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195节(1 / 2)

加入书签

李斌搔搔头,“先生的意思是……”

“梁师成等人明白此点,以此获利,如蛀虫般损伤他们的根基,却不知这其实是取死之道。”沈约再道。

李斌额头冒汗道,“小人一心只为天子,绝不会有梁师成他们的野心。”

沈约缓缓道,“你需要明白,若真为一人好,只要鼓励他的正行就好,不必多说多问什么。”

李斌眨眨眼睛,还似不懂,沈约又道,“要击败对手,需要的是正确的位置安排正确的人,齐心一致。你可明白?”

李斌思索许久,终于道,“因此小人只要鼓励劝导圣上重用贤臣,天下可安?”

沈约笑笑,“很好。”

他闭上了眼睛。

亲贤臣、远小人,兴国之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历代庙堂,能做到这点的君王有几个?能这般规劝君王的臣子又有几人?

马车到了宫内,也是畅行无阻,直到一座大殿前,沈约下车,就见韩世忠迎上来。

韩世忠眼圈发黑,竟是睡不安稳的模样,见到沈约,也是吁气道,“兄弟无恙最好。昨日你在宁德宫消失,着实让太多人骇然。”低声又道,“有什么事情吗?”

沈约在宁德宫凭空消失,不止赵佶着急,后宫诸人也是震惊无比,消息飞速的传播到韩世忠耳中,他感觉沈约应对的恐怕又是他根本无法插手的事情。

果然,沈约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道,“日子还长,韩大哥还需要照顾好自己。”

韩世忠微有皱眉,“兄弟……”

沈约截断道,“起风了,明天看起来要下雨。”

韩世忠并没抬头看天,略带警觉,他听出沈约有提醒之意。

沈约不再多说,踱入了大殿。

殿中灯火通明,赵佶孤单的坐在殿中的龙椅上,身旁居然没人。

听到沈约走近,赵佶抬头望来,微有惊喜之意,随即示意沈约坐下。

二人都是沉默。

半晌,赵佶才开口道,“这是文德殿,是大宋君王听政后暂时休息的地方。”

沈约不语,他看出赵佶有很多话要说,也注意到赵佶用的是“我”的自称。

孤独的赵佶,看起来和水轻梦居然仿佛,都是少有诉说心事之人。

第1773节 当头棒喝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不止是岳飞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般认为。

文明的进化,从众变成了生存之道,当众人习惯从众的喧嚣后,就少人去听心里的声音。

沈约听得到对方心里的声音,哪怕那声音经过五蕴的歪曲,终究还有真性留存。

赵佶面对沈约的时候,如同面对个朋友。

这些年来,他恐怕是第一次如此。

沈约没有回应,因为他知道这时候,让对方说就好。很多人都喜欢迫不及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却习惯听别人的表达。

他的想法,不需要向别人表达才知正确,他自己明了,坚定去执行就好。

“这些年来,我却很少呆在这里。”

赵佶继续道,“一旁的垂拱殿,主要是用于听政之用,我再次面对,也很是陌生。”

涩然笑笑,赵佶缓缓道,“我算是个优秀的文人,却不是个合格的君王。”

沈约听到“垂拱殿”三字的时候,微有意动。

他不久前约定方腊会在明日的垂拱殿相见解决恩怨,他还没有对赵佶提及此事,赵佶却突然提及此殿,这是个巧合吗?

还是……有人在暗中安排?

“等到先生帮我除尽六贼后,我才发现,原先一直以来,我能与之谈论心事的人,寥寥无几。”赵佶喃喃又道,“说了,不过是得到唯唯诺诺的回答,说了又有什么用?”

沈约保持沉默。

“这不止是旁人的问题。”赵佶终于看向沈约道,“我制造了这个问题。汴京是因我而破,并不全是因为六贼。明君不会有一帮贪赃枉法的手下。”

沈约终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李斌心中微跳,暗想沈约提“死”字,可是赵佶的大忌。

赵佶的眼皮微微跳动,似在琢磨沈约的言下深意,“我想要改,却不知道怎么改。我虽仰慕先生的大能,可自身却是软弱无力。”

沈约再道,“朝闻道、立行可矣。”

似乎相似的话,但却有不同意思。

赵佶沉默良久,终究道,“这些日子来,我一直想着一个问题。还请先生教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