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06节(1 / 2)

加入书签

原来真的有江县这样一个地方。

他们甚至还没走到那里,就感受到了来自江县的温暖。

真好,真好啊!

“还有一百七十里,各位父老乡亲,咱都咬牙坚持住啊!到了江县,就有好日子啦。”

本来还处于绝望、麻木、自我怀疑、疲惫不堪的流民百姓们,被重新注入了希望和信念。

大家抹掉眼睛里的泪水,互相搀扶着,结伴朝着江县重新出发。

县区外投奔来的流民们在努力。

江县人自然也不会懈怠。

县太爷马上就要登基啦!

那咱江县人,可不得努把力,多赚些银钱,到时候给县太爷办一个最热闹红火的登基大典!

一时间,关停的厂子、作坊全部开业,大家开始喜滋滋闷头搞生产。

像是制造化肥、水泥、织布等工作,则是分配出去,让县区外的流民们帮忙一起干。

不干活儿可不行,江县人的粮食总不能白给出去啊。

而且现在来的人太多了,小县区就算再富饶,也养不了这么多人。等县太爷在定州登基后,就得把流民们都安排去那边。

现在大家赶着冬天到来之前,再搞一波大生产。

过些天,就能往定州出货赚钱咯。

至于你问为什么着急赚钱,当然是因为——

登基大典要办席面呐!

“到时候可不能让定州人小瞧了咱江县,现在普通人家婚嫁,都得摆上好几桌席面。咱县太爷登基,怎么也得五十,不对,一百桌!”

“一百桌不够吧,单是咱江县,都有两万多人嘞。”

“哎呦,那也不能所有人都去定州嘛,咱各村都派几个代表。”

“我听说,李家村最近在张罗着提前给鱼塘排水呢,说是县太爷登基大典,他们村把席面所有的鱼都包了,管够!”

“吓!这么阔绰?”

“县前村要给县太爷织三车布,大江村忙着用蜂蜜做甜糖果子呢,说是席面缺不了这个。”

“马上冬天就要来了,裴家老爷一口气给士兵们捐赠了一千件棉衣,给县太爷登基讨彩头呢。”

“县太爷的老爹陈老爷更阔绰,说是最近水泥厂加班搞生产,准备给定州城中心主路都修成水泥的!”

“邵家木匠铺在张罗着给县太爷打家具,养猪厂的猪,最近都给席面备着呢。”

“胡老爷放出话来,席面上要用的豆油,他们厂子全包了。江县大食堂的丁晴厨娘,已经带领手底下的厨娘们,开始研究菜色了呢……”

要说‘整活儿’,那还是得咱江县人呐。

一天到晚闲不住,会折腾,敢折腾。

前几天,还因为外面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盯着江县而焦虑不安。

现在一听县太爷要登基,妥了,都忙起来吧!

打仗的事儿,咱帮不上忙,纯粹瞎担心。

那还不如做点有用的。

外面的安危,自然有县太爷,和咱江县的士兵们去应对。

咱普通老百姓啊,就把县区经营好,把县太爷的登基席面安排好!

后来连县衙都被惊动,特地出了公告,跟百姓们说,登基大典不用办席面,太铺张浪费,让大家不要劳民伤财。

江县人看的直摇头。

这话大家就不爱听,啥叫劳民伤财?

该省省,该花花。

咱也确实不是铺张浪费的人,可县太爷的登基大典,这么大的事儿,咋能省呢?

娶妻嫁女都得把席面办起来,生怕被别家小瞧了去。

登基哪能不办席面呢?

办,必须办。

还得风光大办!

县区外棚区房里来投奔的流民们看的直咂舌,又莫名觉得——

这确实像是江县人能办出来的事情嘞!

流民们身无分文,别的忙也帮不上,只能尽力多干些活儿,帮忙搞生产。

也算是给县太爷登基随份礼了!

百姓们在忙碌,连贺等将军士兵,金州书院的学子,包括来投奔的官员,商贾,也都因为县太爷即将登基而振奋,并且各自努力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