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168节(2 / 2)

加入书签

而且煤球显然是个走量的生意,代替木材以后,每家每户都要用到煤球,这对于一个厂子来说,效益绝对是惊人的!

起初大家还嘀咕,这个煤球真的有那么好使?毕竟这玩意儿可比木材贵多了啊。

但当第一批煤球晒干,县太爷当众演示用煤球生火煮粥以后,附近干活儿工人齐刷刷围过来,神情惊叹。

乖乖,这黑黢黢的石头,竟然还真能燃烧,关键是火力旺盛的很,不一会儿饭就煮好了!

那以后,大家是不是就再也不用去山里捡柴火啦?现在大家要么在忙着工作,要么在地里劳累,谁想累了一天还苦哈哈去砍柴,回家以后用两块蜂窝煤,一切都轻松搞定!

这过日子的幸福感,不就这么来的吗?

方便,省事儿,不用劳累麻烦,多美呀!

煤球厂的工人们扪心自问,他们肯定乐意买煤球。

说不定煤球厂将来还真能成为效益最好的厂子!

这时候,胡铭在旁边笑道:“我现在也只是代理厂长,咱煤球厂和其余厂子一样,将来也是谁有能力,谁升职做厂长。”

一句话,让大家干劲更大了!

现在江县普通人做厂长的例子可不少,甚至县衙现在的四个厂子,有三个厂子的厂长都是女人。

周茉、张阿花,顾真,哪个不是从普通人升上去的!

人家可以,他们为什么不行!

于是,煤球厂工人们开始干劲十足忙碌起来。

他们这边开始忙碌,没过几天,第一批煤球就已经产出来。陈庚年想了想,决定帮忙宣传一下,毕竟这种新兴事物,得先打响名头,才能被民众们接纳啊。

于是这天,陈庚年带队,赶着一车煤块,一车蜂窝煤,去了李家村。

李家村的第一批红砖瓦已经出窑了,现在好几户人家,都在热火朝天盖新房呢。

有了十个流民帮忙,很多事情都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作为江县第一个全村决定盖砖瓦房的村子,他们村子现在可风光啦,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看热闹,瞧着他们生产出来的红砖瓦,羡慕到眼馋。

当然最值得羡慕的,还是张阿花家。

她家是青砖瓦,当时员工表彰大会上抽到的好彩头奖励。

但张阿花现在也学聪明了,知道自己独一家青砖瓦,不适合太张扬,因此一直都没有盖新房。

等着村里第一批砖瓦出窑了,她这才跟好几户人家一起张罗着打地基、盖房子。

别的村子忙,是忙着去地里打农药、除草。

而他们李家村,则是忙的脚不沾地,不仅要张罗地里,还得张罗着盖新房的事儿。因为是一起盖的,大家也不收钱,谁家盖房子,得空了就来帮忙,回头自家盖的时候,也会有别人来帮忙。

所以一整个村子的人都很忙。

可哪怕忙点累点,瞧见那砖瓦房一点点盖起来,人们打心眼里就高兴啊!

那可是砖瓦房啊,相比于泥块草棚房,这砖瓦房结实宽敞又漂亮。

人这一辈子图什么,不就图个吃得好,穿得好,住的好嘛!

今天是好几家砖瓦房竣工的喜庆日子。

李家村好多人都没去干活儿,在村子里凑热闹,整个村子都喜气洋洋的。

张阿花心里也美啊。

她家那砖瓦房,实在漂亮的很,里面还宽敞。想想之前住的破屋子,在看看现在这砖瓦房,这日子一对比,简直幸福到冒泡!

可唯一有点手忙脚乱的是,她家没柴火了。

她跟李泉都上班,最近俩人都忙,甚至就连家里盖新房,都是张阿花在养猪厂请半天假回来的。这会儿家里围了好多来贺喜的同村人,她想烧点水给大家喝,结果家里连柴火都没了!

也是奇怪。

不仅她家,周围几家邻居,家里柴火也都不多了。

一是因为最近忙,不得闲,没空去山里砍。

二嘛,为了制作堆肥,很多人家的麦秸梗都切碎了填进堆肥坑里去了,家里剩余的麦秸秆柴火也不多了。

至于第三嘛,他们村的木柴,最近都送去砖瓦窑烧砖了啊!就算再多的人去砍,还是不够用,专门负责砍柴的那批人,已经有些苦不堪言了。

张阿花借了一捆柴火,走在回去的路上,刚好碰见李福。

李福哎呦一声:“分我半捆分我半捆,我家这做饭做到一半呢,也没柴火了。”

张阿花没辙,只能分给他一半。

俩人讨论着‘柴火紧缺’这件怪事,还没走回去呢,听人在远处喊,说是县太爷来了!

县太爷咋地这个时候过来了?

疑惑归疑惑,但两人还是赶紧放下柴火过去迎接。

事实上一听到县太爷来了,李家村人基本都凑去村口了。

就见县太爷赶来了两辆车,上面装的都是黑黢黢的石头,另一车也黑黢黢的,但是那玩意儿带着孔,模样奇怪的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