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带父母快穿后躺赢了 第169节(1 / 2)

加入书签

◎3◎

万丰院在定国公府东南角, 从千秋院到万丰院要十几分钟,李姑姑走着,情绪渐渐冷静下来, 心头思绪万千。

冷饭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处理起来还真有些麻烦。

此事表面看起来是仆人对舅老爷懈怠,实际是顾秀借刁奴对她这个女主人的挑衅。

若是她视而不见,明日就该有刁奴骑到她头上拉屎撒尿了;说管吧, 现在她又没有管家权, 侯府家生子的身契也不在她手里, 除非大闹一场。可若是她闹大此事, 纵使惩戒了刁奴, 她兄弟一家也得搬出去, 若是恶了国公爷, 那等于绝了兄弟一家的生计。

想到兄弟一家昨日到来时那风.尘仆仆的狼狈模样, 李姑姑又是头疼不已。

尽管早就知道兄弟爱赌, 自从父母相继去世, 娘家便破落了。可李姑姑远嫁多年未归, 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个破落法,直到昨日亲眼见着原本美丽大方的嫂子头发半白, 一家子衣裳没补丁,但也没一个时新的, 更没一个仆人伺候, 才叫李姑姑对娘家的‘破落’有了清晰的的认知。

完全从官宦之家跌落成街头小户!

不得不承认,李姑姑心头是失望的, 嘴上不说心里也觉得娘家丢人拖累了她, 可教育与环境, 又叫她不能撒手不管,只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兄弟。

简单来说,李姑姑是个扶弟魔,只不管不是那种扶到丧心病狂的,但在自己的条件允许之下,她还是会尽心尽力地帮娘家。

一路出神,不知不觉便到了万丰院。

“妹妹!”

“姑姑!”

众人纷纷站起打招呼。

李姑姑进屋先打量了眼桌上饭菜,不禁眉头一皱,扭头对下人们道:“你们都出去吧。珍珠,你去厨房让人重新做一些清淡的饭菜送来。”

随后面向李建丰叹道:“哥哥,是我招待不周了。”

李建丰沉声道:“妹妹,你是不是不欢迎我们过来,觉得我们丢你脸了?”

被问责的李姑姑顿时心头发酸,双目蕴蕴水光,叫屈道:“哥哥,你误会我了!”

“我半个月前被夺了管家权,还没来得及和你说,不然这群小人怎么敢怠慢你。”

李姑姑失宠被夺权也就半月前的事,那时候李家还在投奔路上,不好联系,昨晚又来的晚,身边都有外人在,不好说这些话,于是原主一家至今还不知道李姑姑如今的处境。

一听这话,李建丰故意面露吃惊之色,忙追问道:“妹妹,此话怎讲?”

方婉轻咳一声,对长子吩咐道:“定才,你先带弟弟妹妹出去玩会。”

尽管李定才心头也好奇,但知道有些事孩子是不能听的,听话地带弟弟妹妹出去了。

三人落座,李姑姑抹眼泪道:“你也知道,后娘难做,尤其是我前面那位世家大族出身,叫国公爷念念难忘。我那继女继子身边有亲娘留下的奶娘仆人照顾,向来防备我,好似我会怎么他们一样,便是我想热心捂一捂他们也靠近不得。”

“既然他们防备我,那我也不热脸贴冷屁.股了,一心带自己的亲儿女过活便是。谁想一年前,我那继女不知怎么的突然变了个性子,对我是蹬鼻子上脸,各种阴谋诡计向我使来。”

说到这儿李姑姑不禁落泪道:“也不知道我是哪儿得罪她了,还是她身边有人故意挑拨,一个劲的针对我。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和她计较名声不好听,不计较那心里憋屈呀。”

李建丰夫妻知道这是因为女主重生了,可李姑姑不知道啊。

“所以你还手了?还输了?”方婉轻微摇头。

“你知道她做什么了吗?她给她亲爹塞女人,扶持小妾和我打擂台,到处宣扬我刻薄了她们姐弟。”李姑姑越说越气愤,恨的牙痒痒。

“半个月前,辛姨娘对我不敬,我便罚了辛姨娘跪一个时辰,辛姨娘跪完回去当天就小产了。有顾秀在旁煽风点火,我就被国公爷撸了管家权,罚了半年月钱。国公爷至今没再踏入我的院子。”李姑姑抹眼泪叫冤道:

“辛姨娘有孕了偷偷瞒着,来挑衅我,被我罚了也一声不吭,回去就有落红了,等到国公爷回来,她才及急慌慌地叫大夫。事后我回想起来,才想透自己被设计了。”

李建丰沉声道:“国公爷的态度呢?”

“如今他一心只有辛姨娘,早就忘了我这个黄脸婆。”

辛姨娘酷似顾秀生母,乃是顾秀从外界特意寻来给定国公的,小产一事也是两人联手设计的。

李建丰听完叹气道:“妹妹,是我误会你了,早知道你处境这样艰难,我就不来拖累你了。”

李姑姑听了这话心头发酸,“哥哥,你这话说的就见外了,你我一母同胞,如今你有难,我还能对你不管不顾吗?我再难支援你也是够的。”

方婉适时开口道:“妹妹,如今你在府里的日子可有什么需要帮助?或许我和你哥哥还能帮帮你。”

娘家如今穷成这样,又能给自己什么帮助呢,李姑姑心头苦涩,缓缓摇头道:“我唯一的麻烦就是继女了,可你们是外人也解决不了。”

李姑姑看向李建丰,为难道:“没有管家权,我倒还好,只要我国公夫人的身份还在,他们不敢对我过分。可是你们,有我那个一心下我面子的继女在,只怕这种事少不了。出气简单,就怕后续你们住的不开心。哥哥,你是什么想法?”

李建丰不假思索道:“我打算定居在上京,继续苦读科举。”

在哥哥一家投奔来之前,李姑姑已经预料到一家定居上京的事,但哥哥打算继续读书科举,却是她没料到的,思及哥哥的过去,李姑姑摇头,直言不讳地反对道:

“哥哥您定居上京,妹妹不反对,但是继续读书,不是妹妹泼你冷水,实在是哥哥你荒唐多年,如今家道中落,正需要你支撑家业。与其继续荒废时间,不如谋个差事供养两个侄子读书。”

李建丰十七岁成亲,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五岁时父亲去世,自此浪荡在赌坊,疏于学业,如今三十四岁,学业荒废了近十年,不怪李姑姑看不好。

见李建丰只笑不说话,李姑姑扭头看向方婉,劝道:“大嫂,你不劝劝哥哥吗?”

方婉看向丈夫,温柔含笑道:“妹妹,你哥哥自小聪慧,二十出头就中了秀才,如今浪子回头,许能有一番成就。”

这全心全意信赖丈夫的姿态,一看就不顶用,李姑姑心头来火,想想哥哥败光家产还不是嫂子阻止不力!见指望不上她,当即质问道:“那哥哥你既要定居上京,又要读书,想过日后怎么生活吗?更别提我如今失势,就算没失势,借住定国公府一时还行,却住不了一辈子。”

李建丰见妹妹着急,知道她也是压力大,忙开口道:“妹妹你想差了,我来投奔你,却不是想要寄居定国公府。就算我羡慕国公府的权势富贵,可也知道咱只是外人,寄人篱下的日子难过。”

“既然我决定定居上京,自然提前做好了打算。”

“哦?”李姑姑见哥哥胸有成竹,焦急的情绪放缓,做出侧耳倾听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