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6 章 216(2 / 2)

加入书签

“文成姑母是必然要去的。”李清月回道,“你也瞧见了,前几年的时候她还有些初回故土的不适应,甚至有点难以融入长安城的意思,结果那本图志编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她是已彻底适应了新的事业,比我还想直接打到吐蕃的逻些城去。”

“……都不知道到底谁才是这个将领。”

她颇觉好笑地摇了摇头,再次觉得自己当年将文成公主从吐蕃给接回来,确实是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

李素筠也是同文成打过几次交道的,对于这等变化都看在眼里。

想想安定若是将刚才和自己开的玩笑放到文成的面前,说不定也会得到对方的恼怒反应,也笑了出来。“先别扯开话题,你还没说,为何需要我阿姊也一并前往。”

这又关李下玉什么事?

李清月答道:“我是这样想的。行军讲究天时地利,文成姑母编纂的吐蕃图志和西海都护府对吐蕃境内的深入探查该当算是地利,若条件允许的话,我也自然不能放过天时。”

“天时啊……”李素筠喃喃,“那我好像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了。”

身居太史令位置的李淳风,固然有几分超凡入圣的仪态,在推衍天象卜卦之事上本事惊人,可终究只是个凡人,而非神灵。

总章改元之时,他的身体就已不如早年间康健,到了咸亨元年更有致仕隐退的意愿。

而早年间因为术算能力进入太史局的李下玉,正是他为自己选定的继承人。

大约也是因为李淳风自觉自己没法再担任多少年的太史令了,对这位同样没走寻常路的义阳公主增加了栽培的力度,以至于如今的李下玉,早非当年还说自己只能读取风力仪表的水准,而是成了一个合格的……

按照李清月的说法,天文气象学家。

她道:“吐蕃境内地形复杂,又因地势奇高,气候变化格外显著,我想将她带上,帮我判断进军的气象,以保天时在我。你觉得她会愿意吗?”

李素筠回答得好生果断,“会,怎么不会!你又不是要让她扛起枪兵上战场杀敌,只是要让她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已,她绝对愿意同去。”

要李素筠猜,李下玉会同意此事可能还有个理由。

当年她们姐妹曾经拜托阿菟帮忙,将她们的婚期往后拖延,可再如何拖延,在太子都已成亲的情况下,她们都已算是拖到晚婚年纪了。

() 要不是李淳风明摆着对李下玉很是重视,上次遇见太子的时候,这家伙居然差点以为是皇后把她们姐妹给忘了,还想帮忙提出为她们在长安城里找个好归宿。

若是随同出兵吐蕃,能起码再让她们躲开一两年的时间。

所以,只怕这个消息刚一传到李下玉的耳朵里,她能直接收拾好包袱一并出行。

李清月颔首:“那就劳烦你将此事告知于她了。”

“好!”李素筠当即答应了下来。

她心中盘算道,若是这样的话,兼具天时地利,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个人和了。

想到这里,她还是朝着安定多问了一句:“说起来,军粮能凑得齐吗?”

“起码最开始的一批没有问题。”李清月笃定答道。“你不信的话,且看看长安城中过几日的各方反应好了。”

针对刘仁轨的一出弹劾,以安定公主请战,右相巡查河南道结束后接手安定公主职务告终,那么天皇天后站在哪一方,就已不必多说了。

官员的党争,向来都是此消彼长的。

在次日的朝会之上,便真有人顺着李清月的那番建议提出,让此前反驳由地方灵活处理灾情的那群同僚,去切身体会一下救灾不易。

偏偏这个“切身体会”,并未明说到底是如同刘仁轨和狄仁杰的情况一般出任巡抚赈给使,还是直接贬官到遭灾严重的地方去。

若是后者的话,对于这些挤破了脑袋才成为京官的官员来说,简直是个莫大的灾难。

这就不难让人做出一个选择,觉得比起被贬谪出去,还不如用另一种方法来给自己“买”个平安。

几乎不等天皇天后下旨,就已有人主动提出,愿意自发减免每日木炭供给,将其用于出征吐蕃兵马远赴藏原所用。

算算看吧——

大唐去岁京官府邸中燃烧的木炭薪柴,若是折算成木橦,大约有96万根,其中出自库谷监,由朝廷供给京官的,每位五品官员每天至少有两斤炭。

就算只削减四分之一的用度,用于补贴军资,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

此外,并未能够奉命出征的宰相姜恪带头,将食邑收成捐献进了军资之中,还在砍木头修身养性的李旭轮也当即收到了母亲的指示,和兄长李贤一并,捐出了一笔军粮。

有朝臣与亲王的带头,其他官员自然也该当有所表示。

倘若吐蕃当真大举入侵,此次安定公主出征便是稳固大唐边境的稳定,于情于理,这些食朝廷俸禄的“忠臣”都不该在这等共渡国难的当口置身事外。

随后,则是关中的富户与商人……

当太子捐赠的粮草,随同李清月让人上门来取的生辰礼物一并抵达长安的时候,余下的府库存粮也已自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诸州送入了关中,将启程所需给彻底筹措完毕。

