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99节(1 / 2)

加入书签

除了阶段主线、支线任务之外,陈庚年也可以自行摸索,主动去提前规划完成任务。

而每次提前完成任务获得的奖励, 都会是他现阶段需要的东西。

比如,有了窑洞挖掘技术,大江村的一百多佃户们,就能够安全活过这个寒冬了。

甚至包括石门村,以及周围一些村子, 都得挖窑洞。

他们位于江县最北部,相当于直面沙暴风雪,村里简陋的棚屋,根本不顶用。

而北部坡地相对较多,挖掘窑洞也非常合适。

至于江县中部、南部地区, 沙暴风雪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峻。

到时候可以试着盘火炕, 或者挖坑窑。

当然这和开启砖瓦窑一样,也都得等过了秋种期才能去做。

“赵老板, 重启砖瓦窑是本官已经确定的想法。不知道, 你这边可有认识的烧砖工匠?”

陈庚年看向那位陶碗店的赵奇岭,试探性的邀请道:“或者您要是有意愿的话,到时候也可以来砖窑做个主事。”

赵奇岭闻言苦笑道:“回禀县太爷,草民的爹当初学习过烧砖, 但草民一直负责照看陶碗店, 所以对烧砖一事并不了解。至于烧窑工匠,当年砖窑封了以后, 那些人都各自谋生去了。对了, 您不妨可以去孙元河老爷家里打听一番, 他应该比我知道的更清楚。”

陈庚年并未勉强对方, 笑道:“既然如此,耽误赵老板生意了,劳烦你跟着跑一趟。”

赵奇岭感激道:“县太爷这么说就是折煞草民了。因为您先前的推介会,商铺街的生意逐渐开始有了起色,我们这些商户们,是打心眼里感激您呐。”

这话倒是不假。

如今商铺街逐渐有了生意,各家商户都开了门,县城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等江县的工业制造业、商业发展起来,陈庚年一心想要打造的【商业一体化步行街】就能建立起来了。

“生意好了就好啊,尤其是赵老板你家的陶碗店,生意越红火越好。”

陈庚年跟赵奇岭一起往回走,边走边笑道:“江县人都富裕了,能吃饱饭,才会想着换更好的陶碗。”

县太爷和别的官真的不一样,温和又亲民,跟他走在一起,很容易就会打开话匣子。

赵奇岭起初还有些拘谨,后来就彻底放开了:“您说的可太对了,最近家家户户粮食大丰收,大家最先换的就是家里的陶碗,别的都可以对付,吃饭的碗不行啊!前些年日子苦,粮食都吃不上,谁家会想着买陶碗哟——”

富春在后面安静地跟着。

他真觉得县太爷这人身上很有力量感,哪怕忙的脚不沾地,心里忧虑寒冬沙暴,但面对民众们的时候,永远都能展现出一方父母官的气度。

所以每一个江县人在看到县太爷的时候,都是喜悦的、感激的、期待的。

果不其然。

等在商铺街和赵奇岭告别以后,陈庚年又回到忙碌的状态:“富先生,我们走快些,县衙应该还有一堆事务要等着本官处理。”

最近是农忙期。

百姓们忙,衙役们在忙,那么作为县令,陈庚年自然也要坐镇县衙,调配解决各种事务。

与此同时,他还得抽时间学习系统奖励的【窑洞挖掘技术】,以及【蔬菜种植】、【砖瓦烧制】。只有自己学习了,才能教给别人啊。

提起砖瓦烧制,还得找时间去孙成家里一趟,问问他爹是否还能联系先前的烧砖工匠。

哦对,等农忙结束后,得第一时间把堆肥推广出去。

到时候少不得还得再开一场村干部教学会议。

还有裴宝来。

这小子可千万别出什么纰漏,尽快把银钱带回来啊。

-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一晃眼,七天时间过去。

江县这次家家户户相比去年都有增产,所以人们在买曲辕犁、耧车方面都很舍得花钱。

就算一时买不起,也会花点钱去租赁。

地里新一轮农忙开展的热火朝天,基本上大部分田地都已经翻完,就等着晒一晒地,然后赶紧秋种。

县衙也在忙碌的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裴家老爷裴仲,总会时不时来上一趟衙门,询问儿子的消息。

很显然,听说自己儿子带了大几千石粮食赶往凉州后,裴老爷是日日睡不安生。

他儿子连江县都没出过,第一次出远门就带了这么多粮食,当爹的能不忧虑嘛!

裴宝来是在第八天下午回来的。

他风尘仆仆进了衙门,先是把两车东西推进了库房,然后和县太爷简单说几句话,就急吼吼赶去后院洗漱。

看得出来,这一路上是真辛苦。

两板车上面的箱子里,放的都是银子。

那庞大的数额,让裴宝来都心惊,回来路上神情都绷的很紧。

陈庚年则是吩咐差役们,给送粮的百余位汉子们发了银钱,又管了顿饭,才让他们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