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413节(2 / 2)

加入书签

在不同的时空,一个人也可能只有一个,有这种现象的并非只有沈约,还有单鹏、悟道后的夜星沉。他们能做到这点,只因为他们做到了真正的统一,是以哪怕空间分裂,他们并不会分裂成两个,仍旧保持意识一致!

在不同的时空,一个人多是完全不知另外时空的信息,这很正常,因为若是知晓这些事情的话,太多人不是精神分裂,就会精神错乱!

拼命维系自身稳定,拼命博取世人认同自己身份的人类,如果发现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同时又是卑微求人的乞丐;一方面是道貌岸然的夫子君子,一方面是难克欲望的贪官污吏,那会如何做想?

不敢想!

不同空间的信息隔离看起来神秘,但也可能是保护人类不陷入恐怖的分裂中。

但各空间的信息还是会不停的交互。

是以有人会在梦中,在出生、在离世等生命关键的节点中,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

但少人真正分析这些信息的意义。

因世俗五蕴的遮掩,可以让世人相信任何荒唐的迷信解释,唯独不去相信真相。

唯有智者,才能捕捉到天地间那转瞬即逝的玄机。

女修不但捕捉到这些玄机,而且对之大肆利用;孙思邈同样捕捉到了天机,他的眼界超越了世俗、国度,然后决定真正的做个实验。

沈约脑海中如暗夜雷霆霹雳般,不断闪现着真相的火花,天涯轻叹道,“妙呀,你好像和我一样。”

众人怔住。

无论谁来看,都不觉得天涯和沈约是一样的人。

沈约反倒沉静反问,“为什么这么说?”

“我知道的世人中,从未有一人,有你这种头脑。”

天涯缓声道,“这不是说你绝顶聪明,而是说有人如果像你想的那么多,绝对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真。”

沈约明白天涯的意思,这世上的人想的太多的,总是徒费脑力、心力,在穷尽心力的时候,离证道反倒更远。不然老子也不会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常人都以为老子是说你要修道,就是不要学了,更有甚至,觉得要损才行,导致“夺笋”行为层出不穷,以至于走入偏门。

事实上,老庄一脉相承,庄子对你说不能以有涯随无涯,又明确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道理,就是明确的告诉你,你需要将有限的生命,抓住最核心的力量!

做学问,皓首穷经,以命换知,转瞬成空;但修道却是抛弃根本无用的东西,以命换命,追求永恒。

等到你真正抓住核心真道,那才有源源不绝的力量使用,在此之前,任何学习的行为,不过是用命换取罢了。

你需明白,生命尽,你若还未能领悟核心真意,或将正念刻入骨髓,一切不过白忙一场。

老庄意思明确,可世人或碌碌无为以为吻合老子的无为,或寻章摘句,雕空自己的生命之基,却以为自己理解了老庄,徒损性命。

真正修道的人反倒少思!

如沈约这般,一边修道,一边海量思索的人,可说是绝无仅有。

沈约听出另外的含义,微笑道,“你看起来也是如此。”

天涯“嗯”了声,“你想的内容,着实给我太多启发。”

它读取了沈约方才思索的海量内容。

沈约并不介意让天涯读取。

事实上,任何正修之人,对旁人的真正收获都会心生欢喜之意,而不是如所谓“修仙”般整日嫉妒愤恨、将别人所得据为己有,慈悲之慈的同乐,就是此意。

众人面面相觑,聂山突然跪倒在地道,“求沈先生明示。在下虽知蒙昧,可入宝山而不知,终究心中遗憾。”

众人多是类似的想法。

他们虽然竭力的在听取、记忆沈约和天涯的交谈,奈何二人间始终有些内容没有明说,只是靠思想互通,这让旁人自然觉得一头雾水。

沈约轻叹道,“多知多惑,你若不懂,我说的更多,只怕徒惹知障。”

都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其实不然。

很多知识,绝非读的多,就知道的多,不然世上真知早就明示世人面前,为何世人解读却是千变万化、矛盾重重?

实则是认知不同,解读就会不同。

就和少林寺习武之人,一定要以慈悲心来化解武道的戾气般,真正的认知,一定是以真正的明心来辅助。

心越明,知越清。

等到你心明如日月的时候,很多圣贤之言在你的认知中早就了了如照!

何也?

因为你知行合一,所行本就是道,如何会不明先人所言的真道?

第2085节 加行

你行真道,自然能悟先人所言的真道。

你走偏门,自会对旁门左道视若珍宝。

不过世人对这般简单的道理或是全然不懂,或者视而不见,这才在暗中寻行,偶有所得,自以为得道,可转瞬后,仍是泥途深陷、耗尽了生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