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515节(1 / 2)

加入书签

神农那些人本来是类精神的存在,但为了探寻宇宙究极,终究还是制造出完美人体。神农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们需要记录人类探索的内容然后传回试验舱,他们采用了极为巧妙的一种,他们居然将记录刻在了灵明点上?世人每次转生,灵明点都会自动实验人员经历的一切!

这着实是个不可思议的记录法门。

天涯并没有将沈约所想呈现,但琴丝已道,“我们都知道,世人是将记忆当作自己的人生依据和根基。”

众人不由点头。

没有记忆的人,一定会苦苦追寻自己的人生,沈约只是个例外。

沈约不由想到——我为什么是个例外?

“世人执着的认可自我,又是因为记忆强大的作用。”

琴丝缓声道,“人体的记忆和意识般,都是极为神秘的领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远比人类自己想象的还要强大。”

沈约脑海中立即闪过三个念头——心外无物,游戏世界和量子纠缠。

心外无物是大儒王阳明的理论,意思就是我心看不到的就不存在了。这和世人我只要看到我看到的似乎有异曲同之妙,不过世人的想法被世人默许,王阳明的想法却遭到了唯物主义的批判。

其实王阳明的说法只是释迦说法的发挥表述——既然佛说心性外皆是虚幻,那我心感知的才算存在不是很正常吗?

创世镜内世界和游戏世界读取地图很相似,是因为游戏人观察,才会产生新的世界。

沈约做了这种关联,是因为这些都强调了世人主观意识的强大。

而量子纠缠更是将人的观察影响展现到无尽领域!

琴丝望见沈约所想,沉吟半晌才道,“你又将我的想法拓展了一步,让我更清楚的认知一些事情。”随即道:“我们虽然意识到这个身躯对觉醒的不利,但同时应该明白,若是利用好这个身躯,可以帮我们做到极为出色的事情。”

沈约立即想到一点——神农他们创造的人类克隆体,已是完美的存在。

或许神农他们为了便于沈约理解,稍微含混了一个事实——完美的克隆体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第2269节 一把钥匙

人类总是试图将人工智能加入情感,却不知道自身就是被加入情感的人工智能?!

沈约理解神农他们的做法——毕竟让一个人去除自我的观念,是极为困难的。

不出沈约意料,天涯再度隐瞒了这个思想。

沈约并不介意,因为他已发现,琴丝所思所想并不比神农那些人要逊色,甚至可以说,琴丝更胜一筹——因为琴丝是身体力行的在做。

“因此……”

琴丝缓声道,“人之意识,甚至能在灵明点之外层留下刻痕。”

沈约方才就想到这点——智能人体和灵明点中本有奇异的交流,这是神农他们设计超能智能体就考虑过的事情。见琴丝不清楚他所知,却推测出这点,内心倒是极为钦佩。

暖玉诧异道,“如是永恒之物,如何会留下刻痕?”

永恒的,自然无痕。

“灵明点并非永恒的。”琴丝强调道。

慧远神色改变。他虽和众人处于不同年代,但有了赵佶的认知,对于这些现代科学术语多少了解,“我一直以为施主所言的灵明点,就是心性。”

琴丝反问道,“你认为心性永恒?”

慧远犹豫下,庄重道,“不然世尊何以教导我们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就可立地成佛,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琴丝再问。

慧远沉默片刻才道,“经书不会有妄言。”他一辈子都在念阿弥陀经,只求身如白莲,临终一念不乱,这是信释迦、愿往生,行净土法门的结果,对于旁事,并没有想到太多。白莲社固然给了他助力,同时给他造成了认知局限。

民风淳朴的世人自然难想有些人的用心险恶,专修净土法门的人,反倒难敌世俗的侵染,不然他何以被都子俊所迷,转生为赵佶?

琴丝本着科学家的精神刨根问底,慧远倒不能答详细经过,琴丝见状,并未勉强,只是道,“我猜想的或许也有问题。”

慧远念声佛号。

叶宣儿暗想你说出点猜想总比慧远只念佛号要强很多,“你的猜想是什么?”

琴丝沉默片刻,凝重道,“见到心性,只是得到了前往永恒的钥匙。”

哪怕沈约都是有些意外,目光闪动,因为诸多佛法多是说到明心见性为止。

佛法博大精深,说的均是不可思议之事,和常人的认知大相径庭。因此让很多人敬而远之,证道说法的人也尽量的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试图让听者举一反三,渐渐领悟。但听者仍旧难悟,为扩大信徒的数量,有人甚至喊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口号来吸纳信徒。

那些人试图告诉世人,这世上没有比成佛更简单的事情,加入我们,不再造业,你就可以成佛了。

但这无疑是将修行看得太简单了,和西方拉帮结伙如出一辙——去觉向pua,渐渐走向精神控制,而非精神觉醒的道路。

你信我,就得永生,你不信我,就下地狱?

这种pua的结果就是愚痴之人越来越多,觉者益发稀少。

佛法说到见性后,剩余的就是自性作为,开悟的人这时候八识成四智,有了真正的智慧,对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就再无被邪带偏的可能。

琴丝见到沈约的所想,立即道,“但就如《阿弥陀经》所言,一心向净土、极乐世界之人,只要保持一心不乱,就可见阿弥陀佛现前……”

慧远缓缓点头,对此仍旧坚信不移。

琴丝突然反问,“如果阿弥陀佛从来都在,为何从不示现在众人面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