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523节(2 / 2)

加入书签

再兴?

沈约闪念间,完颜烈却没注意到沈约的异样,慨然道,“不错,这世上有断头将军,有投降的将军,杨再兴显然是属于断头将军那种。”

注目前方,完颜烈再道,“金兀术郾城兵败,本意要去攻打王贵镇守的颖昌。今日遭遇杨再兴,杨再兴虽战死,可张宪随即杀到,金兀术无心再战……”

沈约知道金兀术为何不想再打了,金兀术看似赢了,却输掉了信心——他以金人主力面对只带三百人的杨再兴,还被杨再兴杀的血流成河,遇到岳飞帐下另外一虎张宪带精锐赶来,他如何再能打下去?

“金兀术留下些兵力拖住张宪,只想全力取下颖昌来重振士气。”

完颜烈对这段历史显然是如数掌纹,“可岳飞显然也考虑到金兀术会转攻颖昌,是以让岳云率军增援王贵。”

沈约对这段历史不熟,可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局面渐渐明朗,“岳飞帐下五虎,杨再兴身死,金兀术让人拖住张宪的时候,张宪实则也在拖延着金兀术的大军……”

执刀缚手!

要拖住张宪,金兀术付出的兵力可想而知。

“岳云又增援守住颖昌的王贵……金兀术准备决战颖昌……”

沈约脑海中的对战局面清晰显现,“很显然,无论是岳飞还是金兀术,都将颖昌当作最后的决战之地,希望借助颖昌毕其功于一役!”

完颜烈赞许道,“你虽然没有用兵打仗的经验,可以你之能,若是生于这个年代,无疑是个极为出色的将领。”

“我有两个疑问。”沈约皱眉道。

完颜烈微有扬眉,喃喃道,“能让你质疑的,自然非同小可。我洗耳恭听。”

沈约缓缓道,“岳飞帐下五虎,以王贵的名气最弱……但王贵终究是五虎之一,实力不容置疑。杨再兴以三百骑就杀得金兀术不敢恋战,王贵坐拥颖昌城,以逸待劳,只要按兵不动的不出纰漏,金兀术想要说夺下颖昌的难度可想而知。金兀术毕竟是金人名将,不在平原和张宪交手决定胜负,反倒舍长用短的攻城,难道有什么深意?”

此时金人仍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性质,更擅长平原对垒,金兀术弃易取难,看起来是不智之举,但金兀术真的是犯浑吗?

完颜烈目光闪烁,喃喃道,“你看的比谁都要清楚。”他这般说,却没有径直回答,“你的第二个疑问呢?”

沈约并不介意,“岳飞帐下四虎均已现身,那萧别离呢?此刻何在?”

第2284节 最关键的人物

处身宋金战场,难免被岳飞帐下五虎的动向吸引,可沈约更看重萧别离的所在。

毕竟到了现代的一切缘起因有三人——暖玉、石田秀子、萧别离!

暖玉缘起九州,石田秀子改变暗界,而萧别离对明界的影响看似不大,但他和完颜烈的来来回回,绝非凑巧!

完颜烈并没有径直回答沈约的问题,只是道:“岳飞气盛,已至巅峰。金人对其又恨又钦,金兀术知道,此番若让岳飞过了黄河,金宋局面就会完全扭转。”

“因此金兀术决定做一次决战,分一次输赢。”沈约了解道,“你和萧别离是宋金战场的精锐,却均未在颖昌出现?你们那时已瞄准了朱仙镇?”

完颜烈微微点头,“那时候的金兀术和岳飞之间,其实少有秘密可言。双方对彼此战力、动向可说是了如指掌。宋金决战颖昌,金人若胜,击破岳飞不败神话后,动摇宋人的信心,自是趁热打铁,尽取长江之北的土地。”

沈约说了句,“金人若是输了,只怕黄河以北的疆土都不能守。”

完颜烈并不否认,“宋军若胜,那一定是穷追猛打,不要说取汴京、渡黄河,以岳飞之能,收复燕京十六州,甚至直捣黄龙府都有极大的可能。”

沈约不由感慨战局的微妙。

“我……嗯,应该说这个年代的完颜烈此刻驻军朱仙镇,充当金人的后盾。”完颜烈不再隐瞒,“我们虽然有六成把握胜出,但面对岳飞,只有六成胜算显然是不够的。”

沈约推测道,“萧别离一直隐而不动,本是因为岳飞觉得颖昌的金人被内外夹击,金人绝对无法支撑,金人败退,萧别离径取朱仙镇,断了金人由颖昌败走汴京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全歼金人主力!”

完颜烈勒马,凝望沈约半晌。

这时夜幕早垂,星河辽阔却难破暗夜迷蒙。

完颜烈的双眼却是精光闪烁,“不错,当时双方的算计,和你所言的并无二致。”

沈约沉吟道,“岳飞、金兀术之间,不但明白彼此的心意,对战局同样一清二楚?”

完颜烈突然道,“你的第一个困惑应是……金兀术全力攻取颖昌,本不应该有六成的胜算,事实上,金兀术恐怕连两成的胜算都没有。”

沈约微微点头。

“但你这样的聪明人,当然明白金兀术不会蠢到自陷死地。”完颜烈喃喃道。

“或许有个关键的人物,让金兀术这般下了决心。”

沈约喃喃道,“我对如今的宋金战场比较陌生,但我对后人记载的这段历史却是颇为熟悉。我知道五虎将的结局。”

完颜烈神情有些古怪。他的一张脸本来就不忍淬读,再加上古怪之意,着实有些惊怖,但那惊怖中,又带着丝困惑。

“杨再兴战死,萧别离失踪,张宪、岳云两虎将因为坚持……正义,站在岳飞的那面,都被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沈约说到这里多少唏嘘。

在宋金战场辉煌对决那一刻,无数人想到的只是胜败荣辱,可若早知道结局寥寥,是不是有索然无味的感觉?

“五虎将中只有一人得到了善终。”

沈约提及“善终”二字有些意味深长,“那就是守在颖昌的王贵!根据史书记载,当年秦桧、赵构诬陷岳飞谋反的起因,就是王贵的某些供词。”

都说秦桧以“莫须有”之名杀了岳飞,可只要还有眼睛的人,自然知道秦桧若不是有赵构撑腰授意,如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事?

决定岳飞生死的是赵构,被骂了千古的却是秦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