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吾妹千秋 第39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个姚丞相与朕讲过,他说是把百姓应该上缴给朝廷的东西换成钱的地方,有了博买务,宫里就不必堆很多用不着的东西,只等?着收银子便是。”

照微闻言叹了口气?。

不怪人言主少国疑,倘她不是大周的太后,祁家的女儿,她也不敢支持这样一个懵懂孩童掌国之重器。

她给李遂穿好?龙袍,戴好?帽冠,牵着他的手往外?走?,边走?边说道:“事情并非如此,既然金氏已经后悔了,咱们先去翰林把诏旨撤回来?,博买务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之后再慢慢告诉你。”

翰林苑内,江逾白与张知带着十几个内侍,团团将翰苑前后门围堵了起来?,也不说因由,也不肯放行,正与翰苑的翰林们胶着对质。

那秦枫自己不敢出?面,便挑拨别的翰林去冲围。

有人指着江逾白鼻子骂道:“在太祖朝,内侍见了我等?有功名?的人得低头绕着走?,不敢议论朝政,遑论横行违阻。这宫里若是还有几分规矩,就该当场将尔等?不敬清流的奴才杖毙!”

江逾白听了此言,不急不怒,温润的目光越过他,看向躲在他身后掩着袖子、袖中藏着诏旨的秦枫。

他声音谦和地说道:“诸位先生?莫急,正是有人坏了规矩,所以才要暂时?围查,仆等?奴才死不足惜,只是怕误了先生?们的清白。”

有翰林冷嗤道:“什么时?候,我们翰苑的清白要尔等?阉官维护?”

有人附和:“内官人说的清白是哪种清白,莫非自己没?了根儿,要当女人的那种清白吧?”

众人哄堂大笑。

江逾白面上微红,有羞赧窘迫的神色,但仍岿然不动挡在院门前。

张知却没?有他这么好?脾气?,冷笑骂道:“我等?虽没?根儿,尚知道捂着,有些人不过尚留着两寸棍儿,就光着腚到处招摇。咱家奉劝诸位一句,日三省身,小心犯了事儿没?进宫里,落到我等?奴才手下调教。”

翰林们一向自恃体面,闻此言大怒:“简直岂有此理?!”

说着就要联手往外?闯,嚷嚷着见丞相、见太后。十几个内侍张臂阻拦,江逾白皱着眉头挡在最前,不知谁先动了手,一耳光甩在江逾白脸上,尖锐的指甲在他光洁的侧脸划出?一道血痕。

“都住手!何人敢在翰苑清贵之地喧哗!”

众人正怔愣,闻声齐齐朝门外?望去,见来?者是参知政事祁令瞻与北门承旨邓文远。

说话的人是邓文远,此人因才学出?众而在翰林苑中颇有地位。众人见了他,忙出?言诉苦,七嘴八舌指摘这几个内侍没?有旨意就敢围封翰林苑。

祁令瞻从旁静静听着,目光落在江逾白侧脸的伤口上。

心想,只怕照微见了要生?气?。

果?然不出?他所料,半刻钟后,太后凤驾与天子御驾到了翰苑。

照微牵着李遂的手走?进来?,目光扫过乌泱泱跪了一地的人,冷笑道:“菜市杂货、勾栏鼙鼓也没?诸位这般热闹,什么叫无旨围查,难道本宫的口谕不是懿旨么?”

适才张罗要打人的那个翰林抬起头来?,“启禀太后殿下……”

“你闭嘴,”照微乜过他,目光落在江逾白身上,“逾白,你来?回话。”

江逾白慢慢抬起头,此时?脸上的血痕鼓成了长条,正火辣辣的疼,在他玉白色的脸上十分明显。

照微蹙眉,李遂惊得瞪大了眼?睛。

江逾白谦声说道:“回娘娘,诸位翰林虽有误会,并无对娘娘不敬之意,请娘娘暂行宽宥,先处置正事。”

照微默默盯了他片刻,吩咐女官去取擦拭伤口的药酒,对他道:“你先随本宫进去。”

这回围翰苑的是太后亲军神骁卫,个个佩刀带剑,凛然一身煞气?,翰林先生?们不敢与之争,皆噤声退至一旁。

女官很快取回了药酒,照微坐在明堂里,拿棉絮蘸了药酒,让江逾白上前。

江逾白垂首更低:“不敢劳动太后娘娘。”

照微点了点高几,“本宫叫你过来?。”

江逾白只好?上前去,跪地仰面,将侧脸的伤口呈给她看。

别人折辱他,照微偏要让他们知道江逾白备受宠信,这也是对他的安抚和收买。

她攥着棉絮,将药酒轻轻涂在江逾白脸侧的血痕上,涂完后抬眼?往外?望,见众人皆低头噤声不敢言,心中十分嗤然。

目光一转,却与祁令瞻视线相撞。

他静静看着她,目光沉凝,不知在想什么。

第43章

秦枫藏在袖中的诏旨尚未捂热, 便被?内侍搜了去,展呈在照微面前。

诏旨内容确如李遂所言,是要授吕光诚做蜀州博买使, 经营蜀中地区的丝帛和茶税,管理与西边藏、羌、彝等外族的茶马贸易。

照微看罢合旨冷笑道:“蜀州民困地穷,潮湿贫瘠, 吕员外是丞相姻亲,怎能偷偷派遣到那种地方去受苦。秦卿,你是与吕员外有私仇, 还是要陷本宫与陛下于不义?”

秦枫辩白道:“臣属为朝廷用命,不?敢称辛苦,此事并非臣自作?主张, 乃是吕员外自请, 姚相公应允, 又得天子下词头后?拟诏,一切合中书门下的规矩。”

“真是好?一个合规矩,可惜尚缺天子押印。”照微抖了抖那写着圣旨的黄绢,语气微微一顿, 说:“这道诏书, 废了。”

她的态度强硬近乎嚣张,秦枫虽恃强权,也不?免被?激高了声调:“敬请太后?娘娘知?晓,封驳诏旨乃是门下省才有的权力!”

照微道:“这不?是封驳, 这是本宫要撤旨。”

此言一出,堂下骤闻丝丝倒吸冷气之声。

撤旨当然不?是封驳, 却是比封驳更大的权力,本朝立国三百年, 未有天子诏旨可被?旁人追撤的先例。

这回不?仅是秦枫,其他翰林也觉得不?妥,四下相顾,犹豫着谁先站出来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