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88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40章 李承乾等他许久。

李泰的动作很快, 没几天就把调查结果带了过来,其中还有一份明显纸张泛黄,墨迹褪色, 还有许多压痕折印, 一看就十分有年代感的卷宗。

李承乾一一翻看着,大多数东西与李元亨所说差不多。他的手指在字里行间缓缓划过, 突然在某一行上顿住:“宅子失火, 死者十六人, 消息确定吗?”

“确定。这资料我是让人从衙门的档案卷宗中翻出来的。”

李承乾微怔:“衙门?”

“对,衙门。”李泰坐下喝了口水继续说, “大哥,当年大火之事闹得很大,死亡十多人。附近邻里流言不断,有说是宅子风水不好的;有说是被冤魂索命的;还有说是遭遇匪徒的。

“不管是哪一种,总归是灭门惨案,官府自然会派人调查。说实话,十几个人,如果是意外失火, 不可能没一个逃出来,这不符合常理。”

李承乾点头:“主子仆婢十几个人不可能全在一个屋,火势也不可能瞬间遍布整个宅子。”

“对。仵作验尸后发现,其中两人身上还有利刃伤口, 余者应该也被下了药,所以她们逃不了, 无人生还。并且宅中财物有许多翻动痕迹,官府根据这些最后定性为匪徒劫财害命。

“大哥也知彼时阿翁继位不过一年,天下还处于前朝末年的动荡之中。百姓为了生存, 落草为寇者众,杀烧抢夺者众。盗匪反贼无数,更有诸多割据势力,彼此针对,大小动作不断。长安并不如现在安稳。”

确实。以那时的情况,说是匪徒谋财害命完全行得通。

李承乾指了指档案上的文字:“十六具尸体,明面上的十四人。十三个大人,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另外还有两具不足月的男婴是埋在院中的。对吗?”

“对。卷宗是这么写的。衙门的卷宗,应该不会有错。”

李承乾手指在十六具尸体上轻轻敲了敲,十六,数目不对。他又问:“这份卷宗都有谁查过?”

“无人查过。”李泰轻笑,“大哥也看到这份卷宗是什么样子,你觉得这像是被经常整理维护的吗?这是灭门惨案,还是与匪徒相关。因而当初主要负责此事的是刑部而非长安衙门。

“卷宗是存放在刑部的。刑部卷宗不是谁都有资格查看。况且刑部的卷宗不少,以三年一个区间。武德元年与武德三年的所有卷宗放在一块。这一块的卷宗按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牵扯人员身份等进行分类。

“这份,大概觉得死的是几个平民,而且早已结案定性,被放在最里面。那里一堆卷宗,全是不太重要的。也没有很好的整理,全部囤在一起。还因为常年无人管,积压了许多灰尘。我们费了许多工夫才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来。”

李泰摊手:“大哥觉得就这种情况,可能被人查看过吗?而且倘若他们当真看过,大概会如我一样把卷宗拿走,不会扔在那里。毕竟这样陈年堆积的卷宗,偷偷顺走一份,并不会引起他人注意,或许都不会有人知晓。”

李承乾点头:“宋清他们的人没有查阅的权利。八叔只敢把疑点告诉我,不敢深查,便也不敢去翻看。从他给的资料可以看出,他的消息都是自宅子附近百姓口中得来,并不完全正确,与真实情况有出入。而三弟……”

李泰一叹,接着道:“或许是因为心虚,或许是怕漏了痕迹,他同样不敢去。”

不论李元亨还是李恪,都与刑部毫无交集,贸然去刑部查卷宗,必然会惹人眼。李泰不同,他是拿着李承乾的令牌去的。

李承乾从十岁上就开始被李世民带着理政了。各个衙门都接触了一遍。找个名目派李泰前往,只说帮李承乾办点事,并不突兀。而那些官员看在太子令牌以及李泰的身份上,也不会一直盯着他。

他不但能名正言顺的进入,自由度还很高,比李元亨李恪都要有优势。

李泰看向李承乾:“大哥,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承乾重新翻看卷宗,一遍一遍又一遍,良久,他合上所有资料:“我还有些疑点。这些东西主要查的是宅子,你再帮我查查寺院。另外,我去找阿翁与阿娘聊聊天,旁敲侧击一下,看能不能发现点别的信息。”

“好。”李泰应下,却又有些犹疑,“还是不告诉阿耶吗?”

李承乾顿住:“青雀,自从九叔过世之后,三弟一直在照顾九叔生母,或用自己名义,或用杨妃的名义,想着法子给她送吃的用的,病了还给她请医问药。”

李泰点头:“当年大哥说他是幸存者内疚,现在看来只怕不是。”

“不管是不是幸存者,至少内疚是真的。并且去岁我们做了那么多事去对付世家,每一步都有他参与。他若真有异心,不是没有搞鬼的机会。

“从内部破坏也好,提前给世家通风报信也罢,他多的是机会。但他没有。我交待的每一项任务,他都尽心尽力,完成得非常好。”

李承乾抬眸:“青雀,我相信我一手打造的崇文馆;我相信崇文馆这些年的教学没有白费;我相信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相信我的心感受到的东西。

“我相信一个会自责会内疚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更何况或许他并不坏,他只是陷入了困境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需要有人拉他一把。

“青雀,阿耶对他虽然尚可,但远比不得你我。在阿耶看来,阿娘所生子女与其他妃嫔所生子女是不一样的。若我将此事直接捅到阿耶面前,你觉得阿耶会如何?

“对于自己不那么在意的人,不那么在意的事,阿耶的处理方式向来简单粗暴,他不会顾忌太多,只求达到目的。到那时,他就没有退路了。此事必然不能瞒着阿耶,总归要捅出来的,但我希望这个人是他自己。”

李泰明了:“可是如果他真是……如果……阿耶会放过他吗?生死选择,说了就是死,他会说吗?”

李承乾轻笑,起身拿出一本书:“这几日你在调查真相,我也没有闲着。我写了则话本。”

李泰:???

什么玩意儿?我耳朵没出问题吧。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调查的事情全交给我,我还以为你有更重要的计划呢,结果你告诉我你写了则话本子?人干事!大哥啊大哥,你还不如不告诉我呢。

李承乾将话本递过去:“我想给他看看。”

李泰将话本接过来,满心狐疑:“你写得这么隐晦,确定他能懂?”

“当然要写得隐晦些,我总不能直接写狸猫换太子吧。什么真假公子,真假千金的话本我倒是一气儿能写七八十个,但若这么写出来,不就谁都知道了。

“即便半点都不知情的人想不到这块,你觉得宋清会想不到,他背后的人会想不到?写得隐晦没关系,我们配合得好就成。”

李泰:……行吧。

于是,次日李承乾就双管齐下,一边去查疑点,一边让太常寺根据话本排戏,吃着瓜子看着戏不亦乐乎,一连两三天如此。宫中上下都知道太子这几日令太常寺排演新戏的事,自然也吸引了崇文馆一众人等的好奇,追着过来看。

但剧目还没排完,大家看了半段,看得半懂不懂,狐疑询问:“这说的什么?”

李承乾适时将话本抛出来,让众人传阅。

“说两户人家有世代仇怨,互不对付,经常彼此算计,两边你来我往,手段频出。乙家输了几回就开心耍阴招,抓了甲家府里一个贴身伺候主子的婢女家人,威胁这个婢女为他窃取甲家的消息。婢女自幼在主家长大,不想背叛主家,却又担忧家人,两边为难,夜不能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