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226节(1 / 2)

加入书签

地里的活儿先停了,不差这一天,多抢点人才是要紧的啊!

等瞧见县城外面乌央乌央一群人以后,江县人眼睛都直了。

娘嘞,这次咋这么多人啊?

不管了,反正现在人来的越多越好!

他们提着粥桶,拿着馒头,呼啦啦挤进人群,见人就分。

“妹子,来来吃馒头,你带碗来了吗?带了?太好了,来,我给你盛饭!记住啊,我们是县前村的。”

“我们是大江村的,来吃我们的馒头——”

“吃饱没,不够吃再来一碗!我跟你说大哥,吃饱了,就跟县太爷说,你想来我们顾家村,我们村人可好啦。”

凉州的百姓们惊呆了。

他们看着热情的江县人给自己递馒头,粥饭,神情非常恍惚。可恍惚过后,又觉得无比熨帖,一路过来的那颗担惊受怕的心,都被这香喷喷的馒头、热乎乎的粥饭给熨平了。

和这群凉州百姓相比。

江县人真的太热情,太自信,浑身都带着某种说不上来的蓬勃朝气。或许江县人自己察觉不出来,可如今看在凉州百姓眼中,每个人都能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活的很肆意舒坦。

看着可真让人艳羡啊。

凉州的百姓们心里羡慕,同时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白面馒头,那个香喷喷的滋味,让很多人眼泪都流出来了。

人群当中。

周禾的老娘也有幸分到一个白面馒头,一家四口人小心翼翼又珍惜的分食。

周禾拿着那小块白馒头,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随后兴奋道:“媳妇儿,爹,娘,你们快吃,香的,好香!这还是我这辈子,头一次吃白面馒头呢!我喜欢江县这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努力留在这里!”

这话,让周禾的爹娘眼泪怎么都止不住。

许多凉州来的百姓,都是第一次吃白面馒头。

后来他们加入江县,日子越过越好,吃过太多太多次馒头,可都没有今天这顿香。

大概这就是某种——幸福传递?

当时江县第一次大丰收缴纳粮税的时候,县太爷请江县人吃了一顿白馒头,让很多人过了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

如今的江县人,也能把幸福传递给别人了。

城门上方。

陈庚年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幕幕,只觉得眼前发黑。

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人啊,先打听清楚再去抢行吗!那是凉州来的正经百姓,不是流民!

这要是接收进来,妥妥就是在当二五仔啊!

可现在已经没人管什么二五仔不二五仔了。

江县发展到这一步,大量招人,就是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

城门下面。

陈申的馒头已经发完了,但不知道为何,以前每次都对流民们特别热情的县衙,这次反应速度竟然这么慢。

于是陈老爷急了啊!

怎么回事这群小子!

人家流民来了,官府这个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来刷好印象啊!好印象给出来了,民心迅速安抚好,过两天就能开始干活了!

“陈——咳,县太爷!”

陈老爷一个回头,就瞧见城门楼上的自家儿子,张嘴就要喊名字。喊道一半才意识到不对,立刻改口:“这么多可怜的人来到了咱江县,赶快让县衙行动起来,安排他们住下啊!您不是一向爱民如子,为百姓排忧解难吗,大家都等着你发话呢。”

要不还得是陈老爷。

由于担心人太多,接下来县衙不好管理,先当众给自己儿子刷一波好感值。

果然。

随着陈老爷话音落下,底下的凉州百姓,都期待的看向上方的县太爷。

“……”

迎着这么多人的目光,陈庚年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徐焕,问道:“我原本跟你说的,没良心炮在城门上架多少门来着?”

徐焕神情古怪道:“三十门。”

陈庚年:“再加十门!还有,骑兵营、神机营加快速度组建,我会亲自督促练兵。兵工厂扩张一倍,再招一拨人,加班加点造兵器。”

这下,富春,杜勤神情也开始变得古怪起来。

若非县太爷还在,他们怕不是都要直接笑出声。

等把军事工作安排妥帖以后,陈庚年才觉得心里安稳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接下来,全力把这五千人迅速安置,别——别走漏了风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