说实话,身在洛阳的太子在刚收到安定忽然自河北道折返长安主动请战的消息时,有一瞬并不知道自己该当做出何等反

应,更不知道他这消息滞后的一步,是否意味着又是一处不如妹妹的地方。

但眼下既是军情紧急,他倒是也没对不起这个太子的位置,在妹妹希望生辰礼物也折算成军粮的请托下,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批粮草送来了长安。

这也是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天皇亲口表彰,今日这份群策群力,以图出兵荡寇的表现,正是大唐子民团结的表现。固然有天时年景不佳,也终究会重见太平盛世。

这番诏令一出,便等同于是为安定的出征又点了一把火,也昭示着,谁也不能对这个仓促之间敲定的主帅人选予以反驳。

“不过这份殊荣,也意味着莫大的挑战啊……”

左监门卫大将军、平原郡开国公高侃自云中折返关中,作为安定公主此次出征副将前来报道的时候,便忍不住看着面前一辆辆筹备完毕的粮车之时感慨道。

这份举世瞩目的重托,对于先后出征突厥、车鼻的高侃来说,尚且觉得有些过于沉重,更何况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主将。

不错,自转入咸亨二年的元月,李清月已经十八岁了。

虽然这依然是一个对于将领来说偏小的年龄,可将这个年龄说出来的时候,听来已比前几年正常多了。

高侃倒没绝觉得安定公主不配做这个主帅,甚至还很想看看她到底打算如何统御三军,只是眼见这份八方汇聚凑出的发兵物资,他有点担心——这份重压会让人发挥失常。

“观光,你怎么看?”他朝着身旁的男子问道。

大约是因为李治对于王勃的倍加推崇,加上安定公主这位大将军身边也有不少当世神童,高侃也有样学样地从参与边地战事的士卒中选出了个格外擅长檄文的文人,选作了自己的幕僚。

他自己也有那么点文墨工夫,对于诗文品评的本事不差,便从起初的效仿,变成了当真对对方器重有加。

此次除却麾下精兵卫队之外,便将人给带在了身边。

骆宾王朝着远处飘动的旌旗看去,沉吟片刻,答道:“我却觉得,这份重压可能反过来催动了这位大将军的锐气。”

只是他早年间在西域从军,却并未有幸见过安定公主,在跟着高侃前往北地云中之后也就更与对方缘悭一面。

算起来,今日才是他真正见到这位久负盛名的大将军。

这就让他的这句评判说得有些不那么确定。

因为他无法确定,对方早年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以一个观察力敏锐的文人眼光看去,这位尚在远处的安定公主身上绝无一点凝重畏缩的表现,只有一番傲然铿锵,流露在她的举止之间。

今日汇聚于长安西郊的府兵即将动身前往陈仓,在此地与南北调度而来的其余府兵会合,正当送别之时。

不知是否是因天皇病情加重的缘故,今日前来送别的正是那位摄政临朝的天后。

就在骆宾王说出这话的时候,在他的视线中,一把宝

剑正被天后掣于手中,送到了安定公主的面前。()

……

?千里江风提醒您《[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你之前的那把宝剑被你送给右相,现在还没重新回到你的手里,但既是统领三军出征吐蕃,总该有一把天家信物在手。”

武媚娘定定地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女儿,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临别的话想说,却在最终也变成了这一句。

上一次安定出兵支援吐谷浑的时候,她曾经亲自为女儿披上了祝福凯旋的披风,而这一次也是如此,只是还多出了这一把宝剑。

李清月将剑接在了手中。

比起上一把剑,这把剑少了些花里胡哨的装点,好像要更像是一把将领的配剑。

当她抽剑而出的那一刻,冬日略显寒凉的日光正映照在剑身之上,也将一抹凛冽剑光照在了眼底。

“好剑!”李清月朗声赞了一声。

在直视着母亲这送别目光的那一刻,她也一样有很多话想要说,却在手中这份权力的重量提醒之下,变成了简单的一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她也并未在这高台之上久留,而是忽然一把收剑入鞘,在天后的注视与士卒的远望中快步踏下了这送行的高台,矫健而迅速地翻身上马,朝着麾下精兵的队伍疾行而去。

这一连串雷厉风行的举动,显得她的身影愈发鲜明恣意。

于是无论是那飞驰的快马,还是马上那道挺拔的身姿,在被风吹动了长披的那一刻,都好像被裹挟在了一团炽焰当中,以一种不容阻挡的方式冲入了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而当风止火停的那一刻,她已站在了猎猎旌旗之下,整装列队的精甲士卒之前,再度与台上之人遥遥相望。

随后,她毫不迟疑地高举起了手中的那把御赐之剑。

几乎是在这个动作,或者说是信号出现的同时,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在精兵之中爆发出了一阵齐声高喊。

刹那间,风鼓旗幡、战马踏步之声都被这浪潮一般扩散的喊声压制在了下头,也让人很难再说出任何一句话,怀疑安定公主作战的决心。

台上的天后就将那一道道呼喝之声听得清清楚楚。

那是——

“必胜”两个字!!

() 千里江风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