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1节(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儿,陈庚年决定要组织民兵队伍了。

提前未雨绸缪自保,肯定不是坏事儿,但现在一时间还抽不出空闲来,只能稍稍往后推。

事情真的太多了啊。

但只能一件一件的办。

翻过年,民众们都开始忙碌起来。

县衙只会更加忙碌,因此最近陈庚年出来,只带着一个差役,其余人都各有各的事情要忙。

听到差役的话,陈庚年略作思索,说道:“你去邵安家的木匠铺走一趟,我估摸着,前两天定制的拨锤子,以及手摇纺纱车应该做好了。把这两样东西带着,待会儿咱们去县前村走一趟。”

差役闻言赶紧说道:“好的县太爷。”

系统奖励的【纺纱织布技术】中,附带着一批便利的工具,陈庚年思索过后,决定把拨锤子,以及手摇纺纱车拿出来,给县前村人用。

当然他肯定有更好的工具,只不过对于小农村作坊来说,工具太超前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当然,现在县前村的人可以用苎麻纺纱。

等以后江县的棉花开始普及以后,棉布也就能在县区内流通了。

-

“县太爷来了!”

眼巴巴盼了好几天,终于把县太爷给盼来了。这天,县前村的村民都赶来村口兴奋迎接。

村长张庆笑道:“县太爷,您可算是来了,最近村子里人天天都在盼着您呢。”

陈庚年指着自己身后板车上的东西,笑道:“不仅我自己来了,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好东西。来,搭把手帮忙抬下来,找个空地演示一下。”

县前村人赶忙过去帮忙抬东西。

但大家看着这陌生的物什,都在心里嘀咕,这是什么好东西,怎么看着如此奇怪!

唯有吴四娘盯着县太爷带来的大物件,迟疑着问道:“这是——纺纱机?”

陈庚年惊讶的看了一眼这年轻妇人,笑道:“对,你认识手摇纺纱机?以前纺过纱布吗?如果会的话,你来试试上手操作一下。”

先前陈庚年找富春打听过,手摇纺纱机在这个时代是有的。

但江县这地方很落后,最基本的机器都没有,人们纺纱用的全都是纺锤,搓麻线就更落后了,只能用手捻,至于织布,用的工具是梭子。

听到县太爷的话,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吴四娘。

吴四娘闹了个大红脸,磕巴道:“我,我没有用过,只是听婆家那个会纺纱的老大娘提过,说是凉州那边纺纱,都用这种纺纱机,纺纱速度很快,而且纺出来的布粗细均匀不会跑线,很方便。”

原来是这样。

但也没关系,既然知道怎么回事儿,就代表是有基础的,有基础就很容易上手。

因此陈庚年笑道:“行,那就你来吧。谁去拿点苎麻皮来,再拿一碗清水,我教你们先搓麻线,再纺纱。”

张庆立刻安排村子里人去拿苎麻和清水,还带来了板凳,吴四娘忐忑在纺纱机前坐下。

她担心自己做不好。

可等县太爷教她上手以后,她才惊喜的发现,这玩意儿操作其实很简单,而且比她家那个纺锤好用多了!

除了纺车,那个拔锤子也十分好用。

“来,你们靠近一点,我演示给大家看啊。以后麻丝就不用手捻了,用这个拔锤子之前,先喷点水,然后把麻皮通过拔锤子中间的孔,勾在挂钩上。”

陈庚年说着,等勾紧麻皮以后,转动拨锤子,在县前村一阵惊叹声中,麻皮瞬间散开变成细细的丝,然后又捻成一股麻线。

他将麻线在拨锤子上一缠绕,这样就可以去处理下一张麻皮。

这可比他们老老实实用手剥麻、分麻丝,再捻麻线轻松多了啊!

以前家里要用麻绳,一根麻绳要搓好久,才能搓出来,还搓的手疼。哪像现在,轻松就能搓出来!

但还有更让他们惊喜的。

等搓完麻线后,县太爷示意吴四娘把麻线穿到手摇纺纱机上。这玩意儿由木架、锭子、绳轮以及手柄四部分组成。

纺纱机上的木架轮,其实就起到一个推进力的作用,左手轻轻拨动手柄,绳轮发力带动木轮旋转,麻线被扯动,随着纺纱机嘎吱嘎吱的声音开始工作。

吴四娘有用纺锤的经验,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可等掌握好平衡后,动作逐渐开始娴熟起来。

村民们瞪大眼睛在旁边围观,过了会儿,有人指着纺纱机上细密扎实的走线,惊叹道:“乖乖!不仅纺纱速度快,而且走线十分均匀,没有一点粗细不均的情况!”

当然,这是吴四娘有经验,所以上手快。

要是换了毫无纺纱经验的人来操作,怎么也得学习一阵子。

但这已经足够县前村人惊喜了!

因为这纺出来的纱质量很好,只要织成布,绝对是能卖钱的啊。

张庆强忍住内心的激动,问道:“县太爷,这拔锤子和纺纱机,价格贵吗?”

陈庚年笑道:“拔锤子便宜,五文钱就能买到。贵的是纺纱机,这个东西不好做,木匠铺那边,定价在二百文。所以本官的建议是,你们村先多买几个拔锤子,全村基本都能来捻麻线。至于纺纱机,先买个两台,一台这位吴四娘用,另外一台,看谁手脚麻利,教他们上手操作。我不知道你们村现在有多少苎麻能用,但在等两个月,五六月份的时候,新一茬野生苎麻就能收割了。趁着这段时间,你们村集资投入这部分钱,做一些布出来先去售卖。见到回头钱以后,再考虑要不要多买纺纱机。但我觉得,这个生意你们能做。一是你们村挨着这么一大片野苎麻林地不缺原材料,二来,江县现在大家日子都好了,各家都缺布料。你们自己村子产的布,成本低,定价也稍微低点,到时候肯定有市场,作为全江县第一个开办麻布作坊的村子,在没有同类竞争的时候,你们的布,绝对不愁销量。”

县太爷这个建议,算是最稳妥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