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458节(1 / 2)

加入书签

若是等到五劳七伤,心不正妄自修行,反倒会修出一身毛病。

欲得莲花身,先有莲花心。可世人多是风烛残年后,再妄想从佛经中悟道大彻大悟,和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希望从头来过、再强身健体又有什么区别?

身好心正精神充足,才是修行的好根基。等到修行有成,反可以心助身,得不可思议的神通。

若是专修神通,如涸泽而渔,神通未得,反倒油尽灯枯。是以诸多大修行者都以证得心性为第一要义,而身体的异能不过算是偏得之功,终究还是会化为烟尘。

但有高僧却知世人愚痴,有时候却又不得已显露点儿神通让愚痴者先信、后行、再悟,是以释迦在说法时,有几次也是示现神通,却又禁弟子以神通度人。

以神通度人,无异扬汤止沸、负薪救火。

鸠摩罗什为让世人重视他所译经文,临终前微显神通,也是用心良苦——常规作者,死都死了,还管写过什么、更不会理会文章何处,鸠摩罗什却忧苦心错付,临终还为苍生着想。

沈约刹那间想到诸多大修行者的往事,明白一点——神农那些人修改的基因值已是常规人体的极限,再提高技能点,靠的是修行,而不是修改!

“那你们现在问题何在?”沈约发问。

那个声音回道,“我们在创世镜内设定锚点,引导实验人员回转,如神农、黄帝、蚩尤、天女的那类人,终于有部分回转。不过为求观察宇宙的无极,我们并非只派了这四类人。”

沈约明白过来,“你们还将七情六欲丰富的人,送到了实验中?”

“本来只有七情,没有六欲。”

那个声音竟似听出了沈约的质疑,解释道,“只有神农那些人,对宇宙无极的观察进度,远远不如我们的预期,因此为求观测变化,我们选用了不同基因属性的人轮流观察。”

“那些人最先失陷。”沈约肯定道。

那个声音诧异道,“你为何这么肯定?”

沈约不出意料道,“有七情,必有牵扯。有牵扯,就离本心。离本心,在红尘纷扰的一个世界都无法把持自己,在创世镜中的多重世界中,更会迷失,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说话时,感觉异空间的那些光点不停的闪烁,好像是在探讨什么。

片刻,那个声音回应道,“你说的丝毫不错。当一切可控的时候,一切似乎可控,哪怕是我们,都没想到不可控会如此迅猛。”

沈约心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大问题,通常都是在不起眼的地方爆发出来的。

“在我们设立锚点后,一些人从创世镜中离开,回转到我们之间。”

那个声音感喟道,“他们叙说了问题的爆发过程,伊始的时候,一切都是在可控下进展,有的世界开始发展出极高的文明,甚至开始向我们的方向在发展。”

沈约脑海中不由闪出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

不是一个宇宙的文明发展,而是多个宇宙的人类,百花齐放的景象!

“可变化随即而来。”

那个声音慢慢道,“为了加快观察,有人选择对世界进行复制,用不同的观察推演变化。”

开挂?

沈约不玩游戏,但对这种游戏操作却不陌生,同时想到一点——在服务器中,开挂行为会导致封号,可这些人的开挂,却是堂堂正正。开挂其实也很考验服务器的承受力……

一念及此,沈约心中微惊,因为他想到了那个声音的境况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复制,是被我们允许。”

那个声音所言验证了沈约的猜想,“因为一切仍在可控中,甚至可说,资源完全够用。”

沈约扬了下眉头,“但加剧的裂变,导致了资源的紧张。”

那个声音感慨道,“正是如此。世界的创建,自然需要资源,我们早在聚变、聚变中切换自如,可为创世镜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可在创世镜内世界裂变以指数级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合一操作所需的资源,竟然有干涸的迹象。我们在一些人脱离困境,回转后,立即进行合一操作,加强锚点,试图将所有的裂变重新整合,就像黑洞吞噬宇宙,然后再爆发新宇宙般……”

第2162节 降维

沈约哪怕见多了世面,可听到那个声音所言,还是有些震惊。在现代自然有黑洞的理论,同时已可以观察到类黑洞的存在,他倒没想到神农那些人居然可对黑洞进行运作。

“当然了……”

那个声音解释道,“宇宙的黑洞,甚至可以吞噬整个宇宙,然后爆发出新的混沌宇宙,若不经观察,会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变化。创世镜内的黑洞,却像是局部量子化黑洞,可通过高能量子化后对世界进行微观化,再加以观察,产生新的结果。”

沈约稍有心动。

如果他理解没有错误,无论在上京之战,还是在永劫城,他其实都有一次观察改变的机会,不过那时的他如常态般,并未起念。

这是他独到之处。

常人见到俊男靓女一眼,可能将三生三世的纠缠都想个完结,但对修行者而言,这种联想着实无谓。

有深厚修行根基之人是起念但不动念。

而一个错误的修行方式就是断念!

念怎断?

人体尚在,就有人体的本能属性,各种内分泌会促使人体进行一些本能的操作,念头同样是由本能操纵。

有本能,念头就会层出不穷,因此哪怕临终一刻,世人仍旧会被本能操控,引发数不尽的念头。

但念可不染心性。

心性为心性、念为念。

就如日头是日头,不因世人眼中的乌云缭绕、厚重、电闪雷鸣而有丝毫的改变。明白这个道理,就应知起念不动念之意无非是心驻如日,念动如云,你心随云动不见日,那就坠入痴迷中,静坐一生修的不过是痴。但云自动,心自明,那当然了了如照,可见云之变化,而不被乌云所牵引,修的方是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