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1章 厉兵秣马(1 / 2)

加入书签

在清军跨过鸭绿江攻入朝鲜期间,联军舰队也几乎没有得到过多少休息时间,每一天都在持续对辽东海岸附近区域作地毯式的扫荡。这样高频率的行动自然收获也是颇为丰厚,仅在此期间从这一区域掳回的汉人难民就超过了五千人,很多村镇都被联军整体打包带走,用十室九空来形容这片区域中的人口聚居点现状也不为过。

而前段时间调派到这片区域驻防的三千多清军虽然也尝试了进行抵抗,但怎奈兵力分散的状况下根本就不是联军的对手,反倒是在历次的小规模战斗中折损了近半人手,剩下的残兵败将也只能退到内陆山区以避开联军锋芒。而联军在此过程中因为作战目的明确,战术部署得当,加之实力也大大超过对手,所以伤亡数字相对而言就小得多了,双方的实际战损比超过二十比一,这对于联军来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福建水师被单独调往朝鲜作战一事,安南和葡萄牙两国并没有表示出异议。这次北上的联军舰队中,福建出动的兵力和舰船数目都是仅次于海汉,在联军尚未结束辽东这边的行动之前,由其前往朝鲜负责执行针对清军的作战任务,也算是情理之中的安排。

而在这段行动期间,位于广鹿岛的难民营持续爆满,王汤姆索性便将更多的难民分配去了位于朝鲜的大同江基地。为了能够让当地的难民管理尽快走上正轨,王汤姆还特地给金州发了电报,要求将刘尚暂时调去朝鲜,为当地培训一批负责民政和宣传工作的人员。

对于这个调令,金州当局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目前金州这边风平浪静,清军也没打算主动在辽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所以社会秩序还算是比较平静,而刘尚也有一帮属下能够暂时顶替他的工作。于是接到调令的刘尚在安排完岛上难民的转运计划之后,便搭乘海军的运输船先去到石城岛附近与联军舰队会合,再随运送难民的船队南下前往朝鲜。

刘尚在此之前并未造访过朝鲜国,因此对于这趟差事多少还是有一点新鲜感。他大致知道海汉目前在朝鲜海岸圈了一块地修建军事基地,不过对于当地所面临的战争压力,也是在途中才慢慢了解到详细的状况。

一处动工才不到两个月的军事基地,要充当阻击数万清军南下攻势的桥头堡,必然得修建大量的防御工事,而海汉当下所能使用的劳动力便是近期从辽东掳回的汉人难民和朝鲜提供的数千民夫,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军已经打进朝鲜,留给海汉的工期处在倒计时状态,刘尚也不难想到当地的紧迫处境,便明白为什么钱天敦和王汤姆要将自己临时抽调过去了。

刘尚对于这样的任务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压力,他从山东去到辽东的时候,当地也是一样随时面临着战争威胁,两年下来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对于清军的存在也不会像辽东汉人那么紧张。不过能有幸见证海汉在另一处战场上对清军实施打击,作为文官来说也算是比较难得的经历了。

从石城岛出发一天半之后,刘尚所搭乘的这支运载一千五百名难民的船队便抵达了大同江口。虽然联军舰队的主力都在辽东海岸和北边清川江流域作战,但这里仍然保留了最基本的水上警戒编制,随时都有两艘武装战船在入海口附近巡弋。而看到远处桅杆上那熟悉的双色旗飘扬,刘尚便知道已经到了自家的地盘上。

大同江的入海口宽达十里,视觉上非常开阔,不过或许是由于已经进入了战争期,朝鲜方面也对大同江流域的通航作了严格的管制,将所有的民船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自然也就看不到这里有出海的渔船商船了。

不过船队接近海汉基地的时候,江面上明显热闹了许多,能看到有不少船只在进出港口。这些船都是朝鲜所属,在向这处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人员和物资。

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这处原本荒芜的江岸已经变成了整个朝鲜北部最为繁忙的一处工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几处码头旁边,上千名民工正在昼夜不停地清理江岸修建新的泊位。目前的泊位虽然已经能够同时停靠十几艘船,但与海汉军港的标准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军方还是希望能够赶在联军舰队回到大同江之前,尽可能多地修筑一些泊位,以便于大批战船在这里完成快速补给。

刘尚下船之后便见到了特地来码头接他的高桥南,原本这种差事不应由高桥南这种高级武官出面,不过如今他暂时身兼着本地治安官和人力管理的职务,很多具体的工作得与刘尚尽快完成交接,所以听说从辽东来的船队到了,便主动跑到码头来接人了。

“高桥团长,我这脚才刚沾地,你就这么放心把事情全交给我了?”刘尚听了高桥南的来意之后也稍感惊讶,他原本以为至少要拿个一两天时间来完成交接,但高桥南的意思是让他马上接手马上开工,根本就没打算留出缓冲的时间。

“别人来我可能会信不过,但我知道你可以的。”高桥南伸手拍拍刘尚肩膀道:“你可是首长们都很看好的人,把这里的事情移交给你来管理,我还是很放心的。”

这样的夸奖虽然让刘尚颇为骄傲,但也还是不免有点受宠若惊,当下赶紧向高桥南表态,自己一定会尽力而为。

刘尚虽然现在手里也有些权力了,但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能与高桥南这样的高级武官平起平坐,谨言慎行这四个字,他是一直都牢记在心没有忘却。而高桥南的确也忙得不可开交,甚至都没有时间给刘尚接风,简单说明了一下本地的情况之后,便让手下军官与刘尚交接工作,自己赶着到北边工地监督战壕施工进展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