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64节(2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冷眼:“我确实砸了个茶杯,但我什么时候说茶水有毒了。”

沈宁急道:“我给你的糕点与熏香里也无毒。”

李承乾朝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从沈安怀里搜出好几袋熏香。

沈宁咬牙:“这是我给哥哥的。”

“我知道。但你敢说这里面无毒?你为什么一定要进药庄?因为你知道我与庄内之人关系亲厚,并且两位师姐还承担着给阿娘诊平安脉之职。你若能入两位师姐之眼,就能找时机跟随她们入宫。

“你哥哥为什么一定要呆在醉仙楼?因为他知道我与骆老板交往已久,经常会去吃东西。你将熏香交给你哥哥,难道不是让他趁机在我去醉仙楼的时候,放入贵宾房的香炉里点上吗?

“这香不致命,甚至闻一两次并不要紧。可闻得次数多了,难免会出现脑子混沌不清的情况,这时候你们再使点手段,未必不能从我口中套出火药的秘密。”

沈宁面色大白,睁大的眼睛看着李承乾:“你……你……”

李承乾嗤笑一声:“你不是说我全都知道吗?我既然都知道,怎会不清楚这些。在精英环绕的药庄之内,在我师父的眼皮子底下玩这种手段,你不会以为自己做得隐秘,又不在庄子里使用就没人晓得吧?”

沈宁抖动着双唇,不言不语。她如何不知即便她再小心也是有风险的呢。可她等不起。他们不能一直拖下去。拖得时间太久,对突厥越是不利。他们必须想办法速战速决。

若能套出火药的制作之法当然最好,若不能,也要找到火药存放之处,付之一炬。

可惜,她失败了。这个结果她不是没有料想过,甚至她天天料想过,可真到了这一步,她仍旧有失落有不甘。

李承乾满目怒火:“残杀大唐百姓,谋害大唐太子,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事实,我哪里冤枉了你们?

“我会把你们的罪行公告天下,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是你突厥背信弃义,违反盟约在先。我会让人将你们的尸体仍回颉利可汗的王帐。他自己做的主,下的令,就要有本事承担后果。”

李承乾握紧双拳,恨不得直接把这俩细作给嘎了,但他不能。这二人是师出有名的“名”,不能就这么死。况且大唐还需要他们来祭旗,来威慑突厥。可这不代表他完全不能动手。

李承乾实在没忍住,又一人给了几脚,他力气本就大,别看只是几脚,已然让二人口吐鲜血。

周遭护卫没一个上前阻拦,李承乾发泄完了,这才恶狠狠说:“带回去,我们走!”

第118章 出兵突厥。

长安再出突厥细作, 残杀大唐百姓冒充身份接近太子,下毒谋害。此事一出,朝野哗然, 宫内宫外骂声迭起。

“突厥贼子,果然就没一个有良心的。这些年几乎年年犯边还不够, 就为了能以大唐百姓的身份入京就朝无辜人下手,现在还敢毒害太子。简直十恶不赦, 天下间死人那么多, 他们怎么不死!”

“太子殿下这么好, 他们居然下得去手。”

“太子殿下好是对我们而言,突厥可不会愿意看到我们有个好皇帝好太子。”

“去年发兵逼京, 今年谋害太子。什么盟约不盟约的, 他们根本没把我们之间的盟约当回事。既然他们不当一回事, 我们为什么要遵守。”

“对, 这还遵守个屁啊!打他丫的!去年就想打了, 没打成,现在打也一样。”

“说得好!什么盟约, 家国大事我不懂。我只知道,谁欺负我们,谁伤害太子, 我就跟谁拼命!”

“突厥抢我边境多少东西,害我边境多少百姓,早该打了。”

……

民间百姓义愤填膺。朝堂之上,张公瑾奏疏六条向突厥出兵的理由, 隶属突厥数大罪状。随后群臣进言,上书折子如雪花般压在李世民案头,直接将理由从六条扩到十二条, 甚至十八条,并持续增加。

沉香殿。

宋清看着李恪笔下写的东西很是惊讶:“小郎君这是……”

“我在写请战折子。如今朝堂市井都在谈论此事,崇文馆也是天天在议,大家恨不得直接开战。太子哥哥便说,阿耶允所有人发表看法。我们若有此意,也可上书。虽说崇文馆进学的多是臣子,身上无官无职,没有上书的资格,但太子哥哥说,他可以代为呈交。”

宋清顿了片刻,轻笑起来:“所以小郎君是想写好后托太子交给圣人?”

李恪摇头:“不是啊。我又不是臣子。太子哥哥说,我是阿耶的儿子,父子俩想说什么,不论用嘴巴用纸笔都可以直接对话,不需经过他人。

“更何况我还是汉王,并非无官无品。我可以自己交给阿耶。太子哥哥说他都已经写过几次折子了,我们也可以。这次不只我,四弟与五妹亦会写。”

宋清略为惊讶,不仅惊讶于李承乾居然主动给予李恪这样的机会,引导他去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更惊讶于这里头还有李丽质。

“五娘子也写?”

“太子哥哥说五妹与我们一般都是阿耶的子女,去岁还被封为长乐公主,我们可以,她自然也可以。”

宋清想说这如何一样,但话在舌头打了个转,好悬忍住给咽了回去:“自入崇文馆后,小郎君与太子殿下的关系渐长。”

李恪笑起来:“是啊。从前接触少,了解不多,现今几乎日日见面,才发现原来太子哥哥极好。”

听得此话,宋清心绪很是复杂,犹豫好一会儿,感叹道:“也好。”

李恪转头:“什么也好?”

宋清恍然回神:“微臣是说小郎君能与太子殿下亲厚,极好。”

话毕,他话锋一转:“小郎君不是一直好奇火药吗?”

那场针对使团的大型实景舞台剧,宫中李世民唯独携带了长孙氏与李承乾,便是李泰都没有带,更别提李恪了。他们都是从朝臣的口中得知,听得越多越觉稀奇。宋清都如此,李恪一个小孩儿自然更不例外。

宋清轻笑:“小郎君与太子关系好,或可央太子殿下寻机会带你去瞧瞧。”

李恪哀叹:“我提了,四弟也提了。太子哥哥倒是愿意,可阿耶不许。太子哥哥也没办法,说我们还小,等我们大些,再给我们找机会。”

宋清脸上失望之色一闪而过,转瞬恢复笑意:“小郎君现今确实年岁小了些,火药危险,不可轻碰。”

李恪虽有些遗憾,却也不那么在意,埋头继续写折子,写完满意吹干,才同宋清说:“宋侍读觉得,阿耶会答应出战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