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48节(1 / 2)

加入书签

十万两白银从国库里取出来,用于开办兵工厂、冶钢厂、农具厂等。

八万石粮食发往洛州。

其余四万石粮食,一万石盐,分别发往金州、永州等州城。

这次议事,到了半夜才结束。

十二月初的金州,天气格外的冷,行宫大殿风呼呼倒灌,令人刺骨生寒。

但徐亨和一众官员从大殿里走出来,每个人的表情都极其振奋。

一些老臣眼眶都是红的。

被曾经那位疯帝磋磨那么久,他们终于迎来了一位明君。

不,不仅仅是明君,还是足以平息乱世、开创太平盛世的贤主!

“过了今夜,这座金州城,会再次恢复繁荣——不,会比以前更加繁荣昌盛。”

首辅徐亨站在行宫的金阶上,俯瞰夜色中的金州城,苍老的脸上难得浮现出一抹豪迈:“陛下年轻有为,将来势必会成为一位盛世明君。我等诸位同僚,能跟随这样一位英主,此生无憾了啊。”

习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一位人臣,能遇见一位明主,确实此生无憾。

首辅身后,一群臣子们神情飘忽,只觉得幸福到冒泡。

从曾经的疯帝,到现在的新君——这前后差距之大,百官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给陛下当臣子,实在太幸福了啊!

但,觉得幸福的,可不仅仅只有朝堂百官。

就如首辅大人说的那样,随着这一夜过去,黎明到来,金州的数十万百姓,被一条条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到直晕乎。

新科技时代最伟大发明【蒸汽机】引发的第一波浪潮,轰然‘砸’入了万千百姓家。

-

作为雄踞在长江畔的第一繁华州城,金州最近一直被不安的情绪笼罩。

上一任皇帝控盐、三番五次提高税粮标准,到后来两次强行征兵——整整十万青壮力百姓,在家人撕心裂肺的无助哭声里,被送去了战场。

再后来,蛮子骑兵来金州攻城,好不容易退兵,一转眼,又有一波骑兵大军冲进了金州。

那一晚,骑兵的马蹄声震天。

整个金州百姓都吓得脸色惨白,彻夜难眠,连家都不敢出。

再接着,百姓们便陆续得到消息。

行宫里的皇帝被杀了,换了一个新皇帝,国家也不再叫【大晋】了,改叫做【大江】。

又过了几天,新皇登基,年号也改了。

今年成为了泰安元年。

但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宫里的皇帝,和朝堂上的官老爷们在‘吆喝’。

普通老百姓哪会在乎这个?

家住金州成贤坊、香樟巷的中年妇人吴清,甚至只知道【大晋】,连原来大晋的皇帝在位多少年,多大岁数,在位期间换了几个年号,先前是哪一年,都不清楚。

她唯一主动去关注‘天下大事’那次,是因为据说大晋亡国,皇帝从北方京师逃到了她们金州避难。

再然后,为了反击叛军,大晋皇帝开始在金州强行征兵。

吴清那个十七岁、才结婚三个月的儿子,便被硬生生推上战场。

也就短短两个月过去。

儿子战死的消息便传了回来,朝廷奖励了她家一百文的抚恤金,当做赔偿。

儿媳哭的当场晕死过去。

吴清的男人孙川,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打了一辈子铁,干的都是体力活,性格也木讷。

听到儿子死去的噩耗,夜里睡觉一直偷偷掉眼泪。

男人对吴清和儿子都很好,把辛苦攒的血汗钱用于置办房屋、给儿子娶媳妇,又留下一些,准备夫妻俩以后养老。

抛开孙川没日没夜的打拼、累了一身伤不谈,这家人日子算是还可以。

有房有屋,家庭和睦,儿子儿媳恩爱,将来再生个小的,孙川和吴清这夫妻俩,便可以颐养天年了。

然而,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降临,将这个小家冲撞到支离破碎。

不仅仅是吴清家,香樟巷里,有许多人家,都被强行征兵、或者纳粮税——

唯一的区别是,有人家的儿子、男人死了,有人家的暂时还活着。

只要有当兵的来香樟巷,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谁家有男人又死了。

孙川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会打铁,现在战时需要大量工匠,所以没有被拉去战场。

吴清的那个儿媳,就比较惨了,新婚三个月,先是死了丈夫,后面亲爹也被强行征兵,亲娘伤心欲绝,没想开,直接一头栽进了金州河里。

孙川和吴清夫妻都是厚道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