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36节(1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眨眨眼:诶,这是还附赠了一个薛礼陪他们切磋过招。

“程咬金膝下有个儿子,名唤程处默,比你略长一两岁。你若想组建蹴鞠队,宫里合适的兄弟姐妹少了些,可以考虑多拉些人。程处默就合适。他也在同他父亲习武,还可同薛礼一样同你切磋。”

李世民每说一句,李承乾眼睛就亮上一分,但他仍旧保持着两分机警,神色中带了几分狐疑:“当真如此?全是为了我?没有别的了?”

“自然。”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完全不觉得亏心,毕竟他是为了承乾吗?当然是。虽然这个“为了”与承乾理解的“为了”可能有些出入,但也是为了承乾啊。

他喝了口茶:“我骗你作甚。莫非你觉得此事对你有什么害处不成?”

害处?李承乾歪头想了想,有吗?嗯,好像真的没有。反正他想不到。既然如此,那就不想了,就这样吧。

他阿耶虽然总喜欢打击他刺激他挤兑他,可好歹是亲父子,他知道阿耶还是疼他的。所以为了满足他那么点小小的愿望有如此举措,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他晃晃头,不能把阿耶想得太坏。这样不对。

既然没有问题,李承乾喜滋滋应下来,欢快表示:“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裴。”

看着他远走,李世民松了口气,瞧见旁边长孙氏顾虑良多的神情,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我知道你的担忧,安心,有我呢。”

他看向李承乾渐行渐远的背影:“我这两日仔细思索承乾的话,他那番关于人才的理论着实精妙,可谓字字珠玑。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话说得好。难得的是他不但会说,还会做。

“前有姜照,后有薛礼。承乾善于发现人才,也有一颗为国取才之心。他将姜照收入都水监,又把薛礼送去程咬金身边,为的都是给大唐培养国之砥柱,未来栋梁。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发现,他虽看不上太子之位,但不论突厥细作煽动百姓当日的举止,还是对农事的喜爱,亦或网罗姜照与薛礼等人才的心思,桩桩件件都已经在用太子的身份做事,站在储君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此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当这种行为变成习惯,他自会认清自己的位子,慢慢接受,便是想逃也已逃不掉。再有,承乾是个重情义的,倘若他身边跟了一群人,日后便是他自己想退,这些人也不能让他退。”

这点李世民深有感触。他为秦王之时不就是如此吗?当然那会儿他从没想过要退,他的野心容不得他退,他的人生中也没有退这个字。但换个角度考量,就算他要退就能退吗?他退了,身后这些人怎么办?他若一意孤行,又置他们于何地?

李世民握住长孙氏的手:“我们都明白这个储君非承乾莫属。未来的帝位必须他来担,也唯有他来担。但我们也同样知道,他虽然答应当太子,私下却藏着许多小心思。要想强硬打掉他的小心思恐会适得其反。因此我唯有另辟他径。”

一则潜移默化的训导,二则为他加码,让他退无可退。

加码之事由他来,他已经想好了,程咬金只是第一步,此事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随后再观时机一点点进行才好。另外程咬金等人到底是他秦王府的人,如果给予东宫,虽然分量够,但情义与牵绊不够。承乾还需有自己的班底。

譬如姜照,譬如薛礼。他们被承乾亲自挖掘,有这么一段渊源也是缘分。除此之外,朝中重臣膝下有子嗣的,与承乾年岁相当,脾性相投,都可以作为考虑。

至于潜移默化之训导,就要靠长孙氏了。

“你对承乾的教导,一步步的循循善诱,做得极好。比我强太多,在这点上,我远不如你。”

长孙氏莞尔摇头:“二哥这话说的不对。承乾的性子若一味似我这般顺着行事并不好,正需要二哥时不时压一下他的气焰才行,否则他的小尾巴只怕要翘上天了。咱们两个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正好相辅相成。”

这话说到李世民心坎里,让他听得无比高兴,脸上笑意逐渐再深:“你说得对。承乾的性子合该如此。那往后便咱们两个一起,相辅相成,好好教导承乾。”

