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404节(2 / 2)

加入书签

好在有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食物,帮助百姓们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皇帝陛下带领着朝堂百官,以及全体江国士兵,随时奔赴到最一线,帮扶百姓。

首先是医疗。

各大州城都建立起自己的医疗体系,把郎中们汇聚起来,做统一的医疗知识培训。

治疗感冒、发烧的基础药物,更是从京师一路普及铺货,到县区,到州城。

小冰河寒灾期间最容易患的病症药物,都尽力科普给百姓。

其次是交通。

火车、铁轨的建设需要时间,但是水泥路、柏油路随时都可以搞啊!

以前的官路,虽然平整,但都是泥巴路,到了下雪天也不好走。

现在朝廷牵头,各大州城、县区之间都在修柏油路,那路面干净平整,跑物流货运更加方便,下雨下雪天也不用怕踩得满身泥泞!

然后是教育。

帝后大婚后,正式恢复科考,为国家选拔人才。

但各个州城也都新建立起了一批‘学馆’。

这些学馆里,教授的都是行业知识,适龄的孩子可以先来学习认字,然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等基础学科学习完毕以后,会安排学生去当地州城的工厂里上工实习……这批孩子,将来可都是胜任技术岗,或者管理岗,厉害的很呐!

新兴教育的推广,让百姓们逐渐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

哪怕你不是寒窗苦读参加科考,但进学馆读书,将来毕业去工厂、医院,谋个好差事,同样是个好的选择。

更何况,各个州城的学馆都有官府扶持,上学不再是普通百姓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家长努努力好好干,不愁供不起孩子上学!

甚至去学馆以后,家里孩子还可以选择征兵入伍!

三年义务兵当完,等退伍的时候,不仅能发十几两的银钱,还管分配工作嘞。

以前总打仗,没人敢当兵。

可现在当兵,又不让你打仗,进了军营先强身锻体搞训练,然后就是去全国各地支援、救援百姓。

哪家孩子要是当了兵,那可是会被街坊邻居夸‘有出息’的!

很多厂子啊、作坊啊,甚至都会特地给退伍兵留出岗位就业名额。

甭管到了哪里,一听是咱江国的士兵,百姓们都是嘘寒问暖相迎。

当兵的待遇好,大家也乐意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帮扶百姓。

小冰河天灾刚降临这几年,气候骤变,温度呈现跳崖式下跌,全球诸多国家都陷入混乱。政权倾轧,战争频繁,人口锐减……唯有江国,在后世人看来都瞠目的情况下,稳健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而这些奇迹当中,自然也少不了江县人的身影。

房屋坍塌,粮田被冻坏,大雪封路,商品滞留无法及时出售,寒灾引发一系列疾病……

每个州城都有各自的绝望和崩溃。

但每个州城里,都有那么一拨人,他们永远冲在搞建设的最一线,仿佛有使不完的牛劲儿,鼓舞着大家一起奋进。

陈庚年为什么要把江县人都散去全国各地呢?

就是因为他知道,这群人体内蕴藏着庞大的、不服输的劲头和力量啊!

而事实也正应了陈庚年当时说的话:走出去,咱江县人,到了哪里都受欢迎!

纵观整个江国,从南到北四十九座州城,每一座州城里,都有百姓们自发建造起来的‘江县街’。

‘江县精神’经由他们带动,变成了‘江国精神’!

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不怕磨砺,甚至敢和老天叫板!

咱江国人,谁都打不倒!

在江国士兵的帮扶下,各地州城江县人带头鼓劲下,短短数年时间,整个江国都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

城市里的大型工厂林立,建筑楼越盖越高,柏油马路先是铺满整个城市,然后又贯连其余州城,甚至县区,乡村。

医院,学堂先后建立。

自行车从最开始的稀罕物,到后来布满大街小巷。

因为温度过低,不适应一些蔬菜、瓜果的生长,人们开始建造大棚,搞棚内种植。

在此基础上,还诞生了很多娱乐业,以及各种消遣、消费行业。

茶馆喝茶、梨园听曲只是最基础的——冰上蹴鞠、全国自行车大赛、自行车环城市自由行、滑雪大赛等等都是当时普通百姓们的休息日常娱乐。

女性消费行业,则是衍生出各种服装款式、发髻样式、以及胭脂水粉。

南方的珊瑚珍珠,北方的皮毛领子,都是最‘时尚’的配件。

男人们则是在眼镜、手表,滑雪装备,自行车改装等等领域花费心思,男士开面、美容行业同样生意兴隆。

翻开江国发展史,甚至会惊奇的发现,‘时尚是个轮回’,几百年后的你,可能还没有你的老祖宗‘潮’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