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64节(2 / 2)

加入书签

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县太爷现在还是得辛苦些。

他一路来到大江村,已经热的汗流浃背。

前些天这里尽是荒地,乱石杂草丛生,满是鼠窝蚁窝。

如今放眼望去,耕田开的整齐划一,翻过两遍的土地被犁的碎碎的,经过暴晒,看着已经像模像样。

大江村的人还在忙碌。

听说县太爷来了,一个个都兴奋放下农具小跑着凑了过来。

“县太爷!”

“县太爷大老远跑来,渴了吧,这里有水,我们特地去石门村打的。”

“都别挤都别挤,让县太爷先歇歇。”

不仅荒地变了,人也在变。

大江村的人,如今浑身干劲,脸上都带着笑容,半点没有先前做佃户时候的凄苦。

虽然仍旧穿的破破烂烂,虽然仍旧住在草棚屋里。可是他们把耕田开出来了啊,他们有自己的地了!

这就是苦日子里的盼头,县太爷带给大家的好盼头!

而且,县太爷还让大家组建了村子,大江村人如今瞧见陈庚年,别提多热情了。

陈庚年就着大江村人递来的水桶喝了水,又痛快洗了脸,只觉得浑身舒畅。

然后,他将脸上的水渍抹去,去开好的荒田里仔细打量。

李泉、富春、以及大江村的人都在后面跟着。

“这土壤,唉。”

陈庚年在田地头半跪下,用手挖出一捧土,任由那些土从自己手指间流淌而下,随后深深叹了口气。

真贫瘠呐!

“县太爷,可是有什么问题吗?”

在陈庚年身后,大江村的话事人之一,田大山忐忑问道。

大江村人对这片土地,可是寄予了厚望。

但如今看县太爷这表情,很不妙啊。

“确实有问题,问题还不小呢。你们看,我掌心这些土。”

陈庚年示意众人凑近,然后向他们展示。

掌心的土壤从指间流下,剩下的一些干涩的土壤里,隐约能瞧见白色、黄色等细状颗粒。

他解释道:“白色的,是盐。黄色的,是沙。通常来说,有这种白色盐渍的土地,叫做盐碱地。这种盐碱地极为贫瘠,而地里的盐,并不是咱们吃的食用盐,是有毒性的盐。它不仅会毒害秧苗,还会锁住土壤里的养分,导致秧苗无法吸收。至于有沙子的土地,叫做沙土地。这种土壤不仅保水能力差劲,渗透能力又极强,养分流失极为惊人,秧苗种下去就会出现烧苗现象。这两种土地,随便一种都是极为贫瘠可怕的,可——”

可西北戍边的江县,竟然是盐碱地和沙土地并存的可怕土壤。

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存的人们,该过的有多苦啊!

一些过于专业的术语,大家听不懂。

不过县太爷想要表达的意思,众人懂了,但越是懂,反而越慌。

“意思就是,咱们这块土地将来长出秧苗也会烧死?”

“我在给林家老爷种地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家有一块地总是会烧苗,现在仔细一想,那块地里好多沙子,可不就是县太爷说的沙土地嘛!”

“老天爷啊,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大江村人很慌。

他们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土地,如果不能种,那大家岂不是都白忙活了嘛!

“别慌,大家别慌。”

还是李泉够镇定,他看向陈庚年,说道:“既然县太爷选择让大家在这里开荒,就一定不会坑大家的,大家听听县太爷怎么解决。”

对啊!

县太爷肯定有办法!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陈庚年,眼睛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李泉说的对,这是有解决办法的,大家不要慌。本官既然让你们在这里开荒,一定会让你们种上肥沃的土地。”

陈庚年站起来,看向远处开阔的荒田,笑道:“还记得本官先前说过,让你们去江县各个村子里,去挑人家从坎儿井挖出来的淤泥吗?这些淤泥,常年在地下沉淀,里面含有各种丰富的物质和营养,将他们拌进土壤里,就能把沙土地的沙子给中和掉。”

原来县太爷让大家去挑淤泥,竟然是这个意思。

淤泥拌进土地里,沙土地就能解决了!

先前,其实大家是不太乐意去挑淤泥的,因为太累太繁琐,还不知道有什么用。

如今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不就是挑淤泥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