长孙氏微笑应下,虽然心中仍有顾虑,却并没有开口替李承乾请辞。因为她还存着一点不能宣之于口的心思。

她害怕承乾的“加码”太多,会引来忌惮,导致父子相疑。但承乾不是普通孩子,更不是普通太子。他的光芒那样耀眼,往后还会更耀眼,甚至有朝一日会超过李世民。若李世民当真会生出忌惮之心,没有“加码”便不会了吗?仍旧会的。

到时候没有“加码”的李承乾要如何去抗衡能力卓越手段狠辣的李世民?若有一日,父子俩真走到这一步,如今的“加码”或许反而会成为承乾的后盾。

她知道这样想不好,但有玄武门的宫变在前,她不得不做最坏的设想。

长孙氏轻轻靠在李世民肩头。当然,这并不代表她怀疑李世民此刻对承乾的良苦用心,她知道至少现在,李世民对承乾是疼爱有加,只想着为他计深远。因此难免会为自己有这样的心思,滋生几分愧疚之感。

她握住李世民的手,但愿……但愿她担心之事永远不会发生。

对于长孙氏的担忧,李世民的“算计”,李承乾一无所知,倘若知道,恐怕会骂一句:好你个老奸巨猾的李世民,你这都不是心黑,而是一颗心堪比煤炭了。算计儿子也就罢了,居然还对儿子使用温水煮青蛙这套,想要驯化儿子。果然人心险恶,帝王之心更险恶。

李世民勾唇:小兔崽子,你以为不去想离间突厥的人选就完了。嘿嘿,不干就不干。老子依旧有的是办法让你钻进老子给你设的套。跟老子斗,你还嫩了点。老子终会让你知道,你阿耶还是你阿耶。

第91章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

此刻, 李承乾尚且年幼天真,屁颠屁颠十分开心,欢欢喜喜把好消息告诉裴行俭, 又告诉李泰跟李丽质。

裴行俭:激动,但我努力克制。

李丽质:激动, 但我努力克制。

李泰:激……不!

李泰瞬间惊悚, 我不激动,我……啊啊啊,我要疯!

但显然他一个人的想法并不重要,李承乾是个行动派,程咬金刚一上任, 就将他拉到了习武场。程咬金本就佩服这个六岁的太子, 又喜欢他的性情, 再加上李世民背后授意, 答应得十分爽快。

于是,所谓太子左卫率又多了项兼任, 那就是太子的武学老师。

自此,东宫习武场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李承乾裴行俭兴致勃勃, 争当第一, 乐此不疲;李丽质摇旗呐喊,紧随而上, 立志不落人后;李泰顶着一张苦瓜脸, 浑身低气压,好不惨兮兮,武课完毕就跑回去拉着长孙氏哭唧唧。

李世民很不理解:“拳脚功夫、骑马射箭,都非必须,你若喜欢, 自可精专;你若不喜,稍会一些便可,何必为难自己?”

李世民的想法很简单,承乾是太子,教养上自然会严格些,但其他孩子,只需能读书明理,不堕性情,别的方面实在无需强求,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就很好。

他一叹,将李泰拉过来:“大哥是大哥,你是你。不必你大哥如何,你便要如何。就算如你大哥所说,太胖了对身体不好,你如今不也已经瘦下来了吗?”

李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这几个月的努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已经摆脱胖乎乎的身材,也不再是跑一跑就气喘了,更能自己骑马在武师傅的牵引下慢慢踱上两圈。

所以这是不是说如果大哥他们要出京,他完全能追在他们身后,最多是没法一起并肩作战、打抱不平,但也不至于跟不上步伐成为累赘?那是不是其实就像阿耶说的,他不必如此努力习武?

李泰疑惑纠结犹豫,陷入思索。

李世民将他的反应收入眼底,神色动了动,早在之前李泰忽然对习武之事转变态度的时候,他就怀疑这里头有事。如今只觉得果然如此。

他勾唇,温声诱哄:“来,告诉阿耶,为什么不喜欢还要勉强自己?阿耶知道你这么做肯定有你的难处,有你必须这般的理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