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5章 学习与效仿(2 / 2)

加入书签

三人推杯换盏一番之后,王汤姆主动提及了另外一个话题:“国王陛下这两天都安排三位王子旁听谈判过程,看样子也是不遗余力地在培养他们处理政务啊!就是不知道哪位王子在治政方面更有天赋一些?”

实际上这三兄弟中除了老三李濬岁数比较小,老大李溰已经二十五岁,老二李淏也已年满十八,完全有资格参与到议政的环节了。当然了,王子们能参与到什么程度,那还是要视李倧的态度而定。

崔鸣吉倒是预料到海汉人会打听关于三位王子的事情,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滴水不漏:“世子年纪最大,接触政务的时间也最早,是以经验最为丰富;凤林大君聪颖好学,处事沉稳;麟坪大君年纪尚幼,未来可期。若说治政天赋,倒也不好说孰强孰弱。”

崔鸣吉油滑的回答自然无法让王汤姆感到满意,当下便又追问道:“那崔大人觉得,哪位王子更适合学习我国的文化知识?”

崔鸣吉不解道:“王将军这是何意?”

王汤姆解释道:“事情是这样,我接到三亚的通知,执委会希望贵国能派出王子,名额不限,前往三亚进行为期两年的留学。在此期间我们会为王子提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的机会,安排游历海汉治下各地增长见识。刚才崔大人提到的治国理政方面,也可以安排留学王子在胜利堡内观摩我国执委会是如何处理政务。我们相信这样的安排会有助于增加两国互信,对未来的两国关系会有很大的好处。”

崔鸣吉听完之后没有立刻回应,这件事听起来似乎的确不错,但他可不是政坛雏鸟,隐隐觉得此事有些其他政治意味。

王汤姆见崔鸣吉沉默不语,知道他想到了某些问题,便又主动说道:“崔大人,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这并不是向贵国索要人质,完全自愿,如果贵国觉得没有必要,那也可以选择放弃这个机会。”

崔鸣吉道:“恕在下冒昧问一句,类似此种派王子到贵国留学的安排,之前可有先例?”

王汤姆道:“当然有,安南清都王家的小王爷郑柞,还有这次率安南舰队来到朝鲜的郑廷将军,都曾经在我国留学。还有这次联军中率领福建水师的许裕拙将军,也是在三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进修,学习海上作战的相关技能战术。崔大人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时间去与他们聊一聊,了解一下当初在三亚留学的相关情况。”

其实这些情况在李希发回来的报告中或多或少也有提及,但崔鸣吉显然从未想过安排本国王子去海汉京城留学这种事情。即便王汤姆给出了听起来十分合理的解释,他也还是觉得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王汤姆这番话当然不是吹牛,这几人的确是都有在三亚的留学经历,像郑柞这种喜欢新奇的年轻贵族,更是几乎每年都会去一两次三亚,处理外交经贸事务之余,也会专门去三亚的几所大学堂听一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然后去陆海军基地遛跶一圈,打打枪放放炮,看看有什么新装备能买就下单买上一些带回国。

至于像许裕拙这样的外军将领,在三亚也并不鲜见,现在福建几乎每年都会送一批基层军官到三亚进修,以确保日益庞大的许家军除了装备标准制式的武器之外,还能够有统一的军制和战术。

为其他盟友势力提供文武官员的培训和进修,本身就是海汉增加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多年来一直都在使用,而且收效也相当不错。这些有在三亚长时间学习生活经历的外国官员,几乎无人能够抵抗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灌输,在此之后大多变成了海汉的忠实拥趸。

虽说目前在三亚的朝鲜使臣李希也是王族成员,并且与海汉高层相处得还算不错,但他几乎根本就没有资格排进继位者的候补行列当中,而且本身也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海汉很难扶持他去争夺朝鲜国王的宝座。所以王汤姆寄希望于朝鲜能够派一名王子到三亚去留学,别说留学两年,哪怕只有一年半载,也有办法让其立场变成坚定的海汉党。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先说服朝鲜人接受这种方式,并且让他们意识到这并非扣押人质,而是两国展开深度合作的一部分。但王汤姆也不确定李倧会不会对此心生疑虑,毕竟原本历史上被清廷洗脑成功的昭显世子就因为政治立场问题而最终失去了继位机会。所以他打算先从崔鸣吉这里下手,试探一下朝鲜人的态度,如果崔鸣吉愿意合作,那么由其出面去劝说李倧,显然会比自己开口的效果更好。

崔鸣吉比较谨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口称要等明日上朝的时候再向国王禀明此事,看国王对此有何打算。王汤姆虽然很想促成此事,但心知如果催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引发朝鲜人的戒心,当下也没有急于求成,便就此打住了这个话题,举杯再敬崔鸣吉。

双方在酒席上你来我往地互相试探了一番,但其实都没有获得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过王汤姆和钱天敦一起出手,倒是毫无悬念地把崔鸣吉给喝趴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