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924节(2 / 2)

加入书签

北方和中原虽有沟通,他完颜希尹亦潜心中原礼仪文化,可对这种稼穑之物,终究还因为地位高高,少有接触。

“这是西瓜。”沈约指着图画中一户人家院中、几个圆滚滚的东西,缓缓道:“兀室大人或许少见因此不觉为异样,不过……”

看向一旁目瞪口呆的晴儿、诗盈,沈约缓缓道:“晴儿,诗盈乃中原女子,自然对西瓜并不陌生。”

晴儿、诗盈都是微微点头。

沈约随即道,“可西瓜、茄子的收获季节都在秋季,清明节时分,绝不会有这种水果、菜蔬产生了。”

完颜希尹讶然无语,喃喃道:“果真如此?!”

他自负才识,一直独自对这幅画苦苦琢磨,可他的研究却多是从古籍、至理入手。对于这种中原的常理,他常处北方,反倒并不了解。

可听沈约说的极为肯定,杨幺亦是缓缓点头,完颜希尹知道是自己的疏漏,谦逊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所言,让不才茅塞顿开,这么看来,这幅图描绘的绝非清明节的场面?”

完颜火舞蹙起眉头,她好武功,对女工都丝毫没有兴趣,对有关图画的讨论更觉得不耐其烦。

完颜宗翰却是沉得住气,因为知晓要成大业,本需要各种人才相助的道理。

完颜希尹微有沉吟,继续道:“清明二字、若是指的中原的清明盛世呢?”

沈约淡然道:“听兀室大人描述,张择端并非趋炎附势之辈。”

完颜希尹知道沈约在说什么,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自然不会将颓落的年代称之为清明盛世。

或许有人能不知廉耻的为虚假繁荣歌功颂德,可张择端既然选择如实的画出汴京的弊端,就绝非歌颂宋徽宗!

这么看来,“清明”两字本身的确大有问题。

“先不论清明,那上河指的又是哪里?”

沈约追问道,“我想兀室大人对汴京自然熟悉,可知道汴京附近有这条河吗?”

完颜希尹内心微凛,缓缓摇头。

他参与了靖康之役,优秀的将领,知天时、懂地利,完颜希尹自负极高,自然对汴京左近的地形极为熟悉,可的确不记得有上河这条河流。

沈约初议标题,完颜希尹还觉得小题大做,如今心中困惑却增——一幅献给宋朝皇帝的图画,为何起个莫名其妙、名不副实的标题?

对于上河两字,他本以为既然是清明时分,那上河就是中原人上坟祭祖的意思,可既然清明有差,上坟就无从谈起。

“汴京城周围,可有叫上河的支流?”沈约再次发问,看的是晴儿和诗盈。

诗盈缓缓摇头。

晴儿思索了半晌,终是摇头。

沈约缓缓道:“这两位姑娘都对汴京颇为熟悉,既然不知道上河之名,想必汴京是没有这条河了。”

他虽然这般说,可脑海中对图名之意早就一清二楚。

何为清明?

清明就是指人之禅定的那种清醒、明朗的状态,只有这般,观看图画的人才能和这幅图有所呼应。

汴京城内、城外没有任何一条河流叫做上河,可图画画的却明显是汴京城,上河不是说汴京城外的任何一条河流,而是指的是图画中隐藏的那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那条用清明之心才能看到的河流就叫做上河!

可萧楚为何用如此隐秘的方法,在一幅图画中藏着只有修行者才能感应的一条河?

沈约一时间想不明白,但他可以确定一点——萧楚绝非闲得无聊,这才混入汴京宫中,再向宋徽宗进献这幅画的。

注目在画卷首部,沈约喃喃道:“瘦金体的标题,是宋徽……是皇帝赵佶写的标题?”

他本想称呼宋徽宗,可想到这都是君王死后的称号,如今宋徽宗只怕还在。

完颜希尹眼前一亮,立即道:“不错,既然是赵佶书写的题目,就是题目的始作俑者,那我等何须猜测,找赵佶问个明白就好!”

第1388节 皇室之女

《清明上河图》既然是赵佶写的题目,让他来解释题目,自然能明真意。

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佶身为大宋皇帝,让皇帝解题绝不容易,但宋朝曾经的皇帝赵佶已是阶下囚、如今被金人关在北方,以完颜宗翰的身份,要找赵佶,本是极为简单的事情。

沈约心中却想,你哪怕找到赵佶恐怕也是于事无补。

他既然知道清明上河四字的含义,就知道,糊涂的宋徽宗哪怕写了标题,也绝对不理解此中真意。

完颜宗翰却比沈约所想差了太多,听闻完颜希尹建议,一拍手掌,狼夜入内,完颜宗翰吩咐道:“将赵佶尽快带到吾的府上。”

狼夜点头退下。

沈约留意到诗盈在听到完颜宗翰要找赵佶的时候,微有激动之意。见完颜宗翰这般随意的样子,沈约难免又想——难道说,诗盈和赵佶有关系?赵佶所关的地方离此不远吗?

完颜宗翰轻赞道:“先生果然非同凡响,若非先生,我等实在不知,这幅图中竟有这很多弯弯绕。”

沈约笑而不语,心道你心中的弯弯绕也绝对不少。

适才图出异状,完颜宗翰看起来也不深究,可完颜宗翰岂是轻易放过疑点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