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嫁王孙 第2节(1 / 2)

加入书签

原本芙表姐出自河北中山无极甄氏,高祖甄丰官至大司空,爵受广阳侯,曾祖甄邯官拜大司马,爵受承阳侯﹑承新公,至于她祖父祖父甄玹为上柱国、吏部尚书,世吏二千石。

只可惜她祖父被留帝所杀,至她父亲甄朔为幽州刺史,其原配为陈郡谢氏之女,后来续娶甄芙之母。

甄朔原配生有两子,而继室戚氏只生了两个女儿甄荔和甄芙。

甄荔在甄朔还在世时正好及笄而嫁,甄芙则跟着戚氏回了外祖家,很快戚氏就改嫁嫁给节度使莫晖做继室,还很快生下一儿一女。

因幽州乃循王封地,循王并非中原人士,而由异族慕容氏代为治理,他们汉化极深,甚至比汉人更重视节妇,更变本加厉。

尤其是幽州此地,再醮妇人不能从家里正门进出,被小孩子看见还会成群结队拍掌叫骂,甚至往她们身上丢瓦片。寡妇出嫁只能在午夜,那等迂腐之家,还只能从狗洞出去。更有士子父亲娶寡妇,儿子恨父亲妨碍自己前程,咒骂父亲是“不义人”。

也有如戚氏这般改嫁,母亲回家省亲,女儿闭门不与相见,母亲只好惭愧而去。

邻里之间收到寡妇茶饼,还会嫌脏,怒骂后倾倒出去。

再醮之女甚至不被允许与丈夫合葬,更不能得到子孙祭拜。

就因为如此,戚氏虽然再嫁嫁的不错,但是依旧不少非议,甚至戚家人对养着甄芙这个拖油瓶也是老大不愿意,还怕她做出什么伤风败俗之事,毁了戚家姑娘的姻缘。

见状,唐樱只得先走了,她却不是往自己院子里去,却是往戚三少爷那边去。

萱草看的真真的,不免回屋对甄芙道:“姑娘,唐姑娘去了三少爷那边,您说这唐姑娘和三少爷是人尽皆知的一对了,从小是一处长大的,怎么还不定下来呢?”

“如今我是纵的你们越发放肆了,还谈论这等事情,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能不能定下来也不在于她们。”甄芙也想的很清楚。

就连她自己,也是不去想这些的。若是可以,她恨不得跟在顾夫人身边学些医术,只可惜这些都是痴心妄想罢了。

孟妈妈笑道:“姑娘,再过几日你娘就要回来看你,姑娘你就有人替你撑腰了。”

甄芙看了孟妈妈一眼,心道她真是天真。但这也怪不得孟妈妈,她就是这样单纯善良,听说她是生子后,被婆家人赶出来,无家可归,正好甄家那个时候为她请乳母,戚氏救了她之后,还让她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伺候。

虽说是乳母,但甄芙从小和孟妈妈亲近,也把她当自己亲娘看待,尤其是她来戚家之后,只有孟妈妈时时刻刻心向着她,二人关系愈发亲密。

“妈妈,什么撑腰不撑腰的,我娘现在已经有了一双儿女,我又算什么呢。她每次来看看我,我有个人挂念已经心满意足了。”甄芙扭过身子去。

孟妈妈连声道:“不会的,夫人当年生了大小姐之后,盼了五年,终于盼到您来,高兴极了。走到哪里都带着您,您就是要天上的星星她都会摘下来给你的。”

甄芙其实心里也是忐忑,姐姐早就嫁人了,娘也改嫁,除了时常托人带些衣裳过来,也没什么特殊的了,甚至戚氏还跟随丈夫去外地三年,这次还不知道如何。

萱草安慰道:“姑娘,您别担心了,奴婢让厨房的来旺媳妇炸了些鸡骨头,等会儿弄来给您,还有顾夫人送的葡萄酒,正好让您今儿过过瘾。”

“有焦炸的鸡架子怎么不早些弄过来,我就馋这一口呢。”甄芙喜的拍手。

这让孟妈妈看的心酸,自家姑娘生在中山无极甄家那样的豪门显宦,其姐姐也是嫁到常山张氏这样的河北巨族,就连戚氏改嫁嫁的也是节度使莫家,生的一双儿女也是莫家的宝贝,只有她的姑娘在这里受苦。

