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80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32章 这是前世五百次回眸的……

此类说书话本如星星之火, 自长安而起,瞬间燎原天下。而似春风茶坊这般的场景也在各个地方陆续上演。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参与进来,争相议论。

文人墨客, 有学之士虽有偏帮世家者,但仍有大多数人即便原本思想者残存着旧式氏族观念, 可在舆论的引导下,在众人的推动下,也一点点开始变化。

甚至于对比普通百姓, 他们更愤慨。

无他, 所谓欺负良民, 侵占田地着实可恶, 但如果只是这些倒还罢了。他们或许会犹豫, 会想世家或许是清白的,这只是部分旁支子弟不肖。

可“逼良为妾”之事,他们无法说服自己荥阳郑氏一无所知。更别提崔家还出了个牵扯进突厥细作, 曾有煽动百姓暴/乱之举的人了。

宋清说得不对。李承乾确实在话本中潜藏有各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却并非为了“驯化”, 而是为了“同化”。

李承乾想让所有人同化他的思维与观点。想让所有人明白“家国天下”的意义,想要所有人认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他想团结大家的民族凝聚力,也想塑造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大唐的强盛绝不能仅仅在于政治与经济上, 还应该在于文化与精神上。

并且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只在话本中, 而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比之百姓, 读书人知识更丰富, 更有思想,他们一旦认可了“家国天下”,只会比百姓更加难以容忍崔氏之举。因此他们的情绪更为激烈。

世家?氏族?呵呵, 他们除了引以为傲的所谓底蕴以及人们心中残存的旧式观念,还有什么?

这等世家,怎堪为世家,又怎堪为氏族之首呢。

不,这不是世家,这是社会之毒瘤啊!

四大士族怎么都没想到,他们本想赶在朝廷之前作出《氏族录》,稳定世家大族的地位,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一个月余,街头巷尾便传遍了对他们的抨击、斥责、怀疑、谩骂。

四大士族纷纷黑了脸,家中东西砸的叮当响。

“好个李氏,好个皇族,简直欺人太甚。自我山东士族崛起至今,哪朝哪代皇室对我们不是礼遇有加。偏他李氏!偏偏他李家人。”

“著《氏族录》本是想试探皇家态度,可现在看来,皇家这是铁了心要对付我们啊。”

“士族不可辱。皇家手段如此狠辣,这么做摆明了就是想逼我们低头,让我们不得不舍弃世家地位。可是崔卢郑王四家立世数百年,地位尊崇,若没了这点,我们与诸多没落士族何异?家威一旦衰落,便会泯然于众。”

他们不是不想以皇族为尊,不是不愿效忠朝廷。但皇族不愿被世家左右,不容世家坐大,千方百计想打压世家力量,削弱世家影响,甚至想挫败世家气焰,将世家塑造成与所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芸芸众生一般无二。

这与他们所求是相悖的。

崔卢郑王四家掌权者聚集在一起,心情尤为沉重。

不知是谁最先开口:“事情还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我们四家连成一脉,姻亲势力庞大,只需我们团结一致,皇家想单凭这点舆论将我们击垮,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话不错。别看李唐现在如日中天,但等现在这批与之打天下的朝臣老迈之后呢?朝廷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更多人才。寒庶门第能有多少藏书,能出多少贵子,关键还得看我们高门士族。

“现在有些书生群情激奋不过是被人牵动了心绪,冲动之下未及思考。待他们冷静下来,终会明白,想要有更多学识,想要更进一步,终归需要我们。唯有依附我们,唯有成为我们的门生学子,才能接触更多书籍,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有人挑眉:“既然如此,那么就该有人去提醒提醒。”

众人会心一笑,心情稍稍缓和了些许,但也只是稍稍。

又有人道:“当然,对于现在的形势,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世家大族枝叶繁茂,谁敢说没几个不孝子弟。拿这种事大肆宣扬抨击我们,当他们皇家便人人立身刚正吗?

“就说东宫太子,不也常有放狗逐鹰之举?京中蹴鞠马球之风是如何盛行的,还不是太子带动?说到这个,不得不说沁园。完工不到半年,现今又说要建房子。谁家建房子需要圈地上顷?这能是简单的房子?

“此等作为,莫非因为他在其他事情上功绩高,就不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了?”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明白其意。

“那便先这么办,暂且给他们找点麻烦,让我们缓缓。至于外头那些甚嚣尘上的各类流言,暂且不宜硬碰硬。先稳住文人墨客。摆出谦虚认错的姿态,规束族中子弟,不可在此等风口惹事添乱。

“待风头过去,再伺机多行几项善举,炮制皇家之法,宣扬出去,在配合传几件皇家子弟的恶劣行径,众人自然会明白现在所说我们之罪状都是旁支所为,不过尔尔,与本家终究是有别的。不可以偏概全。若再有文人支持,如今损失的声誉便不过只是一时,早晚能回来。”

“不错。正该如此。”

********

长安。

被人说大兴土木的李承乾确实在大兴土木,建的是房子,当然也确实不是普通的房子。至于是什么,不论谁来,李承乾都眨眨眼说:“等落成你就知道了。”

于是众人乘兴而来,悻悻而归,心底更好奇了。

不过这“房子”倒也不是眼下才开始建的。土地是年初便选址定下,经由李世民同意。自看到《氏族录》的那一刻起,在李承乾安排李恪李恪负责舆论之际就已着手动土。

没错,这就是他所说的“更重要的事”,也是他准备的最强有力的后手。

只是“房子”动工已有两月,此前一直风平浪静,最近突然冒出些许不合时宜的言论。之所以说是些许,是因为言论刚起,就被百姓自动自发堵了回去。

“什么劳民伤财!不懂就别乱说。就你能,张嘴便胡来。哪怕你稍微打听一下都不至于说出这种话。不论是之前的沁园还是现在的‘房子’,太子都是公开招工,前来做活者都是自主自愿。而且太子还给了比市面高出一成的工钱。这么好的事,不知道多少人抢着来做呢。你知道光是全程帮着修沁园那一年,我赚了多少吗?”

“就是。多亏了这个工程让我攒够本能娶媳妇。你张口就是劳民伤财。这话若真传出去,闹到上面,让圣人太子不高兴怎么办。我还盼着这种好事多来几次呢。”

“你们哪家的,自己吃喝不愁,银钱受用不尽就觉得人人跟你们一样?太子明明是主动给我们老百姓找营生,让我们多条赚钱的路子。怎么到你嘴里就成劳民伤财呢。我可去你娘的劳民伤财!”

“还大兴土木呢。你是瞎的吗?看不到我们大唐现在多繁荣多昌盛?这么繁荣昌盛的国度,盖个园子怎么了?别说一个两个,就是十个我们也盖得起。”

“屁话。谁不知道沁园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为了讨好太子,听闻太子提议想办个集蹴鞠马球竞渡等所有运动事项为一体,可举办赛事又可游览观光的场所后,主动提议出资给太子建的。朝廷在沁园上面除出了几个主管监督之人,可没花半毛钱。”

“如今这‘房子’听闻确实是朝廷出资。但朝廷说了,这是要用之于民的。别跟我说什么一个房子怎么用之于民。这不是还没建成吗。都说了落成后就能知道。你是快死了,活不到房子落成吗,现在就跳着脚一个劲狗叫!”

“呸!滚滚滚,能说出这种话,你不是脑子有病就是故意。快,来几个人帮帮忙,大伙儿把他抓去衙门。指不定又是细作。细作这种事,宁可抓错不能放过。就算不是细作,大不了衙门查清后再放出来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