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32节(1 / 2)

加入书签

他拍了拍长孙氏的手:“放心, 他不是冲动行事。他与我说了许多。如何去往突厥,打算怎么做。虽说倘若当真入了突厥, 情况多变,如今所说可能都对不上,但至少看得出他有想法, 有自己的思路,也有强硬的决心。

“自去岁开始,他帮着承乾开拓商路,接触了许多番商胡商,短短一年时间将承乾所创的腐竹豆皮等东西销往各国各邦,打通错综复杂的商贩关系,甚至手中有连通高句丽突厥的贸易线,这等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或许他确实可以成为第二个岳丈。”

话说到这个份上,长孙氏想了想没再阻止,将奏本放下:“看来二哥心里已有计较。”

李世民沉默不语。是的。他已经基本同意了长孙祥的请缨。

一来是就上述所言,长孙祥确实有才,二来是因为长孙祥出自长孙一族的身份。

长孙一族不能唯有长孙无忌一人来撑,得有后继门庭者。长孙无忌的子嗣尚幼,往后能否有所作为暂且不知。其余后辈看来看去,也就长孙家庆与长孙祥最能拿得出手。

并且这二人与长孙氏血脉还算亲近,关系也融洽,更何况在李承乾为中山王时,他们便是李承乾的王府属官,如今亦是东宫属官。

李世民的态度已经明了,长孙氏抬眸:“二哥既然早有决断,为何还要承乾去想?”

李世民莞尔:“承乾很聪明,小小年纪就已能想到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他既然能想到岳丈身上,不如让他再想深一些。长孙祥就跟在他身边,当初打通商路之事还是他让人去做的。眼前便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总不能看不到。”

长孙氏顿了会儿,微微挑眉,眸中藏着几分李世民看不清辨不明的光亮:“那也得他愿意看到。”

李世民:???

数日后,李世民终于知道那天长孙氏眉目间的意味不明是什么意思。李承乾顺嘴提出一个想法,当场还答应得好好的说回头细想,转身就忘了。忘、了!

啊,分裂突厥的人选?那是什么玩意儿,李承乾表示干我屁事。李世民等啊等,一直等着他来回禀、为长孙祥请缨,让长孙祥的这份功绩以及与李承乾的渊源更深一些,以便这份同盟更牢固,结果……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了。

李世民实在没忍住,前往东宫想看看这小兔崽子在做什么,却被告知“太子殿下去了司农寺”;李世民无奈,只能又派人去司农寺请,再被告知“太子殿下同司农寺卿与少卿等人下乡去了”。

李世民:……小兔崽子一天天地怎么比他这个老子还忙。

这话没说错,另一边的李承乾是真的很忙。根据系统所赠红薯种植说明上的记载,红薯可分为春种与夏种,而春夏两季种植接连在一起,时间上几乎没有什么间隔。

也就说,春种与夏种加起来,换算成大唐常用计时法,从最早的二月底三月初到五月底六月初,至少三个多月,全程都可栽种。如今正是四五月份交接之际,夏种最为合适。

唯一的问题是,红薯与土豆一样也会消耗较高的土地肥力,讲究固肥与轮种,且这个时节大多数地里都已种了东西或是刚刚收成,李承乾名下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土地用于试种,唯有让司农寺出面,将条件写上,请符合条件的长安百姓自愿报名。

事情安排下去,李承乾本以为对于这类新式作物,人们总会观望观望,哪知衙门刚发出公示,消息便四散开来,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

世家们议论纷纷。

“你们说这红薯又是何物?”

“谁知道呢,见都没见过。西红柿西瓜、辣椒土豆,现在又是红薯,也不知道东宫那位哪来这么大的本事,弄来如此多新作物。”

“红薯可不是东宫弄出来的,是那群击退突厥的神鸟。突厥二十万军,眼看就要踏破京师了,突然飞来这么一群鹰鸟,这鹰鸟竟还带着许多粮种。你们觉得这事奇不奇怪?”

奇怪,怎么不奇怪呢?

有人感慨:“李家似乎真有点气运在身上,也不知道这回的粮种是什么,总不会也跟土豆一样吧?”

此话一处,众人心头咯噔一下。又一个土豆?

有人嗤鼻:“说李家有气运我是信的,若没点气运,如何能一掌天下。可要把那些鹰群说得神乎其乎,说是天降神鸟,我却不怎么信。你们不如先想想,这话最初是从哪里传出来。从彼时渭水的军营,从亲征那位的身边。

“自古以来,哪个帝王继位不想搞点祥瑞,以证明自己是上苍指定的天选之主。更何况几个月前那场宫变名义上是前太子逼宫谋反,实则如何,聪明人一眼皆知。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当今这位手段何其狠辣,非但弑兄杀弟,还斩草除根。有这些事情在前,他只怕比任何人都希望有这么一场‘祥瑞’,把他干得这些事全都压下去。如今有了‘天降神鸟’,谁还会提他那些不光彩的过往?”

众人默然深思,岂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李世民好深的心计。

也有人蹙眉:“鹰群围攻突厥营地之事,可不是常人能做出来的假象。”

“何须是假象?譬如我今日出门,碰巧守株逮了只笨兔子,我见人就说,老天对我多厚待,我刚感觉饿了,想吃只烤兔子,就给我送来,都不必费力气抓,它竟自己撞树上晕了,让我白捡。

“旁人听了会怎么想?会不会也觉得我运气确实好,得老天厚待?说得人多了,这么想得人多了,是不是也就越发像这么一回事了。你们怎知鹰群之事不是如此?”

那人深吸一口气:“我们都不在军营,具体情况如何,都是通过渠道打听,虽弄明白了大概,却未必足够详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群鹰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从何而来,但可以看出他们是带着粮食迁徙的。

“突厥人是因为想射杀鹰鸟激怒了它们,从而引发群攻。结果害了自己,便宜了李唐。当然这是最浅显的,李唐在事后将鹰鸟塑造成上天派来帮助他们的使者。若往深处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突厥人为何愤而射杀鹰鸟?这里头是不是也有李唐的手笔?”

李唐瞅准时机,接住鹰鸟给突厥招祸?

这就纯属放飞思维阴谋论了。但越是阴谋论,越是有人相信。又或者说,阴谋论让他们更能相信,也更愿意相信。

“若是如此,那这红薯?”

“谁知道这群鹰鸟哪里弄来的红薯?不过这不重要,你们想想,土豆这等高产作物,世所罕见,古往今来上千年也就出过这么一回。他李唐还能一碰碰俩?更何况你们前头也说了,东宫那位弄出来的东西不少。西红柿西瓜辣椒等等,唯有土豆有此能耐,其他都没有。”

众人恍然。是啊,其他可都没有呢。

有人勾唇,又道:“确实如此,红薯如土豆一般高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能说绝无可能。但我们当中都有人将它与天降神鸟联系在一起,你们觉得民间会否也这么想?”

大家互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

红薯试种报名点。自辰时初刻,报名点官人还未上值,大门未开,门口便已聚集了许多人,满满当当,一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诶,吴大娘,是你啊。你也来报名参加红薯试种,你报名多少田地?”

“三分。”

“啊,怎么就三分啊。”

吴大娘一拍大腿:“你当我不想多报点,我们家名下符合条件的只有这三分地,我能怎么办。对了,你们家呢?”

“两亩。”

吴大娘睁大眼睛:“如何这么多?这都什么时节了,你两亩地竟然还没种上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