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54节(2 / 2)

加入书签

当了领导就懂了,什么话都得说的明明白白,那他得累死在这个岗位上,而且还无法获得手下的尊重。

得到满意答案的陈庚年点点头:“很好,快去快回。”

牛天明松了口气,领命离开。

而当牛天明离开后,在场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

县太爷显然是要开始下一轮点名了。

“然后是坎儿井,江县这些年缺水,凿井的工匠似乎都转行不干了。”

这次陈庚年没有点名,他看向年纪最大的赵强,问道:“赵强,这里你最年长,是否知道一些消息。”

赵强到底是年纪大,不怎么慌。

他思索片刻,还真觉得有些头绪:“凿井的师傅就算现在不干了,以前肯定也得开门做生意。木材商吴峰您知道吧,他们住的那个巷子,前面是临街的铺子,后面都是商户的宅院。我琢磨着,要打听生意上这些事儿,商户们肯定清楚。”

这个方向靠谱!

由此可见,一个得力的属下,真的很能在工作中给领导帮上大忙。

“你现在去找吴峰,让他帮忙打听,就说县衙急需要一批凿井工匠。如果寻到了,最好是当场就带过来。”

陈庚年说完后,揉了揉额头:“这事儿今天不解决,估计咱们都别想消停。”

坎儿井挖水,事关江县能否渡过这次旱灾。

现在经由裴宝来这么一搞,民众怀疑坎儿井的真实性,可不就开始恐慌了!

“好的县太爷,我这就去办。”

赵强立刻起身。

等这二人走后,陈庚年吁了口气,在大办公桌主位坐下,拿起纸笔不知道在写什么。

他当然不是故意晾外面的民众。

得等赵强和牛天明回来,才能拿着解决办法出去啊,不然出去干嘛,挨骂吗?

大办公区静悄悄的,谁也不敢冒然说话。

众人以为他会发火。

裴宝来和孙成都已经做好了挨训斥的心理准备。

但陈庚年始终都没看他俩一眼。

这种忽视,反而让他们更难受。

一片安静中,就听陈庚年头也不抬的问道:“先前那帮被乡绅们辞退的佃户,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要开垦荒田的话,这群佃户倒是挺合适的。

李泉立刻回道:“按照县太爷的指示,给他们分发了粮食。但粮食只够吃三个月,乡绅家的佃户名下基本没有像样的粮田,住的也破破烂烂,后面还不知道该怎么安顿呢。”

虽然这年头,农民日子清苦。

可但凡家里有些田地,谁愿意去给乡绅做佃户呢,劳苦劳累,最后只能获得一点粮食果腹。

“好,去问问他们的意见。两个解决办法,一,县衙出面联系那些乡绅,让他们继续雇佣佃户。二,县衙帮他们开垦荒地,现在开荒,等秋天的时候,就能种粮食了。”

陈庚年说到这里反应过来,无奈道:“不行,时间上还是来不及。”

佃户们只分了三个月的粮食,到秋天就吃完了。

即使现在开荒,秋天播种,也来不及啊。

李泉想了想,壮着胆子提议道:“不如这样,县衙出面,让乡绅们再雇佣佃户至少半年。夏天我们组织佃户开荒,秋天佃户们帮助乡绅干活,同时也兼顾一下自家地里的活儿。虽然说会辛苦些,但等到来年夏天收获后,他们就拥有了自己的田地,不用再做佃户了。”

这个法子倒是很合理。

陈庚年瞥了一眼李泉:“你就能确定,佃户们一定会选择开荒?要知道开荒这种事情,付出的心血精力可不止一星半点。”

如果开荒很简单的话,大家为了多一些粮田,都乐意去开荒。

说句不好听的,开荒是比做苦役都累的事情。

被陈庚年反问了一句,李泉迟疑片刻,继续说道:“这——反正我是觉得,有自己的田地,肯定比给他人干活儿强。”

陈庚年又看了他一眼。

随后点点头:“行,那你去负责联系这帮佃户,如果他们愿意开荒的话,后续的事情也由你来跟进。”

靠,赚到了!

李泉心里开心的不行,但还是尽力让自己看着沉稳些:“好的县太爷!”

他算是这批差役里,除了赵强之外,资历最老的。

虽然县太爷进入县衙到现在,也就一个月出头的时间,谈资历什么的,不太有说服力。

可是随着胡铭,甚至裴宝来、孙成都得到重用,李泉也很着急啊。

那帮二世祖都行,他为什么不行!

好在,李泉后面还有个李家村的村长李福在帮忙支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