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500节(1 / 2)

加入书签

而且想要强行推动一个行业发展,光有钱是没有用的。

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得知道行业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这个问题,就算是现在的行业大佬,也不敢说自己知道。

可是陈江海十分清楚的知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知道了这一点,再加上足够资金的支持,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行业的未来,就在陈江海的手上,就在秋海的身上!

……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号,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个意外来客到了秋海。

陈江海听到对方的名字,十分的诧异。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老爷子会在这个时候跑过来找自己。

而且陈江海也猜不出来,他来找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潘敏,科龙空调的现任董事长兼总裁。

不过今年年底,潘敏就要被退休了。

这位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风云人物。

一九九二年,潘敏已经六十了。

六十,该退休了。

那个时候的潘敏,根本就没想着自己会退休,还想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梦想。

理由当然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科龙空调发展势头的实在是太好了,形势一片大好。

最开始的时候,潘敏还是珠江冰箱厂的厂长。

在厂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他的带领之下,珠江的规模,已经可以跟国企一较高下了。

而且因为有潘敏的代理,这家企业充满活力,成长的速度极快。

这种情况下,潘敏觉得当前的珠江,已经不能让他全力发挥了。

第1700章 最为清醒的那一个

珠江冰箱厂尽管由潘敏创办,但在产权上则属于镇政府。

别看这家企业发展的极好,创造了不少的利润,可是身为领导者的潘敏当时的处境十分的尴尬。

珠江厂日渐壮大,而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只拿着比较微薄的薪酬,缺乏激励机制。

对此,潘明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镇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考虑,更大限度的激发出团队的积极性,让企业的经营能够更上一层楼。

最后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另一个让他头痛的,就是容声冰箱畅销国内后,出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归镇政府所有,一些镇属企业便乘机用这个牌子,生产其他的小家电。

如此一来,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珠江冰箱厂的声誉,对此潘敏无可奈何。

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再加上这些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政府默认了这种行为。

总而言之,这些企业利用容声冰箱的牌子赚到钱之后,为镇政府创造了税收,自然得到了支持。

九四年,潘敏决定另辟蹊径,他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

新集团成立后,他宣布新创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

在潘敏的谋划中,科龙品牌归企业所有,由此可以逐渐摆脱政府的强控。

他的这种“独立倾向”,自然是引起镇政府的注意,并且高度重视起来。

也就是从这时起,潘敏和企业的命运变得十分微妙起来。

九六年,科龙电器在香江联交所上市。

融资十二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江上市的乡镇企业。

潘敏雄心万丈地四处攻城略地,他先后在川省和辽省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

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

当时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投资十亿元华夏币,在岛国神户建立科龙的技术中心。

当时的现状是,华夏的冰箱企业靠价格战迅速地击败了外资企业,媒体大肆宣扬,形势仿佛一片大好。

可是潘敏无疑是这些人之中最为清醒的那一个。

他清楚的知道一点,要稳固本土企业的市场战果,则必须在技术上拥有核心的开发能力。

当时所有的国产家电企业,其实都还是一些装配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