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84节(1 / 2)

加入书签

地里粮食收割好以后,晒一晒,大家都会用板车拉回村里,在村口的打谷场碾出来。

那块地,常年被碾压,所以特别平整,很适合碾粮食。

那这事儿当然得亲自去看啊,不去看看谁能放心。

包括张阿花在内,大家也不着急割麦子了,丢下镰刀就往村里跑。

这会儿李家村村口已经围满了人。

村长李福已经把粮食装袋,激动的脸色通红,他家婆娘,以及儿子、儿媳脸上的笑容都合拢不住。

张阿花扒开人群走进去,急急问道:“村长,听说你家一亩地出了三百二十斤的粮食?”

李福笑道:“对对,刚上完秤!好家伙,刚开始我都以为是秤坏了,后来换了好几杆秤,都是这个数,足足三百二十斤,一点都不带少的!”

张阿花人都听傻了。

刚才邻居说她家一亩地至少能多出50斤粮,她还觉得对方在夸大其词呢。往年地里能出一百五十斤粮食,大家都兴奋的不行。

现在一转眼,村长家一亩地多出来一百七十斤粮食!

那可是多出来整整一百七十斤,总共三百二十斤的粮食啊,不仅翻倍,比翻倍还多!

张阿花反应过来,猛然拔腿就往回跑,边跑边激动喊道:“泉儿!李泉!”

李泉也红着脸跟上他娘的脚步:“娘,我来了!”

“她这么着急干什么呢?”

“当然是回地里割麦子啊,张阿花家和村长一样,都是用了耕犁、用了耧车,还打了农药。村长家一亩地能收三百二十斤粮食,她家肯定也能。”

“对对,赶紧回去割麦子!”

“今天这实在是个大丰收年啊,一亩地三百二十斤粮食,我种了大半辈子地,就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收成。”

“这都得感谢县太爷啊,要不是有他,咱江县哪有这场大丰收!”

李福家里一亩地收了足足三百二十斤的粮食,这事儿当天早上就在江县传开了,然后引发巨大轰动。

江县人种了这么多年粮食,何曾有过这种大丰收啊?

人们激动过后,也都卯着劲开始在自家田地里收割庄稼。

大家现在都想到一起去了,既然李福地里能收这么多粮食,那自家也可以啊!

一亩地足足多出来一百多斤粮食,那十亩地,可就是一千多斤呐!

想想这个粮食数量,大家再也不用数着粮食颗粒抠抠搜搜过日子了,以后那还不是敞开肚皮随便吃!

这个丰收期,江县人出门后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家一亩地出了多少粮?

涉及到这种事情,以前大家都还藏着掖着,而且因为出粮少,丰收期也不见几个笑脸,可现在,都在笑着攀比呢!

“我家一亩地足足出了三百斤粮食!”

“呦呵!那你家多,我家只有二百斤,后悔当时没用耧车啊。”

“猜猜我家多少?一亩地三百三十斤呐!最近我做梦都在笑。”

“我家最开始没买耕犁,锄头翻的地不够深,但幸好用了耧车,出了二百四十斤粮。”

这么一对比,大家琢磨出味儿来。

凡是耕犁、耧车、农药全部用上的田地,出的粮食基本都在三百斤左右!

就算只用其一,那也能足足多出来好几十斤粮食。

甚至就连北边贫瘠的石门村,因为旱期有坎儿井水灌溉,又用了农药,每亩地都多出了50斤粮食!

如果说,大家以前是打心眼里尊敬、爱戴县太爷的话,那此次丰收期,人们真是把县太爷当神仙人物来对待了。

用了他发明的东西,地里粮食收成直接翻倍!

这年头,人们日子过得苦啊,连饭都吃不饱。人们的想法也很朴素,只要你能让百姓吃饱饭,那百姓就永远支持你,爱戴你!

甚至有人在家里,给县太爷立了长生牌。

因为这大丰收的粮食,不仅仅能让人们填饱肚子,还能保证大家在接下来寒冷的冬天,不至于因为缺一口吃的而冻死、饿死啊!

粮食晒好收进袋子的时候。

李家村有位穷苦家的女人跪在粮袋子面前嚎啕大哭,她开心,但也难受啊!

因为去年冬天,她家的小子没挨过去,活活给饿死了。

像是这种冬天饿死人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在江县,实在太常见了。

很多时候人们已经麻木。

可偏偏看到现在这场大丰收,反而绷不住开始眼泪啪嗒啪嗒的掉。

“嫂子,嫂子!这大好时候,可不兴哭啊。”

张阿花跟这个嫂子关系挺好的,看着对方哭,她忍不住也开始掉眼泪。

但还是将对方搀扶起来,哽咽着安慰道:“三儿那是没福气,去得早。但你看看,你家老大,还有二姑娘都还在呢,他俩以后指定能跟着你过好日子。咱不哭了啊,这样,村长那边组织人往县衙拉税粮呢,咱一起去县衙,当面感谢县太爷!咱这好日子,都是县太爷给的呐!”

对对,感谢县太爷,一定要当面感谢县太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