铭的下人之间,让他在流放的路上毒哑安景铭。

到时候就算安景铭有能耐又怎样,他成了哑巴,三皇子就算再重视他,日后也不会重用他。就算被大赦回来,他也不可能再有前程。

可安景铭知道嫡母的厉害,早就防备着这些下人,在离开京城后到达下一个城市,便将这些下人赶回去,重新采买了新的下人。

等下人们回到伯父给主子们回消息,伯夫人冷哼一声,哪里猜不到安景铭是在防备自己。

算他聪明。

伯夫人没有再派人去找安景铭,想也知道找不到,她就不费那个功夫了。

安景铭一路提心吊胆,顺利到达目的地后还以为嫡母没想暗害自己呢。

押送他的衙役对他客客气气的,领着他去衙门后交接时,将安景铭的身世背景,被流放的原委都说了,最后还提点这是三皇子看中的人,让他们不要当做普通罪人怠慢了。

一听安景铭出身侯府,侯府也没倒下,身后还有三皇子,一路有下人伺候,甚至脸上都没刻字,交接的衙役对安景铭很是客气。

还将此事报给了县太爷。

县太爷是位年约四旬的中年文士,没有能力,郁郁不得志的那种,不然也不会被派到边界为官。

得知安景铭的身世背景后,县太爷立刻将他当做贵客迎了进来。

被流放的罪民到达目的地后,往往都是要劳役,有被充军做敢死队的,有开山挖矿伐木的,也有开荒种地的。

一番交谈后,县太爷含笑收下安景铭的一千两银票,给他安排了个自家附近的院子,又给‘安景铭’安排了一个开荒种地的劳役。

接下来安景铭化名安如意,低调地生活在城里享福,他的一个下人则顶着‘安景铭’的罪人身份去了乡下开荒受苦受累。

安景铭给自己娶了个‘娘子’管家,还纳了两个妾伺候,过起了乡下老财主的生活。

只是当地实在是个偏僻小县,民生凋敝,不少人都是罪民的后代,吃吧没啥好吃的,喝吧水都不够清澈,玩吧只有青.楼赌坊,档次太低,安景铭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肯去了。

无所事事的他,便将心思投入了研究玻璃中。

而淑妃的杀机在他松懈后才悄然降临。

这天,县里有个庙会,难得人流潮涌,热闹非凡,安景铭便携妻妾一同外出参加庙会。

谁想庙会人群汹涌,安景铭挤了一会,不知不觉和妻妾们挤散了。

安景铭忙叫下人去找妻妾,自己则走到一颗树下等大家到这里汇合。

等了一会,有两个男人擦汗走近,大声道:“真是的,人也太多了,也不知道娃和娃他娘被挤哪里去了。”

另一男说道:“有人在树下等,咱们也去等等吧。”

安景铭以为这两人也是参加庙会的百姓,只是京城每逢热闹集会,时常有人失踪。

安景铭下意识地离开这颗树远离两人,去另一颗树下等着。

两人见此随即应变,打算假装被惹怒,直接将他打死,一人语气不满道:“兄弟,你是瞧不起我们兄弟吗?”

见他们似是要惹事的姿态,安景铭身边无人,警戒心爆发,也不答,直接冲进人群。

兄弟俩不依不饶地追上去,对他就是一顿很锤,见有人打架,人群立刻远离,站的远远地瞧起了热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