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56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三四个汉子。

原来,吴峰还真认识凿井师傅,就在他们那条巷子里住。

只不过因为江县太穷太旱,这几个师傅早些年都转行了,现在靠着一身力气打铁。

但打铁也是个清贫劳累生计,所以一听说县太爷有需要,他们立刻就赶来了。

为首的汉子姓曾,叫曾文。

别看这些汉子不起眼,但这都是江县难得的技术工种啊,高级人才!

因此,陈庚年对他们态度很和煦,用请教的姿态询问道:“曾师傅,你们凿井的时候,遇到这种不太确定有水源的情况,一般是怎么再二次确定的。”

曾文被县太爷的态度搞得受宠若惊,赶忙说道:“回县太爷的话,草民师傅在世的时候,曾教导草民一个法子,用火来试。在水源地挖出一个坑,坑底放木柴点燃,观察火坑冒出的烟。若烟是直直冲天而起,代表地下干旱。若烟蜿蜒曲折,则代表其被水汽所滞,表明下面有泉水。”

妙啊!

要不还得是技术工呢,专业的就是厉害!

高手在民间啊。

陈庚年当即让人凿坑点火。

为了作对比,还特地在数十米外,一处确定无水源的地方,再次点了一堆火。

结果,水源处的火坑,烟雾蜿蜒,像是被什么东西无形的拖拽住。

另一处的火堆,烟雾直直冲天而起。

众人当即打消了疑虑。

石门村的十几个汉子齐齐开挖,不到四米,就把水源给挖了出来!

一样都是甜滋滋的雪水!

这下,在场的民众们彻底放下心,一个个兴奋极了。

江县的旱灾,有救了啊!

县太爷果然神乎其神,听他的准没错。

但民众们是高兴了,石门村的人却一个个脸色发苦。

他们村那条坎儿井,只有四十米,二十几人合力,挖了足足六天。

裴家这条坎儿井,四百多米,就算他们全村齐上阵,日夜挖掘,估计也得月余。

按照先前的约定,他们得给裴家无偿挖两条坎儿井呢。

但最后,石门村还是决定,挖!

因为那个叫做石满的女孩儿,说服了村里人。

石满话并不多,性格也有些怯,父亲的死,让她打击挺大的,但也变得坚强。

“县太爷,我们村的情况您也知道,穷。不仅人穷,地里条件也恶劣,每年收成都吃不饱肚子。”

经过商议后,石满作为代表,鼓足勇气找到陈庚年,说道:“听说您白天的时候,有意培养一批杀猪匠,来给江县人劁猪。那您是否可以培养凿井工匠?我们石门村的人,能吃苦,也是江县第一个开凿坎儿井的,我们知道怎么挖。接下来,我们会帮裴家,把坎儿井挖出来,也让全江县看看我们石门村人挖出来的井是什么样子的。以后,如果有哪家老爷想要出钱挖井,可以找我们村的人。”

石满说完以后,石门村人都目光期待的看着县太爷,眼含期盼。

他们穷啊,太需要一些赚钱的活儿了!

而挖掘坎儿井,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陈庚年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石满。

这小姑娘,挺厉害。

他点点头,笑道:“当然可以,不过井下作业不安全,而且想要做专业挖井工匠,你们得派出三四个代表,最近这段时间,来县衙接受正式培训。”

石满激动道:“多谢县太爷,多谢县太爷!”

其余石门村人,也都红着眼睛道谢。

他们终于能有条活路,看到盼头了啊!

等和石门村人谈妥以后。

陈庚年转过身,看向民众们:“大家这下也都相信了吧,江县地下是有水源的。我教大家一个最基础的寻找水源的方法,露水比较重的地方,一般都是有水的。如果白天不能确定,那就晚上去看。明天,每个村的人,都在自己村子附近,按照这个办法找水源。你们找到以后,先别冒然开挖,县衙的师傅们会一个村、一个村的过去排查,定点。等定好以后,就能开挖了。但是!注意听,但是!很重要啊!井下挖掘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一定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量力而行。一旦觉得眼前发黑,呼吸不顺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出来透气。挖井是次要的,你们每个人,每个活人,都是江县的宝贝,一个都不能出事儿,听到了吗?”

民众们哄笑出声,然后齐齐表示听到了。

县太爷可真是个好官呐!

有陈庚年亲自出面,凿井、劁猪这两件事,算是彻底定了民心。

从当天下午开始,江县就进入热火朝天的全民搞发展状态。

“我家的猪崽已经给县衙报备,马上就能开始劁了。”

“我家母猪快生了,也提前报备好,师傅们会数着日子上门来劁。”

“劁完以后记得按照县太爷指示,好好喂饲料,把猪圈打扫干净啊。”

“哈哈哈我们村找到水源了,为了确定真实性,直接挖了四米多,挖出水了,冰凉的甜雪水!”

“我们村水源不太好找,得让县衙的凿井师傅们来再掌掌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