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56节(1 / 2)

加入书签

奇迹江县的故事!

嘎吱——嘎吱——嘎吱——

蒸汽炼钢机器在嘎吱、嘎吱运转。

而在机器的运转背景音当中,是李福笑呵呵的声音:“当时我们县区,是真穷啊。西北那地方,可不比金州,干旱、沙暴、暴雪——每一样都能要了我们的命。大概是五年前,当今的皇帝,我们曾经的县太爷,才十七岁,他走进了破败的江县县衙。然后,故事就开始啦……”

制造曲辕犁、耧车,挖掘坎儿井对抗旱灾,斗倒县丞郑文峰,对抗沙暴,栽种奇迹树,开厂房,造兵器,组建民兵,迎战五千草原蛮子——

炉火呼呼燃烧,大冬天的,厂房里温度很舒适,甚至还有些热。

听故事的工人们岂止觉得温度热,连心也是热的,脸上尽是神往惊叹,恨不得当时能身处江县,和江县人一起创造奇迹。

孙川这样憨厚的人,平时话很少,可听着江县人的故事,数次激动的直嚷嚷,偶尔还会抹一把湿润的眼眶。

这些江县人,可真了不起啊。

一开始,只是工人们在听。

后来六部的官员们,好奇炼钢厂进度为何会如此神速,来查看情况。

结果听了奇迹江县的故事,三天两头就往这边跑,听得欲罢不能,哪怕有些片段已经听过了,仍旧忍不住想听。

故事从炼钢厂,就这么传到了朝堂六部,引发一众官员惊叹。

怪不得陛下能力如此出众。

原来当年在江县的时候,他就已经这么厉害了!

但,关于【江县】的故事,到最后结局其实并不算完美。

十多万大军进攻江县,江县虽然战胜了,但富饶的县区被毁,江县人被迫迁往凉州。陈庚年自江县起兵,最后在金州称帝。

“这些人可真该死!”

“那么好的地方,就这么被毁了。”

“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心里都这么难受,你们肯定很难过吧。”

“别担心,来了金州,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大家都觉得江县人会难过,消沉。

凭心而论,家园被毁的伤痛,对人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谁能承受得住啊。

然而,让工人们震撼的是。

面对众人的安慰,张阿花显得毫不介意。

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渍,一边干活儿一边说道:“难受啊,肯定难受。从江县离开的时候,我哭的眼睛都肿了。可后来一想,哭有啥用啊,还不是因为这乱世有太多恶人,把世道糟践成这个德行。”

“陛下从江县起兵的时候说啦,既然没人管这乱世,那他来管!以后,他在前面打天下,江县人在后面搞建设。我们李家村抽签来到了金州,像是其余的村子,有去永州的,有去定州的。等年后陛下再出去打仗,他打下一个州城,我们江县人就从凉州派遣过去一个村子的人。我们江县人,要跟随着陛下的脚步,走到全世界去帮忙搞建设!”

“我们的家没了,不要紧,先把外面的世界都建设好。等世道太平了,没有坏人作乱了,我们就回家,回到江县,重建江县!”

这——单是听起来就好难,一个小县区,敢去建设全世界!

听故事的人只觉得深深震撼。

但包括说话的张阿花,以及所有李家村人,都神情十分认真。

显然,他们没有开玩笑!

那天,很多钢厂的工人们都大受触动,莫名从江县人身上获得了力量。

江县那地方,曾经那么穷,那么破,人家都能凭借着努力,硬生生创造了那么美好的富饶县区。

相比之下,他们金州如此得天独厚,那么他们又岂能不努力呢?

甚至还有一批年轻的工人,被奇迹江县的故事打动,私底下互相说:咱们不仅为自己努力,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炼更多的钢材,帮助士兵们打胜仗。咱努力把金州建设好,日子好了,江县人才能回家,去重建江县啊!

那么好的江县,但凡是听故事的人,谁会忍心看着她就此消亡呢?

李家村人忙活着在钢厂带头搞建设。

钢厂的人,也感激他们呢。

听说李家村的人没地方住,只能住厂子的宿舍房,工人们还特地联名上书,请求工部给李家村人盖房子。

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庚年早就有意给李家村安排住处,是张阿花等人觉得,住厂子宿舍更自在,干活儿也方便,所以坚持留在厂区里。

后来经不住大家的热情,李家村人也不再推辞。

工部出面,在南大营钢厂附近,划出一片区域,给他们盖了新房,还亲切的将这里命名为‘江县街’。

再后来陈庚年打天下,江县人去各个州城搞建设,他们住的地方,都统一叫做‘江县街’。

甚至等后来江国大一统,江县人返家的时候,州城里的百姓们依依不舍相送,还把江县街一直保留着,舍不得拆除。

那些都是奇迹江县人帮扶这个国家的证据啊!

而张阿花、李福等李家村的人,也没有辜负金州人的热情。

有了他们的加入,钢铁厂快速步入正轨。后来兵工厂、农具厂、棉纺厂开了以后,他们又分出去一批人,去其余厂子帮忙。

奇迹江县人的故事,就这样在整个金州城里传来了。

作为故事里的主角,从县太爷,到当今陛下的陈庚年,自然也被百姓们空前拥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