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75节(2 / 2)

加入书签

【太医院的经历,以及李时珍再次回到民间,为他著出《本草纲目》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汉朝未央宫。

刘彻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怎么就听着那么奇怪?

不过倒是也有几分道理?而且刘彻又突然意识到,这行医救人的名医名家,以及很多医学著作的出现,好像都和“民间”有很大关系……除了家中典籍底蕴丰厚,便是多行走于民间之中,由此才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认知与救人能力吗?

【李时珍在当官期间,仍是积极的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等。

比如其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的比较以及鉴别各地的药材等,为此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其中包括《本草品汇精要》。】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等,由此更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而李时珍到民间行医,也用实践证明了许多医学方面的知识。】

【比如他发现过去那些有名的,或是没名的药书,往往都有许多错漏之处,甚至错得离谱,加上吃错药可是要吃死人的,所以基于此,从李时珍34岁开始,他便决心编著出一本靠谱的全新本草书来。】

【这就是《本草纲目》能诞生的条件和初衷。】

果然是如此。

一路听下来,历朝历代下众人,不少都有此想法和深思。

不止是医学一道,在其他学科领域上,想要有所建树和成就,大概也是要如此作为才是。

天下何其之大,这民间至今可还没探索完全。

也不知道有什么是他们至今还未曾发现的,所以就算有了这资料库内容,也必须要结合实际,甚至运用到实际,用实际验证和证明才是,否则又怎么能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呢。

【一本里程碑式的医学著作,其出现必然是不容易的,而且这对李时珍而言,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久的行医治病之路,李时珍经常是独自一人进入深山以及旷野,甚至是江河湖海之中,就是为了考察搜集各种矿物,植物以及动物的标本等,同时也是为了栽培草药,而且为了验证相关草药,李时珍甚至还会亲自尝试药效如何。】

【除此之外,李时珍也经常向人请教,无论是药农还是村口的老人,亦或是砍柴打猎的山民等等,只要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他都愿意仔细去听,并且这期间,李时珍研究了将近800多种医药书,写书的同时,还大改过三次。】

【于是就这么经历了总共27年的时间,终于在花甲之年,李时珍才得以编著完成了这部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这部重新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医药学知识,提出当时最先进药物分类方法的药学著作,同时也汇编和保存了当时很多珍贵得都快找不到的古籍文献,其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意义等,可是相当重大的。】

【不过这之后,中医的逐渐衰落,甚至因为现代医学的传入,不断受到冲击和影响,也不得不说是一种难言的遗憾。】

岂止是遗憾。

更是可悲叹息啊。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刚和一众大臣谈完,将心中所思之事嘱咐了下去,也不知道是因资料库的存在还是其他,配合的倒是不少,剩下那些就算心中仍是有所迟疑,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和影响。

不过什么都得一步步来,现在也只是个开头罢了。

但若是连开头的魄力都没有,他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这嘱咐之事,必然要实施下去,也必然要看出行动以及变化来。

想到此,朱元璋又将朱标等几个儿子叫来了身边。

他最看重的,当然是马秀英为他生的这几个儿子。

尤其是标儿现在可还在,还有老四朱棣,倒是能助力不少。

只是一边说着话,一边听着天幕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一叹。

想要避免其后那些衰落以及遗憾,现在所作的决定,可一定要施行下去才行啊。

【对于明清时期中医的发展,大致是这个趋势。】

【当然除了李时珍等人外,也不是没有涌现出其他医者及其相关的医学贡献等。】

【还有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发展,即各种外感急性热病,总称温病,分为传染和非传染两种,过去人们常分不清温病和伤寒,从宋朝开始,医者逐渐发现温病其实“自成一派”,再到明清后,温病才逐渐从伤寒杂病理论中分离出来。】

【由此形成了温病学体系,而温病学也发展出了温病派,并且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经方派中医。】

【经方派中医的代表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张仲景,主要是指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收载的200多首配方……而经方则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

【明清以后兴起的温病派以及时方派,即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之方一般为时方,逐渐形成了主流趋势。】

【一直到2003的**以来,我国的经方中医才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不过总的来说,经方是我国古代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我国中医药学中规范性最强的核心内容。】

【这些配方历经数千年大样本的检验,配伍规范严谨,疗效显著可靠,不仅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无论那种中医学派,应当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派别和形式。】

“**是什么?”

听到这里的时候,老五朱橚突然插嘴问了一句。

老三朱棡指了指资料库:“这里面也有相关资料,你看看不就是了。”

朱橚哦了一声,就要去看,结果又被人揪了一下。

老一朱樉啧了一声,拽住朱橚胳膊:“天幕说了这么多,你怎么就关心这两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