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63节(1 / 2)
但这是作八股文的最重要的基础。
这点功夫非在十来岁时打好不可。
故而一般的孩子,在六七岁就要启蒙,早一点的五六岁会说话就要开始认识字儿,不然怕学不过来。
这些都读过了,再读《诗经》、《左传》、《书经》、《礼记》、《易经》等,自然也都要读熟,而且能背诵。
这些读熟的书,为了防止忘记,必须经常温习,尤其是《四书》,更是要连本文带朱注,永远烂熟于胸中。
随口引用,像说话那样自然,没有这点基本功,是谈不到作八股文的。
但是温润是想让孩子们读书,但是不希望他们学的僵化头脑,成为一种制式的存在,自古能名留青史的,哪个是按部就班上去的?
学得好不如干得好。
历史上有几位状元,是最后位极人臣的?都是泯然众人矣了好么。
所以他教导孩子们,虽然也是按部就班,可他同时也注重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
像是立志不考科举的,温润教导他们就是实用为主。
程二双子跟倪黑子,认字是全的,偏僻字也学了很多。
科举是不成,但是当个账房先生,绰绰有余!
他们可是用了三年时间,勤学不缀,这才学业有成。
反正到了军中,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以及记账的习惯,温润早就教过他们了,借贷记账法,一目了然,只要自己不贪污,清清白白,别人就甭想动他们。
军中可不是官场,那是真正看本事的地方。
王珺第二天一大早,吃过了早饭,就真的要走了,行装都点好了,结果刘老五跑了进来:“东家,百户,外头来人了,是马三儿,他说那个府城来的捕头跟元刀要来咱们家拜访。”
他将“东家”温润放在“百户”王珺前头,是习惯使然,毕竟他们跟温润接触的时间长,而王珺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
不过在别人家,恐怕要挨训大板子了,在老王家没那个概念。
因为王珺跟温润,也不是啥大户出身,讲究不起来!
唯有陈旭皱了皱眉头,但是他没说什么。
“谁来了?”温润看了看天气,今天还难得的是个晴天呢。
“就是上次来的那个什么金大洲捕头,还有元刀捕头,他们带了礼物,并且,带了家眷,马三儿说,让您提前做好准备。”刘老五愁眉苦脸:“他们这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啊!”
过年那会儿,他们本来是在家休息的,后来听说有人奔着老王家来了,他们就赶紧过来了。
门前对峙那一面,他们可记忆犹新,这会儿对方提着礼物来拜年不说,还带了家眷。
“有意思。”温润立刻就把脸“呱嗒”一下子放了下来:“我们老王家只有小妹一个算得上是内眷,既没有当家太太,也没有掌家姨娘,他们带了家眷来,难道要小妹出来接待吗?”
王珺脸色也不好看:“这是不怀好意啊?”
“肯定是!”两个弟弟也很生气,这大过年的,上次来就够晦气的了,这次来,明显还是来找茬儿的啊。
还带了内眷,谁不知道老王家两个当家人,一个是王珺,一个是温润。
就特么的没有什么家眷!
两个弟弟半大少年,一个妹妹,还是个小姑娘呢。
谁能负责接待那些女人?
“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温润在地上转圈圈:“果然留下南宫易是个麻烦,可这个麻烦,我还不能交出去。”
南宫易算是半个好人吧。
就凭人家对王玫小姑娘的维护,以及他带来的账本,都不可能将他交出去。
“算了,别转圈了。”王珺笑了,一把拉住像是拉磨的驴子一般的温润:“他对我们王家有恩,不可能交出去,我去安排。”
“你安排什么?”温润愁眉苦脸的道:“这来的也太快了,我本以为起码要过了十五呢。”
而今天是正月十四。
“我打算是你走了,我们也去城里头赏花灯,留个空宅子,让南宫易混在人群里出去。”温润的打算其实很好,就是没想到,对方来的这么快。
“他们多少人?”王珺问刘老五。
“十几个,有两个车子坐人,两辆车子拉东西。”刘老五道:“除却赶车的,还有十个人是骑马的,看样子都是练家子,人人都搭配的刀枪剑戟。”
这年头不是公家人,练家子,是没资格佩戴这些兵器的。
“人不多,好办。”王珺转身就走了。
温润也不去看他去哪儿,只忙着张罗给他带东西。
因为知道他们要赶路,恐怕会风餐露宿,故而带了很多现成的菜在包袱里,褡裢里也塞满了干粮。
尤其是这个时候,都还在正月里呢,什么香卤连肝肉、卤排骨、卤鸭子等等,又怕他们吃腻了,还有各种卤蛋,香卤鹌鹑蛋等等。
一阵子之后,王珺就带着人站在了大门口。
正好跟来的金大洲他们碰到。
金大洲这次来,是带着家眷的,他都四十岁了,家眷不仅有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女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