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81节(1 / 2)

加入书签

片刻后,他察觉到老爹在哭。

年迈的老爹,一手握着老妻,一手搀扶着儿子,看着那灯火通明的街道,眼眶里尽是浑浊的泪水。

而他身边的老妻,也在默默垂泪。

街道上无数小孩子在欢呼,在兴奋。

年迈的老人却大多数都饱含热泪。

他们高兴啊。

活了数十年,过惯了苦日子,如今终于苦尽甘来。黑夜中亮起来的明灯,就像是现在的好生活,漂亮的如梦似幻。

光亮、耀眼、绚烂。

这些美好的形容词,让经历过乱世疾苦的老人们,感动到落泪。

太不容易了啊!

百姓们终于也能过上好日子,在太平盛世里充满希望的活着。

“爹。”

贾庆握住老爹的手,另一只手给老娘擦拭眼泪:“娘,你们都别哭啦。儿现在是石油工人,也能赚到钱,家里的田地马上也有好收成,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可听到儿子的安慰,贾爹的眼泪更是止不住。

他呜咽道:“儿啊,咱们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全因为陛下,因为江国。只有江国越来越好,咱么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你以后,在油田好好干,干好了活儿,就是在建设江国。”

贾庆重重点头。

他感激陛下,更喜欢现在的江国,国家好了,他们的日子也才能更好!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

明亮的长安大街上,百姓们自发开始喊‘陛下万岁’、‘江国万岁’,声音响彻整个京师州城。

皇宫外的城门上。

百官们眯起眼睛,看着眼前被点亮的长安大街,只觉得格外震撼。

真的点亮了!

就连富春和徐亨,都怔怔看着这明亮的一幕,眼睛红润。

“接下来,不仅长安大街,整个京师的州城都会铺设路灯。京师夜晚不再宵禁,百姓们晚上可以出来逛街、采买,消遣。等希望油田的石油开采到一定数量以后,朕会把这些油,送去金州、凉州等所有州城。”

陈庚年看着那夜色中亮起来的长安大街,笑容格外绚烂:“到时候,凡是江国的州城,在夜晚都会亮起来,从南到北灯火通明。百姓们不必再饱受战争疾苦,忍受饥饿,都可以踏踏实实的、幸福安康的活着。”

年轻的皇帝陛下身穿明黄色龙袍,在灯光的辉映下格外耀眼。

但再耀眼的龙袍,也不如他此刻说这番话的时候,那般神采飞扬的姿态耀眼夺目。

甚至于,他比眼前灯火通明的城市,更加绚烂。

因为正是他们江国年轻的皇帝陛下,亲自将这个新生的国家治理的如此红火。

听着长安大街上百姓们山呼万岁的声音,首辅徐亨饱含热泪。

当日在金州,他心灰意冷准备归乡养老的时候,皇帝陛下跟他说:留下吧,留下来看一看这个新生的江国,自己在治理国家这方面,有一点能力。

现在看来,岂止是有一点能力?

他们江国的皇帝陛下,一定会创造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而江国,也必定会统一中原,万邦来朝。

事实和徐亨想的也差不多。

四月初,十四座州城的首领进京,心甘情愿臣服归顺江国。

七日后。

陈庚年率领八万精锐大军,联合十四座州城,外加凉州军、定州军、永州军在内的十八万大军,共计二十六万士兵,杀向靖州,开启一统北方的‘松江之战’。

第163章 163

◎松江之战,统一北方。(上)◎

靖州。

陈庚年起兵的阵仗十分惊人。因此, 江国大军开始调遣后不久,小吉图便收到了风声。

“二十六万大军?”

听到这个大军数目,小吉图一声冷笑。

中原人所谓的‘大军’, 其实都是凑人数,前脚还在田地里务农的汉子,后脚就被抓到战场上打仗。

对于经常在马背上讨生活、打猎的鞑靼族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小吉图忌惮的,一是江国的大炮, 二是江国的步/枪。

大炮就不用提了,陈庚年之所以能拿下京师,斩杀祁王,就是因为用舀炮轰塌了京师的城门。

现在足足过去一俩月,京师的城门还没有完全修补好呢, 只不过哪怕京师没有城门, 现在也没人敢去江国作乱。

但相比于威力惊人的大炮,更让小吉图忌惮的, 是能接连射出三十发、射程达到八十米的步/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