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287节(2 / 2)

加入书签

一个人最难的本是面对真实的自己。

琴丝半晌才道,“因为我们发现很多灵明点有着很多次的人生记忆,有的人这辈子是个善人,但上一次灵明点所入的身体中,却是无恶不作。有些这辈子是个穷凶极恶之人,可上辈子,却是人人称颂的大善人。”

轻叹一口气,琴丝无奈道,“你若是这种人,你会怎么做?”

这是个难题。

太多人无法面对的难题。

水轻梦却是毫不犹豫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要说前生之恶,哪怕是今生之恶,当下只要肯改过,朝闻夕死,都有裨益。沈约对赵佶所为,不正是解释了这个问题?”

琴丝微怔,“可一个人若是十恶不赦之罪呢?”

“你是说方腊?你觉得他前世是个恶人?就是那个方大民?”水轻梦何等聪明,早想到这点。

一言落,琴丝默然,半晌才道,“越是高傲之人,越难忍受自己的瑕疵。若方腊真是方大民的话,他不能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那结局如何,绝不乐观。”

……

张继先终于说完了夜浮生的往事。

众人听闻这段诡谲的过往,惊异中带着唏嘘、感慨中又有着不解。

惊异的是奇人果然有奇事,张继先的经历,他们不要说听说,想象都难想。唏嘘的却是——大错铸成,张继先看起来真心改过,这才在众人面前叙说往事,不解的却是,这终究是八百年前的事情,崔念奴让张继先说出经过有何用意?

见崔念奴望来,方腊冷冷道,“故事说完了?”他握紧了薄剑,见沈约很是凝重,方腊才一忍再忍,可听到最后,方腊却感觉崔念奴用心险恶。

“道长的故事讲完了。”崔念奴淡然道,“但这个故事并没有终结!”

方腊冷冷道,“你又知道?”

崔念奴肯定道,“我当然知道。真神佑我,赐我明心!”

真神上有光芒闪烁。

崔念奴蓦地唤醒真神,让众人诧异,崔念奴随即道,“我崔念奴如今知晓夜浮生、方大民和崔奴儿的今生经历。若有谎言,天打雷劈!”

真神脸色发红。

众人惊奇中又带着期待,他们本以为夜浮生一事是件无头公案,没想到故事居然还有续集。

第1902节 通灵

在现代说什么前生今世,多少有迷信之感,但在眼下的宋朝,前生轮回倒让众人觉得可信。

华夏自汉时的白马驮经以来,佛教的轮回说就极为盛行。

历代君王,多少会拜佛求福,大举兴建佛寺发扬佛教,善意不善意的倒是难讲,可诸多帝王希望以此功德,得佛庇佑的心思昭然若揭。

若非信轮回真有,君王如何会有那般“虔诚”的作为?甚至不惜请大修为者、高僧千里迢迢的赶赴帝王居所宣扬经义?

可那些帝王享受的久了,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纠正行为是要付诸行动的,而不是听听就算的。

不然梁武帝、达摩对答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极为滑稽的一幕。

梁武帝自认举国修建寺庙、抄印佛经、供养僧尼,是帝王中前所未有的举动,向达摩炫耀,问达摩——我做的功德在世上算是什么水平呢,能不能进前三呢?

结果达摩直接说了句,“无有功德!”

梁武帝不想达摩连入预赛的资格都不给他,心中气恼,和达摩不欢而散,却不知道达摩真正的用意是——你不过是富翁施舍给乞丐一些财物的心理,自我感动后就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却不知道你的行为对己养成痴迷情绪不能自拔、同时又让太多人形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我不说你在造孽都是慈悲为怀了。

梁武帝自觉得终身信佛、结果反倒深陷痴迷,落个最终饿死的结局,世人自然有太多对正法不知,执于邪念不能自拔之辈。

因此轮回一说,众人虽然不懂道理,可在众人心中,对此事真实的存在却是深信不疑。

方腊眼角微有跳动,突然道,“真神佑我,赐我明心!”

真神闪亮,方腊随即道,“我方腊之前从不知夜浮生一事,绝无谎言。”

一言落,众人向真神望去,就见真神仍是红脸,暗想方腊说的是真话。

在场众人,若非真正昏聩之辈,多少感觉有点巧合。

方大民、崔奴儿……

方腊、崔念奴!

这四人名字的关联难免让有心人浮想联翩,不由暗想方腊、崔念奴莫非是方大民和崔奴儿的转生?

虽是这般想,可并无人说出来。

只要不是傻的臣子,终究不会当着赵佶的面,叙说方腊的不是。

崔念奴咯咯笑道,“方腊,你这般发誓,可是想到了什么?这才当众表明态度?”

方腊冷漠道,“你莫要告诉我,让张继先叙说八百年前的往事,用意就是说你是崔奴儿转生,而我就是那个方大民!”

一言落,众人反倒吁了一口气。

他们多有这般猜想,听方腊主动说出、问心无愧的样子,倒感觉此事的确有些荒谬。

不想崔念奴看了眼众人,一字字道,“你说的不错,你前生就是方大民,我前生就是崔奴儿,因为你的贪婪害死了我,今生,本来轮到我向你讨债,因此我才说,我无论杀了你身边的什么人,你都不能杀了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