缺炭少衣,有意无意被排挤,从来都是吃大锅饭,不像唐姑娘常常能开小灶,偶尔吃点焦炸鸡架子都高兴成这样。

孟妈妈不禁道:“要是姑娘留在甄家就好了,好歹还是自己家。”

甄芙摇头:“父亲在世时,素来喜欢敛财,大哥却仗义疏财。父亲忠于汉室,兄长却想另立山头,他们一直不和。爹爹去世的时候,娘就说我们和大哥并不亲近,何苦留在那里。”

当年戚氏也不过三十岁的年纪,她和甄昭关系平平,年纪也只想差五六岁,显然也不好意思待在甄家让甄昭奉养,就回到娘家戚家了。

甄芙和兄长年纪相差大,也没有姐姐那样长袖善舞,她也没信心贸然联络兄长。即便送了又如何呢,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寄人篱下罢了。

她就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在戚家也是如此,她从不会多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

寡妇的遭遇参考明清的一些县志和笔记记载,如同治年间的《祁门县志》《明史》《巢林笔谈》《湖广通志》等等。

第3章 戚氏

戚氏

戚氏要归宁的消息已经全府皆知了,戚老夫人见甄芙着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水田小夹袄,心中暗自点头,这件衣裳是新上身的,如此戚氏也不会觉得戚家苛待她的女儿了。

这戚老夫人一共生了三子三女,她的丈夫已经故去,当年是军中校尉,因为戚外公有两个姊妹一起给循王做妾,两位都为循王生了儿子,其中有一个还生了次子,被封昌国公。戚外公凭借姐妹的地位提升,官位升到幽州参领。

接着长女嫁给循王之子昌国公,次女嫁给幽州刺史甄朔为继室,至于小女儿则嫁给循王谋士,名门唐氏子弟。

戚老夫人最倚仗长女昌国公夫人,最喜欢小女儿,甚至为小女儿千挑万选了唐家,唐樱之父上进,家中人口又少,只可惜身体不好又无子嗣,英年早逝,小女儿原准备守节,只是得了重病,早早去了。

故而对次女反而平平,所以对这个外孙女甄芙这个姑娘为人自尊心过高,又性情古怪,不大合群,戚老夫人也不是很喜欢她。

当然,现在家中管家的人是戚老夫人的长媳,这个人素来悭吝,油锅里的银子都敢下手去抢,怎么可能对个寄人篱下的外甥女多好。

戚老夫人平日倒也不管这些闲事,但今日女儿归宁,若是被她看到甄芙穿的破破烂烂,肯定会以为自家苛待,这样她的面子往哪里搁。还好甄芙这个姑娘还算懂事,穿的都是年前簇新的衣裳。

这些眉角细枝末节的事情甄芙当然清楚,若是她有别的去处,何必待在外祖家,被区别对待也只能自己忍下。否则,真的穿一身旧衣服出来,母亲或许会为自己出气,可出气之后呢,她还是得在戚家生存,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戚家三位舅母,今日倒是来的很齐全,她们进来时,甄芙和唐樱一起站起来行礼,戚大夫人特意对甄芙道:“你们快坐下吧,等会儿你母亲就要过来了,我们就在太太这里安席。”

甄芙点头之后,又觉得人真是人前人后两幅面子,平日她们提起娘时,总是带着一股微妙的含义,似乎意味着她娘水性杨花之类的,但是娘真的过来了,她们又不敢怠慢。

这大概也是权势地位带来的好处吧,毕竟娘现在是幽州节度使的夫人。

如今汉室衰败,各处山头林立,莫家兄弟三人都是跟着循王打天下之人,莫晖有权有势力,作为莫晖的夫人,戚氏当然也是妻凭夫贵。

戚家的姑娘中,还有两位未出阁的,一位是长房的三姑娘,一位是三房的四姑娘,三姑娘及笄之龄,要说婆家的年纪了,而四姑娘和甄芙一般大小,却生的很稚气。

三表姐身形高挑清瘦,容长脸,细眼睛,她把豆糕往甄芙这里推了推:“这是用豌豆做的,我瞧着就挺好的,你也尝尝。”

“可巧碧草早上端了一碗面来,你知道的我最爱吃老鸭汤面,一整碗都吃完了,现下可不饿。”甄芙知晓那豆糕,吃了之后容易闹肚子,她可不想出丑。

戚三娘笑着捂嘴:“我们家里人都不喜欢吃鸭子,一股骚味,你却什么都不挑,什么都爱吃的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