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23节(1 / 2)

加入书签

后来积累的资本多了,小作坊一点点变成大作坊,再到大工厂,逐渐恢复了祖上荣光。又因着爷爷脑子灵活,眼光独到,兼之赶上好时代,先后投资了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一步步成就总集团。

至此,面厂的营业额在总集团占比已经十分微弱。爷爷却一直保留着。他经常说,这是李家的根基。

他们家有一项活动,每年爷爷奶奶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带着子孙一起传承手艺,和面拉面晒面。爷爷说这叫不忘本。

虽然大伯母嗤之以鼻,堂姐不屑一顾,却拗不过爷爷的权威,没人敢不参加。

他在梦里八岁了,参加了八年。除前两年记忆朦朦胧胧,后面几年清晰得很,能不了解吗?

李承乾将挂面架和一应用具画出来,等抱春寻人做好,便吩咐常阿荣准备场地,开始动工。

先是和面,配以相应比例的盐水,用力揉搓捶,反复多次,得到光滑柔软而有弹性的面团。

接着是醒面,醒面有几步,相对比较繁琐。先将面团揉成大条盘在锅里保温醒面,两个小时后再将大条搓成小条继续醒面,差不多大半天,也可以过上一小夜后,把小条盘绕在挂面棍上,放置面槽内进一步醒面。

又两个小时,面条醒好,就可以拉面了。一撑二拽三要挑,将面条拉得又细又长,在将他们插进挂面架上晾晒。

晾晒需要两次。第一次一刻多钟,面条定型,就可以放入室内单吊。次日清早再拿出去晒两三个时辰,等面条干透后收起来,切成想要的长度,一捆捆扎好,挂面就做成了。

整个过程需要两三天,又要力度又要技巧,并不容易。索性李承乾理论知识丰富,常阿荣也是经常做面食的,上手很快,两个人互帮互助,一次成功。

收面的那一刻,李承乾如愿听到了脑海中的电子音。

——叮,恭喜宿主研制出此世界新品挂面,奖励经验+2000,金币+2000。

李承乾眨眨眼,内心无比欢喜。激动之下,他又计划起做碱水面来。碱水面条与普通面条的区别只在于和面的时候除了盐水还放入了微量碱水。

有了做普通白面条的经验,再做碱水挂面,常阿荣就熟门熟路了。若说前一次还有些忐忑,时不时问问李承乾自己做得对不对,那这回他便是信心十足。要不是李承乾非得插一手执着于亲自参与,他的动作还能更快。

三日后,碱水挂面出世,可惜没有电子音。

李承乾心头划过一丝遗憾,却并没有太失望。毕竟白水挂面碱水挂面都是挂面。系统要真一样东西给他两次奖励,那这奖励也太容易得了。

转眼到了五月,端阳节至。

李承乾的挂面终于端上桌。

他兴致勃勃介绍:“这是普通面条,可以做汤面,口感比较柔软,容易煮烂,很适合小孩老人。这是碱水面条,口感更劲道,没那么容易煮烂,做拌面或者凉面更佳。我让常阿荣都做了一些,你们快尝尝。”

见他献宝似的,李世民忍不住道:“不就是面食吗?又不是没吃过。你风风火火大张旗鼓忙活七八天,我还当是什么惊世之物呢。一个面也值当你如此兴师动众?”

李承乾气急,伸手将他跟前的面碗收走:“你嫌东西不好你别吃。”

又是这样,不过随口一说,就发脾气。这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李世民头疼,暗叹,都是李渊给惯得。

长孙氏出面调停:“好了,吃饭呢,你们父子俩这是做什么?”

李世民转头“告状”:“你瞅瞅他这脾气,也不知道随了谁。”

长孙氏挑眉看着李世民,莞尔不语,神色微妙。

偏偏李承乾还贱兮兮道:“反正不随阿娘,阿娘脾气可好了。我是你跟阿娘生的,不随阿娘肯定就是随了你。所以你要是觉得我脾气不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脾气不好。略略略。”

李泰李丽质就是两个跟屁虫,纷纷举手:“对!阿娘脾气可好了,肯定是阿耶脾气不好。略略略。”

李世民:……他能怎么说?把锅甩给观音婢?那必然是不行的。所以,自己造的锅自己背吧。

长孙氏压下三个孩子:“好好吃饭。”

又将面碗重新端回李世民跟前:“面食二哥常吃,但承乾这回做的新式挂面,二哥还没尝过呢,不如先尝尝再来评判?”

观音婢的面子他肯定要给,况且他也不是真嫌弃承乾做的东西。于是李世民借坡下驴,端碗吃面。汤面尝过后又尝拌面与凉面,口感如李承乾所言,一个软烂,一个劲道,与寻常现做的面条相比,差别不大。

也就是这个差别不大,让李世民更疑惑。以承乾的性子,费这么大功夫就做俩跟原来面条差不多,可有可无的东西?

长孙氏轻笑:“不如我们听听承乾怎么说。”

李承乾点头:“对!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某些人啊,什么都不知道就来空口评判,无耻至极。”

李世民:……你干脆直接说这个某些人是我得了。

“阿娘,你知道挂面是怎么做的吗?”

挂面制作过程中,长孙氏与李世民前去观望过好几回,尤其是见到满院子挂面晾晒的情景时,两人还调侃过:“怪不得承乾总说是挂面,原来是挂着晾晒的面啊。”

因此对于是如何做的,大致有所了解,但瞧见李承乾亮闪闪的眼睛,长孙氏仍旧很给面子地问:“怎么做的?”

李承乾将制作挂面的过程娓娓道来,然后说:“寻常每回吃面都得揉面团拉面,很麻烦的。有了挂面之后,直接抽一把放水里煮熟就行,多方便啊。而且以往揉的面条存放不了多久,挂面不一样。放一年都可以。”

李世民讶异:“放一年?”

“对。阿耶不信可以试试。”

李世民沉思起来。

李承乾继续:“挂面不只在家可以吃,出门在外也可以。买一捆随身带着,若遇意外没赶上入城,或是其他情况要在野外过夜,随便拿个容器烧火将水煮沸,把挂面往里头一放,捞出来加点酱,岂不比啃冷硬的馒头饼子要强?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李世民眸光一闪,这么说来,行军打仗也合适。尤其是在大军疾行赶路的时候,煮面用不了多久,很快就能出锅,还是热食,吃了能暖和身子。

长孙氏问道:“这么看来,挂面确实不错。你可是想教给银月村或杨家村?”

李承乾摇头:“他们有西红柿,还会做豆皮腐竹,有祥表哥开拓的行商胡商的线路,已经不缺衣食了。我想仍旧拜托家庆表哥,让他去寻访其他有需要的人,教给他们。

“天下百姓这么多,穷苦的肯定不在少数。这几个村子教豆皮腐竹,那几个村子教挂面。这样彼此都有一技之长,又不会争抢生意,更不用担心人人都做,市面上同一种东西太多,卖不完亏在手里。”

长孙氏点头:“想法很好,但若想要天下穷苦百姓都能有一技之长,你这点豆皮腐竹与挂面可不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